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把培育文化意识作为教学活动总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较为单一,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而且拓展的文化知识的广度、深度有限,导致学生不能开阔文化视野,无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相关案例,从开发拓展资源、实施多元对比、跨学科融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开发拓展资源,全面感知文化
新课标指出,教材应以
适当的方式介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主与法治教育。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内容,但受篇幅限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全方位、多维度地感知文化。因此,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开发拓展资源,建立教材与课外资源的有效链接,并在教学活动中挖掘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交流。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话题为“谈论过去和现在”。在这一单元的“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等知识内容。其次,笔者在课堂上延伸并拓展了更多的关于发明创造方面的知识,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传统文化的关键能力。最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课外绘本,如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a,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阅读,帮助学生通过深层次的阅读开阔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笔者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拓展教学。
(一)探寻古代发明,体现文化底蕴
在课前,笔者设计了“Find and say”自主预学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图片、音频和文字资料,探寻更多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并运用“Culture time”板块中的“...invented...”的句型展开描述。在课堂开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Famous food、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s、Famous scientists等内容的图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Famous的含义。接着,笔者引出了绘本标题,即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China,向学生提出“What famous inventions do you know?”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并在学生的回答中考查学生的预学情况,激发学生对文化探究的兴趣。为了引入主题,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这一问题。在学生罗列出compass、gunpowder、printing、paper-making四大发明后,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自主学习核心词汇,了解更多的古代发明知识。最后,笔者设计了“Write an information card”的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其中一项发明,借助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语言学习材料,运用英语介绍这一项发明。比如,有的学生是这样描述的:“There ar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ancient China.Let me tell you about Compass, It’s the oldest invention in China. It can show us the north and the south.With it, we will never lose our ways.”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语言表达,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英语描述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二)链接现代发明,树立理想信念
为了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单元主题中“Then”和“Now”的变化,笔者鼓励学生聚焦新时代中国的发明创造,利用多媒体播放High-speed railway、Shared bike、Shopping online、Mobile payment的介绍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人勤劳勇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接着,笔者提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se great inventions?”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树立“好好学习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真正让学生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二、实施多元对比,强化文化认同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认同意识和文化自信。
(一)围绕单元主题,比较文化异同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ow old are you?”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年龄的询问和回答、礼物的选择与赠送而展开的,这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英文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了解到在西方国家询问年龄是不礼貌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十二生肖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In China, we have another ways to talk about ages. How can we talk about ages?”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引出十二生肖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十二生肖的英文名称。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生肖话题积极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运用“What’s your Chinese zodiac?”“My zodiac is...”等关键句型进行问答。为了拓展生肖话题,教师还可以开展“Talk about our family”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巧妙运用生肖这一英文话题,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生肖和年龄,让学生在谈论中深化单元主题,在知识拓展中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十二生肖文化的认知。
(二)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汲取文化精华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刻苦、敢于创造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入绘本Lu Ban and the Saw,鼓励学生认真阅读绘本,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完成“故事山形图”,使学生在概括总结中掌握鲁班造锯的故事内涵。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为了深化单元主题意义,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As a student, what should you do?”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实际说一说自己的规划,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历史人物学习,踔厉奋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三、跨学科融合,丰富文化体验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基于一定的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和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注重其活动、主题等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在跨学科融合中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适度开发中国故事资源,将其作为英语补充阅读材料,巧妙引导学生借助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读懂英文故事,在深度阅读中体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的“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阅读填空的形式,为学生介绍《愚公移山》这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在复习一般过去时语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英文情境中感知中国故事,使学生在阅读填空中体会愚公勇敢勤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核心语法知识——一般过去时,融合语文知识,为学生讲述文言文故事《铁杵磨成针》,并精心设计“Read and fill in”的作业内容。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Grinding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 Li Bai a great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of China.When he young, he was afraid of difficulties. One day, he an old woman grinding(磨)a very thick iron rod. He to the old woman,“Old Grandma, why are you grinding this iron rod?”The old woman
,“To make a needle.”Li Bai felt curious(好奇的),
“How can you grind such a thick iron rod into a needle?”“I can! If I keep on grinding, I can grind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 From then on, Li Bai hard. Finally, he a great poet.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一般过去时的理解,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还能在跨学科融合中升华故事主题,体会“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
因此,教师在重视自身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在课堂上应基于单元主题,深层挖掘和解读教材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和价值内涵,积极拓展课外语言学习资源,补充适合的阅读材料,锚定契合点,引领学生在深刻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增强文化感知,夯实文化积累,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