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2024-04-29 01:10:26赵新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奖学金留学生优化

[摘要]我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在吸纳国际优质生源,服务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来华留学教育提出“提质增效”新要求,原有奖学金管理显露出一定不足,亟待从量质平衡、正向激励、精准资助等方向予以优化,加强奖学金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升奖学金效益,进一步助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走向深入。

[关键词]留学生;奖学金;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48

一、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现状

我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已经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资助体系。国家层面主要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如丝绸之路项目等10余个奖学金项目。各省市基本上已实现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一省一奖”。各高校也在筹措经费设立校级层面奖学金。其他如企业奖学金、社会团体奖学金、个人捐赠奖学金等也数量众多。与此相对应,我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经费来源主体是各级财政经费,如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开数据,2018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63,041人,总支出是33.8亿,平均每人约5.3万元;江苏省政府外国留学生茉莉花奖学金每年1500万元;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专项奖学金”每年5675万元等。此外,较高的覆盖率也是我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奖学金生的比例总体已在50%以上(指不论奖学金额度如何,有获得中国各级各类奖学金资助的留学生),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奖学金生比例可达到60%-70%。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社会各界针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也提出了一些疑问,主要集中在奖学金设立与发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国际生源质量有待提升;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正向选优机制弱化,学术能力要求有待提高;奖学金生日常管理尚不理想,少量留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等。

二、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的思考

当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完善规章管理及管理办法,严格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1]。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必须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规律,推动我国从留学大国向留学强国转变。结合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有三个角度值得重视:

(一)科学处理规模与质量关系,量质并重

规模与质量同等重要,没有一定的规模,提升质量无从谈起,但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同步提升。如果规模与质量没有协调发展,两者的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如日本:为了实现留学生规模上的目标(如2020年接受留学生30万人),日本曾采取降低入学标准、简化签证资料、放松对高校监管等措施,但留学生规模急速扩大后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包括生源国单一、学生质量不高、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日本政府认识到发展留学生必须从“知识的国际贡献”向“获取优秀人才”的更高层面转变,因此对包括奖学金在内的各类留学日本政策进行了修订,加强了考试遴选力度,要求大学重视奖学金全过程管理等。回顾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历程,“留学中国计划”提出的规模目标基本实现(即到2020年,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等),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但部分留学生培养质量不佳,毕业后在华滞留等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因此,吸取经验,逐步淡化单纯追求数量的“短、快”思维,注重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数量与质量平衡,成为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的转变。

(二)发挥奖学金正向激励功能,重视奖优

近年来,针对我国来华留学奖学金招生与培养质量不佳的疑问不绝于耳。究其原因,当前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奖优”属性不突出可能是造成疑问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极少数大学举办留学生入学考试外,国内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是采取“申请-审核”制录取留学生并给予奖学金。面对各国不一的成绩评判标准,高校负责招生以及学术审核老师很难在同一学术要求下遴选留学生,很难体现优质生源的价值。同时,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精准定量管理,即奖学金生入学后,学校主要强调其整体表现是否良好,对于其学业达标程度或科研成果数量等具体量化指标涉及较少,造成奖学金管理“普惠式”发放,激励作用弱化。这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国际学生奖学金管理中“奖优”理念还有一定差距。通常而言,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会设置一定的语言类、专业类考试来遴选生源,并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是否给予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雅思、托福考试以及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等。美国相关高校不仅在学生入学时评估其学业表现,入校后还要求学生必须保持一定的成绩绩点要求(GPA)和其他的附带条件,重在通过奖学金奖励学生的优秀表现,体现正向激励。

(三)结合国家战略精准资助,有的放矢

我国当前已处于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质量与相配套的留学生奖学金管理设计紧密互动阶段[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全球影响力和话语能力显著提升,必须用好奖学金工具,精准资助目标群体,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奖学金使用效益。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制定了环球校园计划(Global School),旨在增加国际的数量,打造成为亚洲地区的国际教育中心。与其国家政策相匹配,新加坡设立了较高额度的“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专门分类招收优秀国际学生赴新加坡求学。在严格的考试管理基础上,奖学金生选拔分为重点国家,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同时直接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流大学的专家参与面试,确保最大限度招收到优秀国际学生。

三、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优化措施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核心任务是“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为世界培养人才”[3]通过系统科学的奖学金管理设计,可以形成奖学金对“高质量生源”的有效吸引机制,建立奖学金与留学生质量之间的正向关联。

(一)强化奖学金整体宏观规划

面对我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较多、管理分散、资源多重叠加的现状,亟待从国家层面加大“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力度,从量质平衡、突出奖优、精准资助等多个角度出台全国性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指导文件,对奖学金设立与效益管理进行一定的规范,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在保持我国对外开放大政方针不变的基础上主动扭转“撒钱式”粗放管理模式,提升奖学金资助效益[4]。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国性来华留学生审批管理系统,提升留学生申请高校情况的透明性,减少留学生“多头申请”带来奖学金资源浪费。鼓励各省市结合省情设置有针对性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如结合本省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友好省州规划、双一流高校建设等设计专项奖学金资助项目,进一步丰富留学生生源国,改善生源结构,推动奖学金资源更加合理分配,更为有效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联系。

(二)引入国际化考试遴选模式

参考国际模式,逐步试点“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能力考试”: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学科、专业形成来华留学生招生联盟,制定较为统一的入学学术标准,统一通过考试招收外籍硕士、博士生。也可以鼓励在海外国家建有孔子学院的高校在招生重点国家依托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展统一的学术能力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基本分析、逻辑能力以及对中国国情、文化的了解,划定来华留学基本的学术能力底线,提升招生质量。在现有的来华留学生招生模式下,同一省份的高校还可以“抱团出海”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考核,如安排专业老师直接赴目标国家开展招生,直接面试留学生,评判其专业水平;与海外中学合作,通过“校长推荐+国际化考试成绩”模式录取留学生等。

(三)提高招生前置学术审核要求

在上述网上调查中,笔者提出“是否需要提高奖学金申请人中文入学标准?”有66.5%的老师认为应该提升来华留学生现有汉语入学标准,希望学生入学前即达到较好的汉语水平。结合一线教学教师反馈,若能将人文经济类学科入学要求提至HSK6级,理工农医学科入学要求至少提至HSK5级,则留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考试成绩也较为理想。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留学生主体仍以本科生为主,硕士、博士比例偏低的情况,加大学术型留学生培养势在必行,也符合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方针。在设计奖学金评选办法时,鼓励奖学金资源向我国学科优势明显、具备国际教育竞争力的领域流动,引导高校将奖学金资源向研究生层次倾斜,在奖学金生比例中设置一定的研究生比例。有意识地引入导师参与,将导师意见作为是否继续享受奖学金资助的重要参考,既能有效激发导师对留学生关注与帮助,也能维护奖学金的严肃性,对留学生形成约束力量,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四)开展多形式奖学金效益评估

在上述网上调查中,笔者提出“是否需要引入第三方外部机构负责奖学金的使用效益评估?”有59.8%的老师认为需要,利用量化标准更加客观评价奖学金实施效果。通过积极引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等第三方专业性协会,进一步开展奖学金质量评估,客观评价奖学金成效,有利于提出更有信服力的外部评估报告,满足社会公众希望了解奖学金使用情况的愿望,消除不良猜测,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为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提供和谐社会环境,也有利于提供更加科学的宏观政策参考以及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制定规范性文件,促进各级各类奖学金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高校奖学金主体管理责任

在当前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体制下,高校始终肩负用好奖学金经费、提升奖学金使用效益的主体责任。奖学金评选应重视可量化的奖学金评价标准,减少定性评估,通过更加细化的分类评估全面展示留学生的整体状态。比如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审,目前分为四个模块:学习表现、学术表现、纪律表现以及活动表现,每个模块设置基本分值以及奖励分值,较为全面地评估了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思想情况。在奖学金评估过程中,采取分值量化模式,有利于针对学习成绩不佳或违规违纪的留学生降低奖学金资助额度,甚至暂停、取消奖学金;针对努力学习,获得各类学术成果、国家奖励的留学生,给予表彰,从而充分体现奖优性质,引导积极向上的学风。同时,逐步增加奖学金的精神激励因素,逐步淡化奖学金额度,使奖学金生从内心认可来华学习的初心。

参考文献:

[1]王超,樊星,张伟.探析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1):47-49.

[2]刘鑫鑫,钱婷.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设计的困境与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75-80.

[3]王阳,周晓琪,杨晓强.“中国教育要为世界培养人才,任重道远”——《留学》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J].留学,2015(23):52-57.

[4]刘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奖学金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1):29-39.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名称: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制度优化措施研究(项目编号:FJJKBK21-192)

作者简介:赵新(1980.8-),男,汉族,浙江温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来华留学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

猜你喜欢
奖学金留学生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14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6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30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