文| 金卓颖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练着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智慧和艺术审美的高级追求。古诗文是培养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积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古诗文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既能检验学生课堂所学,也能助力学生主动构建诗意的生活。本文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和古代名言警句为例,具体阐释在复杂情境视角下,指向学生文言能力发展,助力学生过上有品质的诗词学习生活的古诗文作业设计探索。
诚然,由于当下文言环境的丧失和实际运用的缺乏,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境脉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因此,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古诗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学过什么,学生在作业练习后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同时这两者间的差距构成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三年级的学生尚欠缺主动将现学的古诗文与同类已学古诗文、与生活实境相关联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上出现“懂,却不悟;会,却不用”的困局。情境化的古诗文作业设计,就是要满足学生在深度体验知识发生情境的过程中,实现古诗文与其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的需要,打破“熟能生巧”的刷题理念,树立“经验与知识相联结转化”的命题理念,让试题有超越默写本功能以外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享受古诗文的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共有9 首古诗和11 句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其中6 首古诗出现在课文里,3首古诗和11 句名言出现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诵读、积累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材中的这些古诗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先哲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观照着当下的现实生活。本册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多为写景状物类,《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组诗都是描写深秋时节;《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都是描写祖国的壮美山川;《所见》《采莲曲》写古代有意思的生活场景。11 句名言则分别从明理、团结、友爱三个维度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季节、景物、生活、为人处世的道理恰是能与时代通融之处,学生要能体会凝练其中的审美情趣和汲取先贤的智慧。美国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霍华德·加德纳在《未受学科训练的心智》中写道:“个体若能把任何教育背景中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现在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事物中,那么就具有真正的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可见,唯有将知识融于真实情境中,使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与这些古诗文产生化学反应,不断进行建构提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能力,使古诗文学习与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相连,从中汲取智慧,内化精要。
通过以上分析,以“将经验与知识相联结转化”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深度研读,以及与教研组老师的研讨和打磨,从表征的舒适性(情境内涵的准确理解)、立意的建构性(新旧知识的有效关联)、结构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巧妙引领)三方面着手建构古诗文作业的“情境”。
通过构建释意语境,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是情境化视角下古诗文作业设计的最常见品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暂时的胜负是由一方的力量强弱决定的,但长期的胜负要看谁站在有道理的一方。”一题,借助翻译的提示,有效考查学生对“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这句话的理解性记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古代名言警句的深刻道理,成为自身言语表达甚至为人处世的生长点。
不同于以上把翻译内容化作情境的方法,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告诉我们与人为善的道理。”此类设计巧妙运用同义名言创设情境,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较为直白的诗句点明道理,考查学生理解“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时举一反三的能力。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由典故到对子再到诗句的斟酌自有一套系统。作业设计时,教师旁征博引地使用同义诗句间的呼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词融会贯通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层见叠出般的诗词学习生活。
与同类诗歌的关联,夯实学生对诗句内涵的理解也是基于内容理解的延展式情境作业设计。如“《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儿童机警的性格。我还积累了写儿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一题在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诗意的基础上,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填写恰当的古诗词,并回顾之前所学同类诗词,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现在的学生对诗词学习之所以无感,是因为他们尚未充分理解诗词的内在美。作业设计从理解入手,用现代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梳理诗词中出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二次学习的过程。
巧妙运用校园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理解运用能力也是古诗文情境作业设计的路径之一。如“我和同学一起做实验,因为配合得好,所以是班里最成功的,老师夸我们‘_________,_________’。拔河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努力,夺得了冠军!有了同学的帮助,我很快做完了值日,真是‘_________,_________’。”一题,学生通过阅读,很自然地进入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将学习到的有关团结合作的“二人齐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句话运用其中,实现诗词知识的内化。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设计这样意义联结的作业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转化,更是让他们体验到诗词学习在当下也有学以致用的意义。
古诗文情境作业设计还可以散文的语言渲染出一个个如诗如画般美妙的社会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触景生情中产生联想,对诗词的运用转化能力。如“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夏天,可以去捕蝉,就像袁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那样,多有趣!还可以哼着小曲去荷塘游玩,像王昌龄写得那般‘_________,_________’,多自在!”学生在此类题深度体验诗词情境的过程中,从“做题”转变为“二次学习”,触发其诗词化言语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诗词化的审美情趣。
情境化作业设计有了着眼于灵活运用的设计空间。以此设计为例,“在我们学习的古诗中,不少文人墨客擅长用美丽的色彩给我们描绘所见的景色,这学期,李白《望天门山》中用______、______ 两词描绘水和山的颜色美;苏轼《赠刘景文》中用______、______两词描摹绚丽的秋色;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用颜色描绘出美丽的景物。”此题通过“古诗中的色彩”话题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复习本学期所学古诗中“碧水”“青山”“橙黄”“橘绿”等有色彩的意象,在巩固旧知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古诗学习视角,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从练习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填出“碧水”“青山”“橙黄”“橘绿”四种意象,少部分学生由于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而出现问题。对于最后一空由“古诗中有色彩的意象”这个概念迁移出来的问题比较难,有些学生迁移不了,但也有不少学生填上本学期所学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以前学过的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的诗句。“古诗中有色彩的意象”这样的新概念会随着这类题目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为下一个新知识的进入做准备,也为学生优质的诗词学习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
古诗文作业设计除了填空题,还有选择题。通过多余条件的介入,创设出复杂的情境。在选择题的设计中,怎样避免枯燥的信息提取,创设情境化诗词作业,提升学生的诗词学习生活品质呢?以此题为例:深秋时节,好朋友要转学,心情有些低落,看着窗外绚烂的秋色,我用()句诗鼓励和安慰他。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抽取《赠刘景文》一诗中“深秋”“友人”“情绪低落”“绚丽秋色”四个元素创设现代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单句诗之于整首诗的整体性理解。学生通过区分诗句间的细微差别,在建立对诗歌有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辨析不同,判断出符合情境的一项。情境化选择题的设计,比填空题多了许多迷惑性的选项,对学生的诗词鉴赏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与出题者进行对话,在对诗歌意蕴深度加工的基础上,能够获得鉴赏诗词的巨大满足感。
古诗文情境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段中心意思的理解等知识点。以此题为例:“整个西湖好像一面光洁平整的宝镜,映着天,映着云,映着鸟,映着桥,映着山……湖水是那么平静,那么美丽!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安安静静的就像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那么羞涩,那么温柔。”这段话,让你想起了()句诗?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理解语段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一看第一句,就抓住“整个西湖好像一面光洁平整的宝镜,映着天,映着云,映着鸟,映着桥,映着山”这句话去想象画面,就会觉得与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一个意思,从而去选择一个干扰项。实则应该从整个语段中心意思表达的角度去思考,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西湖美丽的景色,就应该以“西湖”为主。而且最后一句中把西湖比作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正是和“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对应。学生通过综合对古诗文句意的理解和对整个语段中心意思的理解两方面,可以辨析选出正确的选项。“古诗文理解+语段理解”这样组合而成的古诗文情境题,因干扰式选项的极大迷惑性,特别考验学生对整个语段的理解力。“古诗文理解+其他知识点”组合情境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不断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运用能力。
“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词。与以往古诗文作业设计中的情境相比,本文所倡导的“情境”考查的文言能力系数含量更高,更指向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运用能力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开启。情境视角下的古诗文作业设计结合诗人心境、诗文意境和儿童生活真实情境,进行关联理解与场景化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表达的情趣所在。情境化的作业设计在古代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架起了一座通融的桥梁。学生驻足于这座桥上,能看见彼岸花开;学生漫步走过这座桥,便能过上令人艳羡的中国式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