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逆向教学设计

2024-04-30 17:20段菁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逆向设计

段菁华

摘 要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个学科的大概念,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以结果为导向,先确定预期结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大概念的框架。基于此,以“逆向设计”的思路对《猫》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的学科大概念。

关键词 学科大概念  逆向设计  评估证据  现性任务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以大概念为核心设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什么是大概念,同时充分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学科大概念,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大概念,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持续性理解。本文以《猫》为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资源,提炼学科大概念,运用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逆向设计理论展开课堂设计。

一、提炼学科大概念,明确内容优先次序

大概念的英文是“big idea”,其中的“big”不是“大”的意思,而是“核心”;“idea”不是“概念”的意思,而是“观点、观念”。因此也有人把“大概念”翻译成“大观念”“大理念”“大单元”等。关于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和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各国也将学科大概念应用于基础教育课程当中。怀特海提出的“少而重要”[2]、赛泽提出的“少而精”[3],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提出的“更精要、更清晰、更高级”[4],成为各国选择课程内容共同遵循的核心原则。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将大概念比喻成一个配件——车辖,能够将车轮固定在车轴上[5]。大概念能够将零碎的知识点与关键思想联系起来,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那么,如何帮助一线教师在众多知识和技能中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并用合适的顺序展开教学呢?如何在一线课堂中应用学科大概念呢?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围绕学科大概念提出了一个确定有限次序的框架。这个框架由三个嵌套的椭圆组成,最大的椭圆外的空白区域表示该领域所有可能的内容;大椭圆的内容表示学生需要熟悉的知识;中间的椭圆表示学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最小的椭圆表示大概念和核心任务[6]。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个框架来选择最重要的知识和确定课程内容的优先顺序。

当教师讲解一门学科或者拿到教材时,所面对的知识、技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技能、资源可能会在单元或者课程中被考查,但是教师不可能全部讲解。因此,教师需要筛选哪些是需要学生熟悉的知识,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最后,教师需要确定这些内容中哪些是指向单元大概念和核心迁移任务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语文教师需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具体篇目来确定语文学科大概念,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零散的知识点与关键内容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和核心任务。

《猫》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小说。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部分的目标和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7]。教材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对本单元课文的语文素养的描述是“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猫》的课前预习部分,还进行了提示——“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资源,教师可以确定大概念为“梳理文章思路”,并对《猫》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大概念,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确定预期结果,梳理基本问题

在确定学科大概念之后,如何落实到教学当中,实现理论的转化和实践的结合呢?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思路。“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8]。阶段1需要教师考虑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再根据问题来构建理解框架。阶段1的问题并不是随意提出的、宽泛的,而是能够指向一个特定的话题、问题或者研究领域的核心[9]。因此,根据逆向设计思路,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之前以结果为导向,围绕大概念梳理基本问题,确定预期的结果。

《猫》的课前预习部分有两则提示,课后习题部分设计了三道思考探究题和两道积累拓展题。其中,预习部分的第一则提示是:“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思考探究第二题的提问是:“三只猫死后,‘我的三句话,‘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我家好久不养猫‘我家永不养猫,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积累拓展第一题要求品味列出的四个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此外,我们还需注意文章的首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和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综合以上预习提示、思考探究题、文章首尾句可以得出结论:想要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这些句子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了文章当中人物、时间、地点、环境描写等基本要素,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第一,首尾句、过渡句、议论句能够让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具有层次感。因此在解读小说类的文章时应首先关注它们,然后提取关键信息。通过《猫》的首句、尾句、过渡句,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家养过三次猫,从最开始喜欢养猫,到好久不养猫,最后永不养猫。

第二,思考探究第二题提问的三句话在小说中暗含了有关描述对象的转换、时空的转换、作者及家人的情感转换的内容。

第三,积累拓展第一题列出的四个语句,第一句是对第一只猫的外貌特征描写;第二句是第二只猫亡失以后对家人心情的描写;第三句是我打了第三只猫之后,对它逃到了邻居家的屋脊上的行为的猜测;第四句是我发现芙蓉鸟死亡背后的真相时我的内心独白。這四句话也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关注三只猫的外貌描述、它们身上发生的事、“我”以及家人对它们的情感态度等。

另外,思考探究第一题要求学生在表格中摘录或者概括文中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填写表格是梳理文章内容的常见方法之一。借助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文章中的描述对象是关键要素,然后通过寻找这些要素的不同点,在对比中分析出不同的描述对象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家人的态度,能够梳理文章内容,明晰文章的中心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源,教师在确定《猫》的学科大概念是“梳理文章思路”之后,围绕学科大概念可以确定以下基本问题。

1.通过首句、尾句、过渡句等关键语句提取关键信息。

2.关注小说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环境描写以及时空和描述对象的转换。

3.以某人或者某物为基准,通过图表区分主次并呈现人物关系、观念、行为等,梳理文章的思路。

三、提供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

“逆向设计”的阶段2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在阶段2中,教师应该思考怎样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问题,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0]。这里的评估并不仅仅是指在阶段性测试中得到的分数或者课堂快问快答中的迅速反馈,因为学生在测试中获得的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对于基本问题和学科大概念的掌握;学生的快速反馈也不能代表学生对于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因此,学生如果想要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提供以下相关证据。

1.学生能够找出《猫》的首句、尾句、过渡句等关键语句。

2.学生能够圈点勾画《猫》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环境描写等,关注描写对象以及描写时空的转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只猫的特征、来历、地位以及结局。

3.学生能够独立创建表格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4.学生能够依据所创建的表格对《猫》的中心思想进行探讨。

围绕学科大概念、基本问题和评估证据,教师就能设计出表现性任务和学习活动。具体如下:

《奇妙的朋友》是一档原创电视节目,独创性地将视角对准大自然和动物们,讲述人与动物怎样相处,重点聚焦动物和人类交流。节目组收到了郑振铎的文章《猫》,按照导演的要求,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撰写《寻猫启示》,要求写出第二只猫的外形特征、丢失的大概时间、地点以及失主一家人的心情。

2.请梳理文章写作思路,以“我”的视角撰写微电影的脚本,要求以时间为线,重点记叙“我”和第三只猫的故事。

3.请以第三只猫的角度,撰写自我辩护词进行辩白。

4.请为拍摄的微电影撰写一份电影宣传语,要求自选角度对主题进行探讨。

5.请为微电影制作一份电影宣传海报。

围绕上述五个任务,教师可以设计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并形成可见的成果,为下一步依据目标和评估证据奠定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大概念之后,还可以将其运用到《故乡》的阅读当中。例如,从文中主要人物闰土和“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对“我”的态度以及变化出发,梳理文章的思路。同样,“梳理文章思路”这个大概念也可以运用在《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范进中举》等文章当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Alfred North Whitehead. 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29:1-2.

[3]Theodore R. Sizer. Horaces Compromise: The Dilemma of the American High School[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4:113-115.

[4]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Fewer,clearer,higher:Moving forwards with consistent,rigorous standards for all students[Z].Seattle :Washington DC,2010:1-11.

[5][6][8][9][10][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 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2、18-19、122、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猜你喜欢
学科大概念逆向设计
立足学科大概念 发展学生好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
建设项目化学校:项目学习走向常态化的范式选择
基于“学科大概念”理念的 高中信息技术PBL实践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
基于“大概念”视角理解核心素养培育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