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探索
——以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24-04-30 01:06李一宁LIYining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3期
关键词:广安市主城区新城

李一宁 LI Yining

对传统产业园区发展逻辑的转变、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产业新城的发展理念与规划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探索传统产业园区从城市“产业孤岛”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旨在将传统产业园区打造为功能集聚、服务优质的产业新城,为同类型产业园区的转型提供参考。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转型路径

0 引言

传统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曾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园区逐渐暴露出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落后、与城市发展脱节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产业新城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不仅是产业的聚集地,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

产业新城的发展强调产城融合,即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不仅要求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更要求两者在功能、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产业新城不仅要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求,而且要为产业工人和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保障[2]。

1 产业新城的发展进程和空间特质

1.1 发展进程

产业新城在发展初期,多为用地功能比较单一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形成前,所在城市的主城区往往已建成大量工业空间,为产业园区的形成奠定有利基础。随着城市人口与产业的不断聚集,产业门类增多、空间扩张,与城市功能逐渐产生分化,便在城市郊区形成产业园区。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更新再开发阶段,大多数传统工业城市面临产业布局与结构的转型升级。“退二进三”即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热门主题,大量工业用地开始由主城区逐渐搬迁至城市郊区的产业园区内,产业园区的兴起由此而来。

根据学者对产业园区演进规律的研究,产业园区的发展及与城市的互动关系进程基本可归纳总结为“分化、外溢、带动、提升、整合”5个阶段[3]。首先在主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功能产生分化,被疏解至郊区的产业空间开始兴起;随着主城区“退二进三”进程的加剧,产业功能进一步向郊区转移,主城区则腾挪出更多的存量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以保障民生诉求;产业园区成为更多产业和就业人口的聚集地后,逐步带动城镇化发展,形成“园区+生活配套”的发展模式;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区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向产业新城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性,导致产业园区出现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最终产业园区不断补足配套、提升环境品质、打造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城市人口和空间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人口—空间—服务”三位一体,具有高度开放性、独立性、综合性的产业新城。

1.2 空间特质

1.2.1 布局特征与规律

从空间区位上来说,产业园区主要分为与主城区接壤、位于城市郊区2种类型。与主城区接壤的城市外缘型产业园区可依托母城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配套,园区以承担单一产业功能为主;而位于城市郊区的产业园区则功能相对独立、对主城区的依附性较弱,居住和配套用地比重较高。

总体来说,产业园区的规模越大,用地类型越均衡;规模越小,用地类型越单一。如果将其用地比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大多数工业用地的比例远超标准,此外,职住分离问题也会直接导致人均用地规模偏大。

1.2.2 空间属性

基于产业园区的演进规律,纯产业空间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会被不断弱化,而产业新城的空间属性则会随着人口的聚集不断加强。在产业新城的建设中,应加大城市配套建设投入、打造公园城市,营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并加强环境整治[4]。

2 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

2.1 城市发展动力转型: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型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逐步从经济发展引发人口迁徙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人口迁徙,继而带动企业发展。因此,围绕“人”的诉求在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应强调“人”是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能动因素,产城融合正是基于此,强调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城镇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以城育人、以人兴产”,即注重挖掘人的需求,以城市精准服务培育、吸引优质人才,并伴随高端人才聚集、高品质劳动力引入再次推动产业发展[5]。

2.2 空间形态转型:从单一高密度聚集转型为以人为本合理布局

城市产业功能外溢导致各类社会经济与资源要素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催生出用地的高密度开发。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单一的工业用地高密度配给的确会提高生产效率,但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依托便捷信息沟通的高新技术企业更需要以人为本的空间形态。“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产业新城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造有机分散、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满足生产资料、人才和科技有效互动的需求,强调产业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6]。

2.3 功能组织转型: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型为多元复合开发

以工业为主导的单一功能已不能满足产业新城的发展需要,过去“宽马路、钢筋混凝土森林式”的开发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复合式开发,打造具备服务配套、景观休闲、便利交通等要素,可提供居住、购物、文旅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才能真正“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

3 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实践

3.1 项目定位和发展阶段

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广安市主城区30km。目前,前锋区是广安市工业化主战场和经济发展支柱,2013—2020年,前锋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和人均产值均位列全市首位。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环渝腹地区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川渝合作示范核心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重点培育的千亿园区、四川省首批省级化工园区。

从产城融合的角度来看,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尚处于产城互动的提升和整合阶段,要发展成为产业新城,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3.2 现状问题

3.2.1 人口增长乏力

前锋区是广安市常住人口最少、人口下降率最高的地区。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近10年人口减少1.7万;全区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中心城区人口吸引力不足,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甚至存在城镇人口分流至周边乡镇的情况。

3.2.2 配套功能不完善

通过通勤人流量分析可以看出,开发区对广安市主城区仍有极强的依赖性,因产业所需的居住和配套功能仍不完善,导致职住分离问题严重(见图1)。

1 通勤人流量分析

3.2.3 空间活力不足

开发区当前城市活力不足,人群聚集错位。老城传统片区具有烟火气,但公共空间配给不足、品质较差,开发区公共空间的规模较大,但尚未聚集人气。此外,开发区存在路网结构不完整、铁路和山体等消极要素横穿城区导致场地割裂等问题。

3.2.4 风貌特色不明显

开发区虽坐拥华蓥山和芦溪河两大自然景观,但城市与山水融合度较低,山水风貌和景观效果有待提升;空间形态失序、缺乏地标节点、城市天际线缺乏整体引导、拼贴化严重,使开发区与老城风貌差异较大,地方特色有待彰显(见图2)。

2 开发区现状航拍

3.2.5 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开发区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区政府一带,设施仍不完善;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分布于南部,北部覆盖欠缺,且存在体育、医疗卫生等设施短板。“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有待完善,15min社区生活圈有待构建。

3.3 产业新城规划策略及建议

3.3.1 标定成长坐标,抢抓融圈机遇

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由以产促城的发展阶段转向以人为本、产城人融合的产业新城阶段。前锋开发区处于功能提升到整合阶段,应以产业新城建设为依托,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良好的环境、优于主城区的公共服务,打造新的人口和空间增长点。产业作为开发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应注重升级产业类型,对电子、新型材料等高端制造业进行重点发展;强化第三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研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生活片区有干扰的工业用地应有序置换为商业、居住用地,将部分工业用地置换为研发用地;优化商业功能、丰富商业类型并培育高端商业。开发区发展要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重庆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等改革红利,聚集资源要素、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区域合作。

3.3.2 分区差异引导,明确核心功能

因地施策,差异化引导片区发展,强化城市核心轴与节点(见图3,4)。东南部老城片区着力打造小巧精致、功能织补的生活片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保留烟火气并提升老城建设品质,明确风貌特色,对市政、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查漏补缺,见缝插针式地补充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北部新城片区重点强调品质主导、生态宜居,围绕优质山水打造高品质新城片区,提高其对新兴人才的吸引力;西部产业片区打造布局有序、高效集约的产业园区,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3 空间结构规划示意

4 开发区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效果

3.3.3 优化用地配给,完善用地布局

在产城融合理念下,围绕产业发展,合理配置功能用地,打造“产业+生活配套”的产业新城,进而满足多元人群诉求。配套供给应与产业诉求高度相关,重点加强适应产业人口空间偏好的用地供给;强化用地匹配度,结合未来多元人群进行策划和布局。

3.3.4 强化理序塑城,提升空间品质

注重城市设计,识别现状城市风貌问题,加强对城市山水格局、空间韵律与吸引力、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引导和管控。以“提升空间品质,焕新城市活力”为目标,塑造“山水融城、高度有序、风貌协调、多元魅力”的城市面貌。预控自然山水与城市视廊,依托打纸岩南北两处制高点与华蓥山主要山头预控打纸岩城市之脊与“华蓥山—芦溪河”之间的两条自然山水视廊;依托城市中轴与广前大道站前廊道预控两条城市景观视廊并管控视廊上新建建筑高度、塑造视廊两侧建筑层次感。

4 结语

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以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产业孤岛式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出策略和建议。在产业新城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注重时代特征及区域战略,由“产业导向”转为“人本导向”、由“工业文明”转为“生态文明”;把握产业新城的内在特征、发展规律、未来趋势,在项目实践中充分结合地方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发展策略。

猜你喜欢
广安市主城区新城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我是小书迷
广安市某住宅小区高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布洛卡点的一个性质
——兼擂题(111)的解答
西安主城区砂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邯郸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