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张 婕 王 萍
随着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数学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其中,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全面革新数学课堂模式,让教师从教学设计、课前导入、知识讲解、课堂训练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本文以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信息化2.0 时代教师微能力与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以提升教育水平和促进改革的教学方式,使教育行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益。2018年4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时代。信息化2.0 时代所涌现出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类型更为丰富多样,包括希沃白板、电子书包、电子文稿、几何画板、大数据分析等。这些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用于学情分析、教学资源整合、课前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课堂评价以及其他多个环节,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实现有力变革。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素养以及学习习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化2.0 时代产生了如智慧课堂、UMU、腾讯文档等多种具有学情分析功能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这些教育技术既能够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帮助教师设立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素养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与设想,帮助教师设置更加契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活动的可实施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化教育技术实施教学设计,提高前置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巧匠——认识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施游戏主题的教学设计。智慧课堂能够提示本节课的游戏目标为:在图形制作游戏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点。核心素养目标为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运用数、折、剪、围等方式制作图形,展开数学实验,培养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UMU 则能够为教师提示开展图形制作游戏所需要运用的工具材料,方便教师为学生设置课前学习任务,落实课前准备工作。腾讯文档具有问卷调查、问题征集、数据汇总等功能。
在以学生为导向进行游戏主题的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可以制作调查问卷,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其他图形的掌握状况,提示学生做好复习工作,为本节课的游戏活动开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运用问题征集功能,让学生提出对于本节课的游戏活动的设想,表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确立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运用数据汇总功能,分析每个学生在以往图形制作游戏中的表现,进一步细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比如,在以往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于制作数学模型较为陌生,教师则根据数据汇总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确立重点辅导的学生群体。一些学生在游戏中缺少合作意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示这些学生要经常参与互动。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更加密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刚开始时就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感受课堂中浓厚而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信息化2.0 时代,教师要注重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创设关于课堂知识的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体验等意识,感受多种生动有趣的数学现象,增强对数学课堂学习的期待。这种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方式,能够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养成状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施游戏形式的课前导入活动。以对称教学为例,在课堂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中的虚拟现实功能播放以下游戏画面:一群孩子在玩跳方格的游戏,他们踮起一只脚,按照顺序跳入每个方格;一个孩子陪奶奶玩剪纸游戏,剪出了一只蝴蝶、一只小鸟、一只青蛙;一些儿童在游乐场中参与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的游戏,摩天轮和旋转木马都在快速旋转。通过观看这些画面,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些游戏的轻松与有趣,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如下问题:“大家知道这些游戏可以分别对应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哪些现象吗?”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关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其他游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播放,发挥学生在课前导入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展开探究。
新课标强调将多种学习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助推数学课程教育的实施。数学教学中的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包括生活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等。在信息化2.0 时代,教师可以运用电子书包等具有搜索功能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融入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模型制作、数学实验等学习活动,培养形象化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优化探究活动的开展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直接演示模型制作和数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展开推理,也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启发下自主寻找数学资源,提高其手动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完美的图形——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搜集多种资源,开展游戏活动。比如,在学习“认识圆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观看制作车轮的纪录片,并让学生仿照纪录片的过程展开车轮制作游戏。学生可以将硬纸板裁剪成圆形,作为车轮的主体形状。接着用一些小木条粘贴在车轮上,形成辐条。通过测量,学生能够发现车轮中的每根辐条长度都相等,并且都经过车轮的最中心,从而对圆心、半径、直径等“圆的相关知识”产生具体理解。
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介绍滚铁环这种游戏。学生同样可以仿照提供的内容自主制作铁环,展开滚铁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直尺测量铁环的直径,通过计算求出铁环的周长,还可以用一些丝线缠绕在铁环上,测量丝线的总长度,并用“圆周长计算公式”对所求出的周长数据进行验证。由此可见,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融合多种数学教学资源,供学生展开以模型制作和实验为主题的数学游戏,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结课堂知识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知识的总结往往较为机械化,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学生在总结时经常缺少明确的思路。在信息化2.0 时代,教师可以以电子文稿为主要工具,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游戏、分析游戏的特点、解读游戏的规则提取出重要的数学知识,对电子文稿进行填充,构建课堂知识脉络。这样能够打破学生以背诵和抄写为主体的复习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反复回味所学知识,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得到新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电子文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首先,教师可以在电子文稿中提出具有游戏特性的问题,如将电子文稿的第一栏目设置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并给出如下问题:当金箍棒像孙悟空一样高时,它是一条( );当金箍棒向上不断延伸时,它是一条( );当金箍棒向左边和右边不断延伸时,它是一条( )。学生可以想象这种游戏的场景,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关的知识做出总结。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文稿设置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总结课堂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游戏活动:“将一把扇子缓缓打开,随着扇子越来越大,我们能够看到哪些类型的角?”学生可以以扇子和量角器为工具展开游戏,总结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其他角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在信息化2.0 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借助数学游戏解读数学现象、汇总数学知识、夯实数学基础。
新课标注重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其他多种评价活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教育技术设置多种类型的数学游戏,记录学生的游戏表现,根据学生参与游戏的时长、在游戏中得到的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养成状况,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认识自身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获得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快乐农场——运算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实施游戏活动,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如下游戏:“在课桌上放置25 颗绿色糖果,16 颗蓝色糖果,20 颗红色糖果,让学生数出所有糖果的总数量,并说出不同的方案。”这种游戏总共有以下方案:
方案一:先数出绿色和蓝色糖果的总数量,再加入红色糖果,数出总数量。
方案二:先数出绿色和红色糖果的总数量,再加入蓝色糖果,数出总数量。
方案三:先数出蓝色和红色糖果的总数量,再加入绿色糖果,数出总数量。
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录制学生的游戏过程,统计学生使用的方案,以及每个学生根据这些方案所列出的算式,对于相应算式含义的解释内容,评价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深度。
又如,在“68+53+32、57+143+89;256-59-56”巧算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录制学生的作答过程,统计作答速度最快、作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邀请这些学生分享计算方法,评价这些学生在加法交换律运用中取得的成果。同样,借助大数据分析功能,教师还能够确定对加法交换律运用不够熟练的学生,从而帮助这些学生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辅助。由此可见,信息化教育技术对学生的游戏过程具有客观真实的记录功能,能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提升。
信息化2.0 时代是全民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全民共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拓展学习资源、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数学知识、获得多种学习的感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融合德育资源,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开展具有德育功能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实际价值,让学生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媒介,实现数学文化、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展德育游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搜索与时间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传统文化知识,开展数学文化分享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品质。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阅读关于一日生活主题的绘本并表演绘本中的时间故事。对此,学生可以共同运用硬纸板、竹签制作钟表,将钟表调整到“8:30”“12:20”“3:50”这些不同的时刻,表演吃早餐、午休、超市购物这些生活场景,感受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将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到德育层面,能够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并增强自主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辅助数学学习、提升知识素养的意识。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2.0 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应用层面和范围越来越广阔。教师要具备信息化的学习意识,不断钻研前沿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方式,提高自身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让小学数学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彰显科学性与先进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设计、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堂总结、课堂评价、德育等活动的开展形式,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创造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反思提升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引领中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