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

2024-04-29 23:12:44赵云光战婷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时代化世界观方法论

赵云光 战婷

[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在理论创新中发展和完善自身,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征程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们继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中来,挖掘“六个必须坚持”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刻领悟和切实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转化为指导实践、开拓进取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2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1]。“六个必须坚持”注重站在人民立场上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善于从当下实际的问题出发寻找攻破实践难题的方法,以守正创新应对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善于运用系统化思维破解关联以及相互依存的实质性问题,以博大的精神情怀和世界眼光回应与解决全球各国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不断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一、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立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为民造福突出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政党的目标,也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诉求方面和需求层次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惠民生又利长远,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3]。

这些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从来都不是一个理论课题,而是应该落实到各项政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实践命题。比如,在经济领域,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奋斗是依靠人民的奋斗,奋斗的最终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体现在全过程中,让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的政治参与度不断有序扩大;在文化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根于人民;在社会领域,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时还要把“蛋糕”切好分好;在生态领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把优美生态环境纳入到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增长点;在党的建设领域,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党的最高价值追求。

二、坚持自信自立

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足点和精神之源。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经验可循,没有蓝本模板,必须要坚持自信自立,发挥创造精神。坚持自信自立,发挥创造精神,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自信自立是一种不依赖于他人的价值观念,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主体的创造与创新意识[4]。在时代新征程上,坚持自信自立的实质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从中国长期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答。坚持自信自立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中、在实践工作中做到坚持“四个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即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5];坚持理论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新时代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中国当下实际情况与时代要求寻求正解,从而进一步科学认识客观规律,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创新,进一步用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制度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于中国沃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是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6];坚持文化自信,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孕育出的中华文化智慧,不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且还高度契合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中。正是自信自立精神,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脚步愈发从容坚定。

三、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保持初心、不迷失方向,创新方可把住时代的脉搏、引领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的初心,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方向。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伟大成就;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性的理论,实践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要想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就必须同中国的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在探索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开辟,需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四、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既是理论思维的起点也是终点。理论创新就是从问题开始,并不断的发现、排除、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解决问题的理论才是管用的理论,也才是创新的理论。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精准的发现问题、研究把握时代的问题,并能够对症下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7]。

以问题为中心攻坚发现难题,直面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才能进行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突破口。其次,要着眼当前和长远,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抓到本质,这就需要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需要整体、全面、长远把握;面对迫在眉睫的具体问题,需要紧抓快办,更要有长远眼光和担当精神,主动触及体制结构问题、深层次长远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顽疾,在实践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最后,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考察、整体考虑,以战略性思维融合世界发展潮流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把握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密切关注世界各领域的新情况;把握国际发展变化的新趋向,以积极主动全方位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

五、坚持系统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万事万物相互联系、永恒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即系统。系统观念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方法。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8]。”因此,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于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要在复杂的乱局中开新局,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就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思维模式。

六、坚持胸怀天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是由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整个世界是紧密联系、休戚相关的有机整体。因此,要立足当下,以世界的眼光关注世界的同时推进中国的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担当和风范,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大同理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另一方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人民真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的美好未来,并以自己的实践积极践行胸怀天下理念,比如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等等。

七、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丰富与发展,要精准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依托“六个坚持”深刻解读蕴含其中的道理[9]。“六个必须坚持”既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进行了有机融合,又汲取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宝库的丰厚滋养,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21.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新华网,2023-3-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443405577882190&wfr=spider&for=pc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田鹏颖.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思想理论教育,2022(10):4-11.

[5]包心鉴.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11):4-13.

[6]辛向阳.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J].理论视野,2022,273(11):44-49.

[7]杨金海.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1):1-11.

[8]石国本.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J].中国机关后勤,2023(1):13-15.

[9]李润迪.论“六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3,25(1):19-24.

基金项目:2023年度大连市社科联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023dlskzd159)

作者简介:

赵云光(1981.12-),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战婷(1981.12-),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世界观方法论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02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世界观—雕塑遗产》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12-16 17:45:53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现代装饰(2018年11期)2018-11-22 07:27:38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论意义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