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以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

2024-04-30 01:06张欣婷ZHANGXinting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3期
关键词:老道巴洛克中华

张欣婷 ZHANG Xinting

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街区现状、存在问题,探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寻找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全部腾退改造之外的可能性。

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

1 研究背景

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此处既有俄式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中华巴洛克建筑主要分布在道外区,是由民族资本家仿造西方巴洛克建筑,并加入中国传统元素而形成,既有西方建筑的立面造型与浮雕装饰,又有中国四合院的平面布局与吉祥图案。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诸多中华巴洛克建筑被拆除或改造,目前仅存的建筑位于景阳街、升平街、地灵街、南北十道街、南勋街、丰润街围合的区域内(见图1)。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措施。

1 现存中华巴洛克建筑立面

2 街区现状

2.1 建筑特色

以门脸为店铺,以内院为仓库或作坊,形成前店后厂的生产形式,日本学者西泽泰彦称此种建筑形式为“中华巴洛克”[1],但该说法并未得到学界认可。王岩等[2]认为,道外的建筑群不符合“巴洛克构思”。赫尔曼·凡·贝赫艾克等[3]认为,巴洛克虽是一种追求舞台感的艺术形式,但其建筑构图严格遵循比例、秩序及透视原则,与老道外建筑中构图的随意与自由无法匹配。但当时兴建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且相似建筑组成大的街区,更加凸显历史价值。程志军[4]认为老道外地区折中主义建筑形式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萌芽期(1898—1910年),传统形式占主导地位,大多以青砖砌筑而成,几乎没有抹灰装饰,精雕细刻的图案仅用于山花、檐口等部位,装饰图案均采用我国传统纹饰;发展期(1911—1928年),随着民族工业的强大,商户自信心更加明显,建筑在窗饰、浮雕花式、女儿墙、檐口等部位加入我国传统图案;成熟期(1928—1938年),此阶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顶峰,我国工匠总结出灰浆制法并应用于建筑,建筑立面采用大量复杂的装饰图形,造型图案夸张优美,多以植物为原型;停滞期(1938年后),由于日本对于我国民族工商业的打压及战争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逐渐衰落,建筑发展进入停滞期。

2.2 空间特色

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呈现明显的“鱼骨状”空间结构,以靖宇街为主街主轴,南北十四道街作为辅街不断延伸,形成老道外地区最早的空间肌理与空间雏形(见图2)。这种空间结构与百年前傅家甸地区商业发展需求相契合,辅街作为主要商业界面,既要保证连续性,又不能因过长而不便于拉货的马车、驴车进入,街区纵深一般由互相背邻的两户宅院进深总长确定,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街区空间模式。街区采用“前店后住”的形式,临街房屋作为商店,内院则为合院样式,供家人、店员居住及仓库使用。

2 “鱼骨状”街道空间结构

3 问题分析

3.1 基础设施老化

随着土地价值的升高,街区保护及更新改造成本逐渐增加。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建筑上下水改造工程耗资巨大,老道外街区的基础设施未得到及时更新,居民生活条件下降,大量原住居民搬迁,房屋低价出租给进城务工人员。据当地邬姓住户描述,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对老旧院落缺乏归属感,常拆卸楼梯或其他构件作为燃料,使房屋遭到人为破坏。同时,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房屋常出现漏水等情况,部分墙体出现倾斜。

3.2 更新功能同质

从保护角度看,历史街区是体现城市特色的根本要素,未来将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由多种文化拼贴构成的复杂城市——哈尔滨,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十分必要。单纯地保存城市空间形式并非解决之法,大多历史文化旅游区只是披着历史建筑外皮,小吃店、酒吧、礼品店等商业店铺同质化严重,历史文化内涵缺失,反而成为特定建筑的商业促销手段,未较好实现对当地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3.3 政府立场两难

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依靠土地收益,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又需要较高的资金支持。历史街区自身具有较高的土地价值,但以居住性质为主的建筑形式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价值,如果无法引入社会资本,仅依靠政府投入,则改造资金压力巨大。

4 保护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从未有标准的模板或答案,需找准问题的矛盾点,对症下药。

4.1 明晰历史保护对象

文化遗产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遗留物,其核心价值反映了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内涵。只有通过真实的史料信息挖掘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才能避免对历史建筑、历史空间的过度阐述与盲目的价值崇拜。如前店后居的生活方式并非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创举,且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复存在,因此无需在保护此种生活方式上“大做文章”;反观历史街区中的商铺是百年前商业文化延续至今的遗产,如果完全腾退其原始商业,置换为现代化的美食店、名品屋则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

4.2 妥善安置原住居民

原住居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也是相关利益群体。满足原住居民的合法诉求是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必尽之责。为保障文化的延续性及街区活力,保证一定比例的就地安置尤为重要。对于互相熟悉的邻里群体,如果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原地回迁将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具有一定的回迁条件,建筑高度为2~3层,容积率达1.2以上,由于临街建筑采用华丽的折衷主义样式,可保证在不影响街道风貌的情况下,在建筑内院安排居住。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的资金收益不能通过土地一级开发的方式进行计算,由于历史建筑修缮、原住居民腾退等需耗费大量资金,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故可对历史街区进行系统价值挖掘,如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等高级别文化遗产认定获得额外经费支持;将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打包,通过发行REITS基金等方式进行社会融资;通过导则引导、政府引领、资金奖补等形式,鼓励业主自行修缮改造,实现街区渐进式改造。

5 结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哺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点。本文以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老道巴洛克中华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五回孙老道创新“辟瘟散”闻香药击败东洋丹
王丰摄影——惜别老道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没规矩”的巴洛克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