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
彻底了解自己之后,便明白这个世界
——导演侯孝贤的六段话
1“. 电影不是用讲的……你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电影来,而且会越拍越好。”
这段话强调艺术创造中实践的重要性。说得再多,知道得再多,不如埋头去做。在具体实践中,你会不断得到经验,自行校正不足,并且会越做越好。
侯孝贤,1947 年出生于广东梅县,4 个月大时,随全家迁居台湾,在高雄下辖的凤山长大。1966 年20 岁服兵役,3 年后退伍,考入台湾艺专电影科。1973 年27 岁时毕业。
侯孝贤自称是乡下野人。“对我们这些‘野人来讲,从来不知道一定要遵循什么,我们是感觉对了就行。其实感觉对,就是你自己的累积,跟你的人文素养、背景有关,感觉就会自然呈现。看着对,感觉顺,就行,其实无所谓是否要有一个严格的观点。”而且,他对理论这类东西保持距离:“当你想弄清楚自己是因为什么道理创作的时候,我感觉是绝对弄不清楚的。你要弄清楚了,你就不会拍了,你就不会创作了。”“假使我电影理论知道得多的话,我可能就拍不了了,而且会越拍越惨。”
一个写作者,过多的理论以及对所谓“文坛”过多的了解,他会丧失原初带有野性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激情。
在香港浸会大学的演讲中,侯孝贤举例李锐:“就像我说李锐,现实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写得非常丰富,但突然来了一个评论,可能是一个好朋友慢慢介入他,慢慢他受到影响,要写一个意识形态,他不会写,写一个在现实世界没有的东西,他也不会写,而且要硬写。他第一部还是很棒的,但后面就没了。所以基本上,理论跟创作有这样的关系。”
侯孝贤认同朱天心讲的一句话:创作是从背对观众才开始的。
可以再补充一句:创作也是从背对理论开始的。
2019 年诺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同样强调动手的重要性:“我也不知道方法是什么。你需要尽快动手去写,不要等太久。”
“你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电影来”——这也是对写作的解放。
2“. 从《风柜来的人》开始,我的创作就慢慢回到自己的经验了。”“《风柜来的人》就是我整个创作的开头,终于回到了我自己的位置,一路下来,到现在都没有变。我仔细一想,我的重点还是在于对人的这种兴趣,尤其是边缘人。”“就像《风柜来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一个成长的感觉而已。”
1983 年,侯孝贤37 岁,执导完成《风柜来的人》。在侯孝贤的电影生涯中,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因为这部电影,“就是我整个创作的开头,终于回到了我自己的位置”。
其实,在此之前,作为导演的侯孝贤,已經拍过4 部符合观众期待心理的电影,而且市场反响热烈,都是大卖:
《就是溜溜的她》(1980 年)
《风儿踢踏踩》(1981 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 年)
《儿子的大玩偶》(1983 年)
一般人,肯定就会按照这个既有名又有利的路子,一路骄傲得意地走下去。然而,正是这个侯孝贤,却在这种时候停了下来,甚至彻底改变了风格。
《风柜来的人》,因为这部电影、这种改变,我们这个世界,从此消失了一个电影商人,同时,诞生了一位电影艺术家。
至于侯孝贤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身的“累积”,是灵光一现的自我意识,是出现了朱天文,还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实在难以说清。
读到侯孝贤的这段话,每一个从事艺术的人,都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找到“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位置”了吗?
回到自己的经验和位置,这点太重要了。众多所谓从事艺术的人,他们终其一生,也可能从未找到过自我,一直貌似辛勤做的,只是在从众,只是在回应公众与市场的期待。这样的人,是“艺术匠”,而永远不可能是“艺术家”。
侯孝贤偏爱表现“边缘人”,拍电影追求韵味,他反叛好莱坞式的冲突或戏剧化:“因为我感觉冲突没有什么好描写的,啪啪两下就没了。”他佩服小津安二郎就是这个原因:“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基本上就是这样,他用的是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件和元素。通常我们有个习惯,老想把这些戏剧化,冲突多一点、激烈一点,所以设计总往这边导向,而恰恰却忘了生活本身。”
“我的片子里面大都是探讨人,至于对社会结构和政治的批判,我不太重视。”从《风柜来的人》开始,侯孝贤以自我为中心,“一路走来,到现在都没有变”。
侯孝贤的这种电影,就是我理解的“创作电影”或“作者电影”。
1962 年出生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对侯孝贤充满敬意,他同样宣布他的这种电影信念:“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3“. 其实是我们在童年,在成长的过程里,面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个眼光,是逃不掉的,不自觉的,其实那个时候(童年)已经认识世界了。”
童年与艺术、童年与艺术家的关系。
童年,以及承载童年的特定地理空间(故乡),决定了一个艺术家的构成质地,以及他未来艺术世界的核心特征。
“我们在童年……面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个眼光。”确实,从我个人来说,我认识这个世界,是从父亲烧窑的火焰,和农业收获之夜母亲头顶大海般汹涌的深蓝星空开始的。童年和故乡,使我的文学获得了他人所无的独特元素。
4“. 之后就会有同学受了欺负来告诉你,同学说报你的名没用,还是挨打,我就出去,去找,找到就打,你打他发现他不会还手,不知道为什么,原来你已经有累积了。”
侯孝贤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12 岁时父亲去世,16 岁时母亲去世,17 岁时祖母去世。他说,经历了这种种,你眼前看到的事物,你的眼光就是很客观的。这种特别的眼光,是在无意中、不自觉间养成的。
侯孝贤可以说是“不良少年”改邪归正的典型。“因为我以前得了啊——家里面的存折被我偷了赌博,家里面可以当的、可以卖的都被我拿去,然后床底下有一堆我们那帮人的刀,各种刀,以前有一阵子还每天磨刀,磨完之后放在身上,跟两个人去街上巡。过那种日子时,我一天到晚出事,因为是我哥哥带我,人家来找,我就跑掉,人家就要带我哥哥去警察局扣手印。”
现在的侯孝贤身上,依然有若干抹不去的少年痕迹,依然率性、义气、野气,譬如喝酒:“我通常喝了很多酒但不会醉,我喝白酒是非常厉害的,送人安排好了,我回到家,躺在浴室里面,被我太太叫醒,衣服沒脱,水在冲,被我太太叫醒。”
“前一阵,我去北京的第一天,跟社科院文学部有个非正式的座谈……谈完了之后就去吃饭,就在社科院里面,那个菜还真好吃,我不知道那叫什么菜,喝了三瓶二锅头,差不多是两三个人喝的。喝完以后去卡拉OK,我只记得我醒来是隔天早上在我自己的床上。我醒来就看我的衣服摆法都是正确的,完全没有出任何错误。我就问蓝博洲是怎么回事——这段失忆了。”
5“. 后来的人在学超现实的时候,他们认为那个太容易了,于是他们就直接去画,学很简单的素描基础就去画。他们不知道那些大师初学的底子,是会把他们吓坏的……魔幻是从写实开始的。”
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凡是认为有捷径可走的,要么是欺人,哄骗完全的外行,要么是自欺,自诩的艺术之阁,很快就会在沙上垮塌。曾经在上海,见过梵·高和徐悲鸿的素描,那种比照相还写实的功夫,令我深深惊叹。同样,侯孝贤拍电影是狠下苦功的——“像《千禧曼波》……这部电影源于所谓的迪厅文化,那时我正好也进去混了一年多迪厅然后才拍的。”
“现在我要拍一个唐朝的故事——《刺客聂隐娘》……所以我近来一直在看《资治通鉴》,我想把底子都弄清楚。”
6“. 其实中国内地基本上就是一个世界,它比欧洲还要大,光内部,人家说内需市场,内部就足够你去学习了,学习不完。”
中国广大,故事无限。严峻高原,深蓝海洋,冰雪的北方,火焰和植物的南方,无穷无尽的都市、城镇和乡村,无穷无尽熙熙攘攘的人……这其中,潜藏了多少书和电影,潜藏了多少激动人心的绘画和音乐!
“我是乡下长大的,看了很多古老的书,有点东方的味道,我基本上是影像思考”,有着清醒自我认识的侯孝贤,仅在一个岛屿,就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电影王国。
“中国之辽阔之巨大感染了我。”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样感慨。中国就是一个世界,这对于任何一个生活在这块东方土地上的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很深的激励。
问题是:我们自身有能量吗?我们有否足够的个人能量,来表现这个世界,并从这个世界出发,进而创造一个属于自我的新世界?
侯孝贤,著名导演,1947 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在台湾凤山长大。文中所引侯孝贤话语,原载《恋恋风尘:侯孝贤谈电影》,侯孝贤著,卓伯棠编,新星出版社2018 年5 月第1 版。
中国文人四要
痴:东晋顾恺之
痴,即痴迷,这是东晋顾恺之(348—409)的精神特征。
众所周知,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的顾恺之(小名虎头),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其“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高古游丝描法、“以形写神”的艺术观念,为后世称颂。
顾恺之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梁代钟嵘《诗品》,将之与陶渊明、嵇康等并列为“中品”,评其“文虽不多,气调劲拔”。
顾恺之杰出的艺术成就,并非凭空易得,而是来自他的“痴绝”。
江苏无锡当地流传的一则民间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他的艺术之痴。
顾恺之的痴,表现为认准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执着不移。“虎头三岁死了娘”,他由祖母抚养成人。顾恺之特别想念母亲,当他开始学画时,发誓一定要画出一张母亲的容像。自己记忆中没有母亲的印象,于是他就问祖母、问父亲、问邻居、问认识母亲的其他人,请他们描述他阿娘生前的相貌特征和身体姿势。一张又一张,改了一遍又一遍,白天连着黑夜,不知道画了多少,终于有一天,祖母含着热泪,对近乎痴迷了的孙子说:你把你娘画活了!
当然,就顾恺之来说,他的痴,还表现在人事上,不过,这是他在动荡复杂的时代,避祸全身的生存智慧,是一种装痴。例如,他曾有一箱珍藏画作,寄存在东晋权臣桓玄处,后来被桓玄窃取。不过,顾恺之并不追要,只是自言自语:原来妙画通神,已经成仙飞天而去了。
顾恺之的痴,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悯:唐代李绅
悯,即悲悯。唐代诗人、在无锡读书成长的李绅(772—846)给我们展示的,是艺术家的悲悯情怀。
李绅个子偏矮,当时人以“ 短李”称之。《新唐书·李绅传》:“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在中国诗人中,李绅官做得很大,他做过宰相,与同时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白居易曾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之句,说明李绅在同代人中的诗名,同样很大。
李绅发达前所写的《悯农》诗,确实是他不朽的传世之作。全诗如下: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超越文学圈,在社会面广泛流传的少数作品之一。
尤其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句,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样,语浅意深,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这类诗歌,由个人说出,却成为人类共同的感慨和喟叹,成了中国文化的情感结晶。
艺术家必须是山川万物、人世社会之器官,艺术家只有超越了一己小我的私人情感,与万物、人世同悲喜,才能拥有最广泛的历史回声。
节:南宋蒋捷
南宋蒋捷(约1245—1305 后)的突出之处,在于他的节,令后人敬服的气节、节操。
蒋捷是有宋一代最后一科的进士,时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
在中国文学史上,蒋捷是留下名句、名篇的杰出诗人。
名句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名篇是《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个人以为,蒋捷的“听雨”和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中国词史上并列冠军的两首《虞美人》。
蒋捷考中进士不久,南宋即覆亡。深怀亡国之痛的蒋捷,入元之后,遁迹江湖,坚不仕元。拒绝的原因,是他内心认定,易代之后,“人间富贵总腥膻”。
气节、品德,是艺术家立身之本。清代《艺概》作者刘熙载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作为南宋遗民,蒋捷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操守,在史册中永留芬芳。
无锡隔壁的湖州,与赵宋皇室有血缘关系的赵孟頫,同样由宋入元,但江山易色后,赵氏仕元,虽然其书法成就极大,但终因气节不够,被人诟病。他最后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一生事事总堪惭”。
退:清代蘅塘退士
退,即谦退。中国艺术家以谦退为美德。无锡艺术家中,谦退的代表,当推孙洙(1711—1778)。
孙洙是誰?他就是自号“蘅塘退士”,中国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学选本《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
孙洙自幼家贫,隆冬时节,家里没有钱财买炭火取暖,他便根据五行相生原理,在读书时,“恒以一木握掌中,谓木生火可御寒”,以此心理取暖,抵抗寒冷。天道酬勤,孙洙科举之途顺利,先后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他做过几个地方的知县,官声很好,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不舍,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
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 工拙莫辨”,孙洙决定编选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全新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 位,计313 首诗。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雅俗共赏,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在这册倾尽心力的唐诗选本编妥后,孙洙的郑重署名是:蘅塘退士。
是甘为“退士”,而非“进士”,名号之中,寄寓了孙洙的真实内心和人生价值取向。
江梦
2015 年6 月,安徽马鞍山。
冰凉而又滚滚的江水内部,身旁的器物,缓缓移过眼前—— 滚烫的炮筒。断戟。头颅。剑。盾牌。残躯。大刀。撕烂的旗帜。半截的腿。羽箭。倾斜的、下沉的船。密集却顿然迟缓下来的子弹。
……
之前的江面:火焰腾起。热浪。灼烫。船只熊熊燃烧。激烈厮杀。仇恨的、血红的眼神。生命熄灭前绝望的喊叫……
现在,一切都在渐渐远离,并且,阒寂无声。缓慢地,那个人,向古老的江水深处沉沦。肩上破溃的伤口,仍在汩汩冒血……闭上眼睛的时候,浩大冰凉的星空,奇异出现。蓝色琐碎的群星,像活泼泼晶莹的小鱼,引导着你,簇拥着你,将你带向蓝色星空无穷远处那生命最初的源地。
过大庾岭
坐南雄到大余的中巴车(江西大余县,原大庾县,1957 年因嫌“庾”字生僻而改现名),跟司机说好在途中梅关古道下。
上午9 时,我开始翻越大庾岭。
山中无人。古道以杂乱的青石、鹅卵石铺砌,缝隙间积满陈年落叶。因为无数朝代无数人脚掌的按摩,这些石头发亮细腻。上行没过多久,就遇见禅宗六祖惠能翻越大庾岭的遗迹:衣钵石、衣钵井和六祖寺。
唐时,广东的砍柴青年惠能度大庾岭,前往湖北黄梅求法。最后,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偈,得传五祖弘忍衣钵。《坛经》(尚荣译注,中华书局2010 年5 月第1 版)记载了惠能得法后的事迹: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
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路边的衣钵石,巨大、光滑、浑圆略扁,石头上有韶关南华寺(供有六祖肉身)住持、高僧佛源所题“衣钵石”三字。其上建起红柱黄瓦的衣钵亭。
衣钵亭旁有衣钵井。相传六祖脱险后,口渴却遍寻无水,遂以杖点石。奇迹于是发生,杖击处,石缝间竟涌出汩汩清泉,后人便称此泉为衣钵井。
衣钵井石处有小道通往上方,指示为“六祖寺”。上去,六祖寺极其简陋,似正在募建中。遇僧人宽义,他也惊异于我这个陌生访谒者,遂站着相互聊天。宽义1971年生,湖北荆州人,在武汉出家。当他听说我在无锡工作生活,顿显亲切和意外。原来,他曾在无锡灵山整整八年,无锡之后,又去苏州寺庙三年,最后才落脚广东。现在一人在此大庾岭上的六祖寺。供养100元后,辞别宽义。
衣钵井石斜对面高处,有“六祖禅茶·佛水豆花”摊铺。在干净的小木桌旁坐歇,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出摊忙碌。用六祖衣钵井水烧煮的豆浆,刚好端过来,遂喝热豆浆一杯,5 元。女主人钟历凤,1962 年生人,善良洁净,与丈夫每天从山下来此经营。
继续向上攀行,似乎没过多久,就到达大庾岭梅关古道之著名的梅关。
位于岭巅的这座砖石结构的关楼,古朴沧桑,此关楼系宋代初建,现存为明代重建。我到时,正在修葺。
关楼之南,朝广东一面,门额匾刻“岭南第一关”,落款为“万历戊戌中秋,南雄知府蒋杰题”;关楼之北,朝江西一面,门额匾刻“南粤雄关”四字。
关楼之旁,有自然巨石,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
站在梅关,便是一脚踏广东、江西两省。梅关古道真所谓“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从此南下,便可进浈江,下北江,入珠江,连通大海;从此北上,由大余县东山古码头上船,便可沿章水进赣江,再过鄱阳湖汇入长江,直达江南和中原。
梅关古道,人文遗迹累累。
除唐代六祖惠能度岭外,个人印象深刻的前辈度岭者,还有苏东坡、文天祥、汤显祖。
苏轼度岭。
公元1101 年农历正月。东坡生命最后一年,虚66 岁,从海南岛儋州北归。度大庾岭时,作《赠岭上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代江西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曾载相关事迹:“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官为谁?曰:‘苏尚书。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祐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
文天祥度岭。
南宋崖山败亡,公元1279 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44 岁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从广州出发北上大都。约两周后,五月初四出大庾岭(从粤南到粤北出岭,文天祥用时两周,我用两天)。
过大庾岭后,文天祥写有《南安军》诗: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汤显祖度岭。
公元1591 年农历九月,汤显祖被贬广东徐闻,度大庾岭时,写有《秋发庾岭》: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露,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秋影,夕晖,客衣,孤鹊——汤显祖彼时心情,可以想见。不过,汤显祖在徐闻时间很短,大约半年后又升任浙江遂昌知县。这一去一返,均经大庾岭,而且据说由徐闻北返度岭后,恰逢章水枯涩,舟船不能通行。汤显祖滞留大余县待舟,长达月余,有了充分时间拜访当地友朋、了解风土人情。《牡丹亭》原型及最初构思就生发于此。剧本中多处提及“江右南安府”“梅岭”“梅关”“大庾岭”即为例证。大余县古称大庾县,明代南安府统领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四县,府衙就设在大庾。
北出梅关后,在江西地界的高处,站着吹了一会儿山风。眼底远处,细密如火柴的万千烟灶,应该就是大余县城。
下大庾岭。江西境内古道两旁山坡上全是梅树。人间五月,梅花落尽。而黄熟梅子,挂满枝头,不时有熟梅籁簌掉坠于古道青石之上。捡食一颗,涩甜。下山途中,遇一棵千年古枫香树,伟岸如神。
出标有“古驿道”字样的四柱三楼简易牌坊,基本就算翻过了大庾岭。眼前已有柏油道路。时间是中午11 时20 分。
伸向远处的山中柏油路,空旷无人。
将随身背包、一瓶矿泉水,放置于路的中央,拍照一张。
再往下走,出现土黄颜色、似未完全完工的城楼一座。城门洞口两侧,有大幅对联:踏雪寻梅,古道花开迎晓日;赋诗揽胜,雄关贵客贺春风。
惜“花开”“贵客”似不对称,将“贵客”
改成“客来”,可能稍好些。
土黄城楼附近,山体开挖,载重卡车轰响往来,江西方面正在建设大体量的旅游景区。以后再来,面貌恐就大变了。
在山下“梅山村”内转了一圈。在寂静的村中烟酒店,问路两位老太太后,继续向公路方向走去。
大余县梅关口“燕红饭店”:快餐,小炒。饭店门前,露天摆了多张简易折叠餐桌,生意火爆,众多骑摩托的务工男子,络绎不绝地前来吃饭。他们将重型摩托车横七竖八地停于店前空地,像古代骑马者在随意拴马。女店主刚会蹒跚走路的孩子,啃着半根火腿肠,跌跌撞撞在餐桌间绕圈。“一麦”啤酒冰凉可口,将身体内翻越大庾岭的燥热一扫而尽。饭后,买赣产“金圣烟”一包,29 元。一支烟后,再问清了道路,接着赶路。
到达通往大余县城的公路。“大余·3 公里”。在路边这块牌子下站立等车。一辆微型面包车,摇摆着在我身旁停下。微胖的女司机跳下车来,大声向车内已经挤满的男女老少打着招呼,他们于是又各自紧了紧身子,微笑着给了我一个容身的空间。“车费3 元。”女司机指点我大余汽车站方向。“摩的”前往,5 元。大余—赣州,全程高速,30 元,14 点开。
汽车停在站外路边。上车坐定。开车的时间,就快到了。
江苏南京·阿多尼斯
2019 年11 月。
古城东郊,深秋的山林依然蓊郁,其间,藏有众多大人物的陵墓。枝柯交蔽的某处高档宾馆内部,一场会议正在进行。灯光明亮,巨幅的会议电子背景板前,阿多尼斯,按照中国算法虚岁已经九旬的这位叙利亚诗人,斜靠着坐在沙发上。黑皮鞋,极普通的牛仔裤,浅褐色休闲西服——两个肘部有更深色的補丁,土红色长围巾,戴眼镜,头顶是蓬松稀疏的白发。这位1930年出生的叙利亚老者,他整个的装束,带有长途旅行的疲惫与尘色。他像一块来自异域的、收敛的岩石,在他身上,看不出年龄,或者说时间早已被他的诗歌凝固——可以说他是70 岁,也可以说他是80 岁,但是完全看不出他年已九旬。拿着打印好的一叠纸,他侧着身子对着话筒在读,译者薛庆国,坐在他的身后。中国东部的深秋在持续落叶,阿多尼斯的声音,也像深秋的金色落叶纷纷而下。他的语言,通过话筒传播在下午的空间——
“真理来自不断的追问。”
地铁站内的“爱情毒鸡汤”
江苏无锡。地铁1 号线“市民中心”站。地下的某条商业走廊。乳白带黄的浅色地面,洁净如镜。它倒映着上端的各色灯光,因此,如镜的地面,像深渊似的大海;这整座的海里,还散发出面包、奶油和咖啡热腾腾的香气(源自“面包新语”“全家”或某间狭小的奶茶铺)。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有广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巨幅手绘的妙龄女郎胸部至脸部的艳丽图像。不过,这些表情各异的女郎图像,只是底图和背景,印在上面的,是“一句爱情毒鸡汤,请你细细把它听”——
人世间最快乐
的事就是看着
你慢慢变老,
而我依旧
美丽动人。
——Timothy
(海尔Haier 冰箱广告。高尚大气的一台冰箱,矗立在冰雪山原的背景之上。“时间在变,新鲜不变。海尔冰箱,锁住新鲜。飨宴系列,全空间保鲜”。)
当你觉得自己
又丑又穷时,
别绝望,
至少你的判断
是对的。
——Carolyn
( 咖啡广告。纯蓝字体:“ALFEEHOME COFFEE 艾神家咖啡”。店内空无一人。)
如果你迷恋
一个人,
那么你一定
配不上他(她)。
——Yvette
(途锐汽车广告。皑皑雪山,身穿红色登山服的帅气男影星。“途锐·吴京:下一次登峰”“途锐Touareg 携手吴京先行而动:人生的登峰者,身处巅峰,志在更高更远。实力澎湃,不惧山外有山……”)
男女之间
不可能存在友谊,
有的只是
爱恨情仇。
——Alan
(橱窗。蓝色背景上,浮动白云和白色心形:“缤购·表白季:爱就大声说出来”。)
谈个恋爱没几天
就想过一辈子,
你不失恋
谁失恋?
——Cassell
(吃饭广告。“五条人糖水铺:秘制叉烧饭·猪扒饭·牛腩捞面·XO 猪排炒饭·XO 鸡排炒饭·牛腩河粉”。)
如果男人不幫
你穿上婚纱,
那你就送他件
袈裟。
——Elena
(人形跑动绿色标记,一个右向箭头:“安全出口·E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