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2024-04-29 00:00:00熊燕燕
幸福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科学幼儿园

从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来看,幼儿园教育具有启蒙作用,旨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天性纯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新奇的事物,乐于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应为他们提供释放天性的机会,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幼儿的个性成长,保持幼儿身心健康。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础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其掌握大量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科学游戏,采用合适的组织策略,保证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笔者围绕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展开了探讨,阐述了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与组织的必要性、应考虑的因素和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与组织的必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科学钻研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各式各样的游戏。相关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乐于参与游戏源于脑细胞发育的需求。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学习能力等,会得到均衡的发展。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开展科学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一)趣味性与科学性结合

游戏的“灵魂”在于趣味,充满吸引力和趣味的游戏是幼儿无法抗拒的。游戏如果内容不丰富,过程不生动,缺乏趣味性且难度较大,那么将难以吸引幼儿。因此,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的过程中,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同时,教师要考虑游戏是否具备科学性,应保证游戏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其难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

例如,在“猜猜小动物”科学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一名幼儿确定一种具体的动物,然后让其他幼儿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了解更多信息,如“它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几只脚”等,从而让他们逐步猜出动物的名称。教师可以不直接向幼儿传授知识,而借助科学游戏,使幼儿在自主猜测、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大量关于动物的知识。

(二)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结合

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的过程中,要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引导、组织全体幼儿参与科学游戏,使其成为游戏的主体。教师应以自由选择为基础,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体验。游戏教学如果缺乏自由度,就会导致幼儿失去参与兴趣和动力。对于科学游戏的开展场所、游戏环境的布置和设计、材料的准备和选择等,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和幼儿要共同参与交流、评价活动。在游戏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的引导者、陪伴者,给予幼儿鼓励,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第一,心中有目标。科学游戏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科学经验。教师应制定具体的游戏目标,明确每个游戏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第二,筛选游戏材料。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游戏之前,教师应提前筛选游戏材料,保证材料适用于游戏活动,有利于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例如,在科学游戏“物体的下落”中,多数教师会选择为幼儿提供纸盒、积木等材料。但要增强游戏效果,教师要提供更多材料,如方形积塑等,引导幼儿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第三,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能告知幼儿游戏需要以什么形式完成,如独立游戏、集体游戏等。以科学游戏“奇妙的箱子”为例,该游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使其了解不同物质的属性。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先闭上眼睛触摸物体,辨别物体的属性,说出物体的名称后再睁开眼睛。这就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如果幼儿无视规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游戏教育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设计游戏规则,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科学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四、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一)创建“立体有序”的环境,奠定科学游戏开展基础

为了体现幼儿园科学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应该先从环境入手。教师应努力创建“立体有序”的环境,树立“勤动脑、勤动手”的目标,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意识。

环境是幼儿了解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和资源。教师可以组建小组,引导幼儿展开探讨和交流,并一起参与环境设计。教师还可以成立游戏创意小组,与幼儿共同设计科学游戏。这种氛围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其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此外,教师可以在室外划分探究活动区域,建立“室外沙水活动区”“植物种植区”“动物饲养区”等,将其作为开展科学游戏活动的新阵地,并为幼儿提供开放性游戏材料,让幼儿与同伴互动、合作、沟通,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创新“精彩不断”的游戏形式,体现科学游戏趣味魅力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突破常规教学活动模式,探寻、设计、组织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将其与课程教学结合,实现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教师要立足幼儿的性格、喜好、个体能力、认知水平等,为幼儿量身设计科学活动,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活动形式更精彩,真正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究需求。

第一,精心设计游戏,将科学游戏与不同主题活动结合。主题活动与科学游戏的结合能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共同选择游戏内容,设计游戏的开展形式。例如,在“春天的问号”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将科学游戏“自动浇水器”“绿色植物克隆方法”等融入其中;在“生活的小区”“前进火车赛尔号”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调查小区数据”等科学游戏,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体会科学游戏的乐趣。

第二,精选游戏材料。教师应精心选择科学游戏的材料,将其投放在合适的区域中,方便幼儿展开科学探究。以“沙水区”为例,教师可以投放纸船、筛子等游戏材料,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小船冲冲冲”“挖出沙洞”等,让幼儿体验水流动等。以“美工区”为例,教师可以投放颜料、滴管等游戏材料,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水中画”,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水油分离”的科学原理。以“建构区”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与组织科学游戏“坡道竞速”“站得住的红包”等,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真切体会科学游戏的魅力。

(三)提供“主动学习”的隐性路径,增强科学游戏开展效果

根据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原则,教师应将“关注幼儿生命成长、让幼儿拥有快乐童年”作为实践目标,指导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使其获取充足的科学知识。

基于此,教师可以启用“开放式对话”,探寻科学游戏课程的开展路径。例如,在“浮沉”科学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到水底,而有的物体会漂浮在水面”“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属性关系是什么”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重量、材质、形状等,促使幼儿深度思考。同时,教师应启用“反思式实践”,完善科学游戏课程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照片、图画等方式将幼儿的游戏过程记录下来,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分享,引导幼儿总结游戏任务失败的原因、成功方法等,促使幼儿进行反思。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拓展科学游戏课程的维度,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览科普网等,使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

结语

幼儿园科学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游戏设计和指导。在开展具体的科学游戏时,教师是游戏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应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培育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让幼儿拥有广阔的科学探索空间,支持、肯定幼儿的奇思妙想,鼓励幼儿动手实践,教会幼儿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师应科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科学
科学拔牙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