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我认同;家校协同;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4-0050-02
【作者简介】卢凌,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江苏常州,213016)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劳动模范,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因为他们想要被他人认可和接受。模拟情景中学生小陆不想参加学校宣传片拍摄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被拍摄下来,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一、原因分析
1.自我认同感低
青春期的学生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自我接纳是一种自我肯定,是一种积极心理的表现。自我接纳的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接纳自身的缺点,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学生小陆出现的则是一种相反的心理状态——自我排斥,他的内心有着比较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表现为自我否定,不喜欢自己,特别是对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外表很糟糕,是一种消极心理的表现。
2.社交场合附加压力
青春期是社交活动频繁的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认为,只有拥有好看的外表,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小陆觉得自己没有好看的外表,肯定会被别人否定和嘲笑,所以不愿意出现在公众场合。
3.自我认知偏差
注重外表本是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心理。但从模拟情景来看,小陆的认知明显发生了偏差,表现为过分关注外表,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品质。
二、引导策略
学生小陆的焦虑情绪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矫正他的这种错误认知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寻找出现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其心理困扰的前因后果后,班主任需要着重从塑造人格与价值观入手,慢慢地引导他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进而引导其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1.心灵抚慰,真情护导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班主任可以与小陆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了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色素沉淀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关注到的。班主任通过平等真诚的对话,不仅能增进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还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自身问题。
2.故事育人,思想引导
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沟通和疏导,帮助小陆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列举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积极支持他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增强自信心。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列举名人故事启发小陆,让他明白“和别人不一样”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懂得这个世界因为多样性才更有魅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最后,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牢固树立“人,生而不同,但生而平等”的观念,进而理解“我们都一样”的人生命题;让小陆明白他和其他人一样,有参加班级活动的权利,可以为班级作贡献,有努力拼搏绽放光芒的机会,有发奋图强报效国家的责任,从而一步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3.家校协同,合力疏导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家长要尊重孩子爱美的心理,但是当孩子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表,开始在意自身的一些缺点,并且开始否定自己时,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引导孩子,帮助其正视自身的缺点,看到自己的长处。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应该及时鼓励孩子、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班主任要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学风浓厚、班风淳朴的班级氛围,防止在班级发生因外表而取笑或歧视同学的现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正向思考,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表,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能力,懂得要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内外兼修,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纠正认知,因势利导
一是改变思维模式。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尽量从多角度和多渠道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定位。如课余时间带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美、博物馆的美好,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转移学生对自身的过度关注,促使其产生新的认知需要,改变思维模式。
二是明确具体目标。在与小陆聊天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让他明确“你想要改变什么”和“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他列出1~2个榜样人物,可以是同学、教师,也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学习榜样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引导他每天列出1~2件能做到的事情,并努力去完成,时间长了,改变也就悄然发生了。
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班主任要坚守教育初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家校携手,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