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项教育政策相继推出,作业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何保证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体现作业练习环节的价值,是当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单元教学概念,立足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数学作业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有助于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层次性、启发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科学设计单元作业,并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整合与重构,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就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一、单元统整教学模式概述
单元统整教学是基于单元整体视角,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而设计、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单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的整体输出和统合规划,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要素进行科学教学,以保障单元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此背景下,教师立足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统整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整合、重构、统整。整合是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将各章节中相对分散的关联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更加完整的学习单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重构是指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实际学情及当下教学目标,重新调整和规划单元教学内容、结构,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统整主要指对教学过程的统整,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设计单元作业时,也需要遵循这三个要点,以确保作业内容指向单元整体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
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依托作业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并掌握知识。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具有以下四个意义。
一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二是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能够使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而非局限于单一课时、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四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单元整体学习情况的评估与了解,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依据。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贯彻单元教学各环节,如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等,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原则
作业设计是引导学生有效复习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数学作业,与传统作业设计的目的、形式存在差别。为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既要充分把握单元统整教学的含义,也要明确单元统整对作业设计的要求与原则。具体而言,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层次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结构等各类要素,科学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从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比如,作业可以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启发性原则,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若设计“机械化”的作业,则难以真正达到锻炼学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所启发,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三是多样性原则,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的考查方向各有不同,若长期采取一种作业形式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化、实践类、游戏类作业,这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作业练习体验,使其认真完成作业,保障作业练习质量。四是趣味性原则,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耐心不足等特点,教师设计趣味化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作业设计目的。
四、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一)统整单元知识,明确单元作业设计目标
在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设计单元作业,教师首先要整体把控单元教学内容,明确作业设计目标,以更好地确定作业设计方向和形式。在关注单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和教材角度进行考虑,还要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以确保作业设计符合新时代教育政策的要求。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内容的讲解为例,这一单元内容以分数的概念和定义为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基本了解分数与除法、小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的约分、通分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对作业量、学生全面发展等提出相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单元作业设计目标,具体如下。一是在作业设计内容上,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数,包括对真假分数的判断、分数与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分数的通分和约分等。二是在作业设计形式上,采用说、写、思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并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与认识;三是在作业难度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浅入深,避免学生无法适应作业难度。
(二)基于单元统整,规划不同阶段作业内容
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设计作业,既是对学生单元学习过程的考查,又是对学生单元学习结果的评估。在学习过程中,作业设计发挥着重要价值,是保证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及时调整单元教学方案和计划的重要指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能够从单元不同教学环节出发,设计包括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各阶段作业。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等,需要教师分多个课时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计划。同时,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进行作业练习,以有效掌握这一单元各部分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针对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从整体视角出发,针对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作业。比如,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上,以单元内容预习为主。这一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图形面积的计算”设计前置作业,第一,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提取出几何图形及其面积计算等关键信息;第二,结合提供的学习资料,或自主参考相关辅助资料,厘清不同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点;第三,尝试分析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规律,并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由正方形斜角分割后的三角形)等。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第一,自主演练教师示范过的计算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图形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自主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第三,给同桌出题,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等。在课后作业设计上,以单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第一,从生活角度出发,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完成相应物体的测量与计算;第二,录制视频,分享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思路和技巧。
由此可见,在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设计作业,既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性,也要结合阶段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同时,这种贯穿课堂前后的作业设计,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把控学生的实际学情,调整单元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单元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尊重个体差异,设计递进式的单元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同、学科知识积累和经验不同、学习能力和学科喜好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想保证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要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单元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降低他们学习和完成作业的难度。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该单元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础计算能力,还融入了应用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准确读题的基础上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上,可以从分数乘法的认识、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分数乘法的具体运用等方面设计递进式作业,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一单元知识点,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教师可以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将作业录入到相应系统平台中,让学生根据单元课时教学进度、自身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单元作业。在“作业超市”的具体构建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不同样式的作业,确保作业的递进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作业难度的设计上,教师应设计基础型、常规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作业。其中,基础型作业为口述分数乘法的原理和运算方式,完成基础分数乘法运算题目;常规型作业为完成分数混合运算题目,寻找分数乘法及混合运算的要点和技巧;提高型作业为运用分数乘法完成应用题;拓展型作业为设计变式题目并自主解答题目。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教师则可以在书面练习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化、实践类或游戏类作业,并将其发布到“作业超市”中,以供学生自由选择。
结语
单元统整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当从整体视角出发科学设计作业内容,以确保作业与课程教学相衔接。实践证明,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模式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厘清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内在关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灵活统整单元知识,明确单元作业设计目标;基于单元统整,规划不同阶段的作业内容;尊重个体差异,设计递进式的单元作业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南宁市江南区邕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