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探索
——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

2024-04-30 01:09赵文斌路璐张万里ZHAOWenbinLULuZHANGWanli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3期
关键词:石刻扰动景区

赵文斌 路璐 张万里 ZHAO Wenbin LU Lu ZHANG Wanli

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探索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依托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背景、文保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集约高效、主次突出的规划原则,重点阐述三大建设原则与四大建设态度的运用。针对不同分区的自然生态特征,创新性集成生态领域的技术、材料和工法,实现轻扰动维护生态系统,为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环境提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景区;轻扰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

0 引言

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需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大力推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的背景下,本文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探讨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策略。

1 项目概况

1.1 上位规划解读

《重庆大足石刻文物区保护总体规划》是本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和基本原则,其将大足石刻文物区分为三级进行管控:重点保护范围,即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区域,需要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禁止任何可能破坏自然或文化资源的开发活动,涵盖大足石刻核心展示区等;一般保护范围,即需要实施重要保护措施,根据生态和文化重要性定制保护策略的区域,包括大足石刻遗址周边的山水环境;建设控制地带,即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允许一定程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包含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及部分现状村落。

1.2 项目范围

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位于宝顶山—化龙湖片区,主要落位于宝顶山石刻、大佛湾、广大寺等核心遗址集中分布区域(见图1)。其中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市政道路和生态景观工程、石刻石雕技艺传承展示中心建设工程位于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宝顶别院改造工程位于一般保护范围内(见图2~4)。

1 项目落位及保护范围示意

2 核心节点位置分布

3 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工程现状

4 石刻石雕技艺传承展示中心工程现状

2 施工方法

轻扰动生态建设是以最小化人为活动降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建设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系统、遗址环境的扰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遗址原生环境。强调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的前提下进行建设与管理,延续规划设计要求和指导原则,通过科学施工规划和细致管理,实现环境保护与提升发展之间的和谐共生。

设计方案遵循可持续理念,以保护修复自然环境、展示利用文化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为目的,对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细致入微的前期布局。项目采用轻扰动生态建设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秉持三大建设原则和四大建设态度,精心制定科学的统筹协调策略,确保工程有序落地。

3 轻扰动生态建设的三大建设原则

3.1 多用自然方法,少用人工方法

“多用自然方法,少用人工方法”原则侧重于保护和恢复当地植被群落,以最小化人为干预提升生态效益。在施工技术上,专注于生态友好的施工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园林和市政工程施工方法。在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市政道路和生态景观工程的具体实践中,面对现状渡槽、原始地形高差和坡度变化,采用立体人工绿化喷播技术,解决山体局部裸露与边坡复绿问题。通过使用具有高附着力且能抵抗冲刷的人工土壤配方及原生乡土植被恢复生态群落,同时引入原生微生物,共同作用实现边坡的生态化与景观化。上述自然方法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实现了与原生自然生态区域的有效衔接,使项目达到生态与景观的修复提升要求。

3.2 多用生态方法,少用工程方法

“多用生态方法,少用工程方法”原则强调应用生态理念、生态技术和生态模式,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避免使用大型工程机械,采用与自然相协调的施工解决方案。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利用原始地貌特征,将废弃鱼塘改造为自然生态水系(见图5)。湖水的补水系统主要来源于场地雨水收集,通过水生植物、消化菌培养和引入鱼类,创建自然的水循环生态系统,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水质,而且改善了湖体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针对该区域水脉不畅、蓄水能力不足和自净能力弱的问题,在湖体中采用小微湿地营造技术、降水贮存净化技术等生态技术,协同景观效果布置湖中小岛、水杉林等。通过生态景观措施有效解决水生态和水环境面临的难题,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5 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鸟瞰

3.3 多用柔性方法,少用硬性方法

“多用柔性方法,少用硬性方法”原则强调采用更温和、灵活的施工手段与自然互动,引导自然做功,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促进本地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稳定。如意湖驳岸施工采用砾石与水草接触岸床的方式,构建消能驳岸区域,打造柔性入水驳岸,不仅解决了景观亲水性差的问题,而且通过模拟自然岸线的方式,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在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后山部分,采取以整理水田和恢复林相为主的微创改造方式,主要进行生态环境梳理,辅以生态修复补植、群落构建,以保护原有自然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水田利用河流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原始地形高差进行梳理,贯通堵点,留水固土,有效解决水体循环不畅、水质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通过柔性方法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且提高了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可持续性,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4 轻扰动生态建设的四大建设态度

4.1 轻梳理

“轻梳理”是生态保育策略,强调在自然生态条件良好、生态敏感度高、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实施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侧重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保持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实践中,“轻梳理”通过对自然生态过程的细致分析,识别并维护生态格局,通过划定自然恢复区域范围、采取非侵入性措施提升生态网络的健康性和连续性,如清理垃圾、构建适合生物栖息的生存环境等。宝顶别院改造工程是“轻梳理”策略应用的典型案例,位于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通过轻梳理的方式,对周边山体林地的植被和环境进行有效筛查与诊断,例如人工清理死亡树木和生活垃圾等。不仅解决了此前由于缺乏管理而出现的生态问题、人为破坏问题,而且增强了该区域的生态内生动力,逐步恢复了其作为天然氧吧和自然生态风景的生态景观功能(见图6,7)。“轻梳理”作为一种生态建设态度,体现出对原生环境的敬畏和谨慎,通过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生态特征与运作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6 宝顶别院鸟瞰

7 宝顶别院5号楼后院细节

4.2 浅介入

“浅介入”是生态建设策略,适用于生态敏感度较低、对环境改变容忍度较高的区域,强调通过生态影响最小化的方式进行设施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浅介入”策略在石刻石雕技艺传承展示中心建设中得到体现(见图8)。其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紧邻文物保护区边界。为融入周边建筑风格与生态环境,建筑采用木结构及当地小青瓦,建造过程经细致策划,仅依靠现状路单边操作机械,材料运输采用人工与骡子拖运方式实现扰动最小化,采取保护原生植被和表土的方法修复周边环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同时精心设计近人尺度的植物搭配,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增强景观效果。

8 融于环境的石刻石雕技艺传承展示中心

4.3 微创修复

“微创修复”是生态恢复领域的实践方法,强调通过最小程度的人工干预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适用于遭受轻微或中等程度干扰的生态环境。如意花开广场及停车场周边区域生态景观工程采用“微创修复”策略,优化植被配置、引入本土植物、维护植物群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需求。在保持自然地貌的基础上,顺应自然高差,反复论证后修建小型闸坝、休闲步道和休息区等设施,营造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休闲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多功能空间。“微创修复”作为一种生态建设手段,不仅注重生态完整性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兼顾社会文化与休闲需求,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人民生活幸福双赢。

4.4 系统修复

“系统修复”是对严重和广泛生态退化环境进行干预的一种复杂而全面的方法,从根本上重塑受损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涉及大规模地形重建、水系连通性恢复、森林植被重新植入及农田与水体综合治理等多维度过程。如意花开广场后山建设过程中,对于被人为破坏的山体、切断的水脉、毁坏的森林、荒废的农田、污染的湖塘,按照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润土、弹路的修复方法进行系统修复,从而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生态功能,提高生态韧性。

5 结语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建成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意花开广场作为游客中心的集散地完善了景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傍晚时分成为周边居民休憩活动的区域,服务民生。文化遗址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提升,山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态完整性日益显现,往昔草木葱茏、鱼翔浅底的良好环境得到恢复与展现,土壤改良,农田复垦,湖泊水系得到治理,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强,在地生活场景丰富涌现,大足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生态与文旅良性结合共同发展,当世瑰宝——石刻艺术在此得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石刻扰动景区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h)性质及其扰动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