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的深挖、融入路径及多主体协同赋能研究

2024-04-29 23:49侯聪美黄心如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思政元素

侯聪美 黄心如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路径,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以卫生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剖析该课程德育的目标,并以课程章节为例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继而提出以“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为理念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构建多主体协同赋能思政元素的生态圈,为实现课程思政元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崭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卫生财务管理;多主体协同赋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德”是检验育人成效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落实育人的重要引擎,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显示,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深度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科及课程特征、学生学习素养及思维方式,透过教材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达到不动声色地融入人心。因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助推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建设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以卫生财务管理本科生课程为研究对象,围绕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剖析进而形成兼具“深挖-融入-赋能”特点的课堂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赋能的协同模式。具体地,首先,明晰该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不足。其次,深度剖析与挖掘卫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交互的融合点,进而提出以“三主”理念为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最后,探讨思政元素对学生成长的螺旋赋能的影响,打造多主体协同赋能思政元素的生态圈。

一、课程德育目标分析

卫生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卫生财务基本概念、财务报表、会计核算等内容的课程,以抽象性的概念理解及较强的逻辑思维剖析为主。表面上看,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不高。但本质上看,卫生财务管理相关从业者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职业素养,因而蕴藏的思政元素需要深度挖掘。

卫生财务管理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一是塑造高度文明的大学生形象,培育学生以职业素养为支点,构建尊重知识,崇尚真理的学术精神,以及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二是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引领学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职业发展定位,从而学以致用,提高卫生财务管理水平;三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为国家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财务“管理者”。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深挖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根据课程内容,围绕爱党、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等为主线,完善课程思政的内容配给。以卫生財务管理课程部分章节为例,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深挖(见表1)。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路径

(一)以教师为“主力军”,培育学生思政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力量,是课程思政元素传输的主力军。首先,教师需要在精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教案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案例的选取等方面精心打磨、不断修改,深度思考和挖掘卫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以学生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学生思考。其次,课程教师可以形成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的每次研讨,深挖课堂思政育人元素,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课堂思政元素讲“活”、讲“透”、讲“深”,提升学生们的思政素养,使学生们学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

(二)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发挥财务管理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因此,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还需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一主战场,将卫生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的思政示范课、思政特色示范课进行公开示范教学,使学生们坚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信念以及在财务从业中坚守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廉洁自律等职业操守。同时,通过卫生财务管理思政示范课的引领,还可以使教师们学习、借鉴并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这一思政元素的“主力军”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育人效果。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拓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思政元素获取的主渠道,因此,多样化教学方式地拓展与创新无疑是课堂思政元素融入卫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重要路径。具体地,通过开展跨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如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普通本科学校与211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共同探讨思政元素的最佳融入方式。其次,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学生作为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线上线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传授经验)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再次,考虑到卫生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较为理论化、复杂化。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将具体的卫生财务管理案例融入到卫生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多主体协同赋能共创思政育人生态圈

生态圈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是指环境系统中有机体通过竞争、合作达到交换、演化、共赢的总称。目前,已有学者将生态圈的理念运用至经济发展、电商领域、信息领域、数字传媒等领域,力求发挥人才生态圈、行业生态圈的作用。将多主体思政育人生态圈定义为以课程思政育人为目标,家长、学生、教师、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从而达到协同赋能思政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具体如图1所示。

具体地,多主体协同赋能的思政育人生态圈是指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深刻体会教师所讲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效果评价反馈给教师。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共同提升的关键领地。教师需要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力军,将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发散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多理解、多运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元素的魅力,体验和感受课堂思政元素带来的深度,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进而优化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和相关路径。学院需要给予教师思政育人方面的评价,提出改进方案,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学校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思政育人方面给予指导,使思政育人的效果得到有效发挥。家长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共同参与思政育人工作。此外,家长还需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作业督促、感受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动态,以全面的方式审核思政育人的效果。

五、结语

卫生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兼具财务会计知识及管理知识的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加强专业积累及理论学习。同时,还需要根据卫生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基于卫生财务管理这一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构建了多主体协同赋能的思政育人生态圈,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一任务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苏林静.“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校友文化的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3(27):35-37.

[2]程薇.衛生财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6-01)[2023-10-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廖丁瑶,王丹倪.思政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价值[J].秦智,2023(9):52-54.

[5]Vanderbilt K, Gaiser E. The international 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network:A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on[J].Ecosphere,2017,8(2):1-7.

[6]杨敏.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秦智,2023(10):75-77.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生态视角下医护人员心理韧性评价及驱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医护人员非常规行为与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722022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公共卫生危机视阈下基层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建设与多元协同演化研究(项目编号:22YJC63004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主体—资源—弹性的江苏公共卫生危机韧性治理能力评估与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GLC003)。

侯聪美(1990.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研究;

黄心如(1988.10-),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思政元素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