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疗法专注于深入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心灵的问题。而叙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借助故事来达到教育目的,重视学生的情感共鸣、主观体验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叙事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历史沿革出发,探索了其与心理疗法的交汇之处,强调了真实互动和情感依赖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借鉴心理疗法的方法使叙事教育更具参与感和深度体验。
[关键词]心理疗法;叙事教育创作;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13
引言
心理疗法,从弗洛伊德到曼纽秦,都强调了叙述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叙事教育的核心概念围绕着故事的价值、情感的触动和道德的引导。它们不仅帮助个体回忆与理解自己的生命经验,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我表达和自我塑造的空间。在心理疗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的涌动、真实的互动和道德的思辨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这些元素也被逐渐融入到叙事教育中,使其更加生动、真实和有深度。当教育者和学生都成为故事的参与者,叙事不再是单向的传达,而是双向的互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叙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维持叙事的真实性和引导性,如何使叙事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如何让叙事在数字时代仍然具有影响力,都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此时,心理疗法可能为叙事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一、心理疗法对叙事教育创作概述
(一)叙事教育的重要性和核心概念
叙事教育如同一个生动的画布,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知识、价值和情感的多重维度,它所包含的重要性和核心概念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视角。它不仅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世界,也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直观的教学方式。从古至今,故事在各种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魅力在于它可以传递复杂的信息,同时又能深入人心。通过故事,人们能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记住复杂的信息,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叙事教育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叙事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关于情感的联接。一个好的故事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种情感的触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参与和吸收知识,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联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知识、与教育者、甚至与整个学习社群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叙事教育也关注道德和价值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故事看到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道德标准,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观点。这种对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对于现代多元化社会来说尤为重要。
(二)心理疗法与叙事教育之间的联系
心理疗法和叙事教育,两者虽然起源和应用领域不同,但都强调了故事、叙述和自我理解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洞察力,帮助我们面对生活的困境、挑战和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这种联系建立在人们对自身经验的叙述上,旨在深入探索和理解个体的内在世界。
在心理疗法中,叙述经常被用作一种工具,帮助个体理解和整合自己的生命经验。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个体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探索自己的情感、思考和行为模式。这种回顾和探索过程有助于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认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找到新的意义和方向。
叙事教育将故事用作教学的载体,使知识和经验变得更加生动和具象。通过故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建立知识体系、形成情感联系。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反思。
心理疗法和叙事教育都强调故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人类认知、情感和社会互动的桥梁,它能够连接个体与社会、内在与外在、现在与过去;人们通过故事来理解自己,表达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
另外,心理疗法和叙事教育都关注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情感。在心理疗法中,治疗师鼓励个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尊重和接纳他们的经验。而在叙事教育中,教育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故事,引导他们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叙事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历史沿革
叙事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它的核心概念和历史沿革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和理解人类学习经验的新窗口。在古代,人们依赖口头来传递知识和经验,讲述祖先的故事,分享过去的智慧,充满了情感、冲突和冒险,深深地吸引了听众,使他们沉浸其中[1]。这种口头叙事的方式,不仅帮助人们记住和理解复杂的知识,还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传承。
随着文明的进步,书写技术的发展为叙事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教育者开始用文字记录和传播故事,文字和书籍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教育者和学生交流、互动的载体。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索未知的知识,体验不同的情感。另外,科技发展也为叙事教育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电影、电视、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故事提供了更为生动和真实的呈现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具体;同时,这些技术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多样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叙事形式和内容。
三、心理疗法的基本概念与实践
(一)心理疗法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心理疗法的定义,围绕着人的心理和情感健康,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特定的心理问题或障碍,更是为了促进个体的整体幸福和生活质量。通过心理疗法,个体可以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和解决隐藏的冲突和创伤,建立更为健康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疗法鼓励个体深入自我,认清和接纳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这种自我意识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认知,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通过对话和反思,个体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建立更为积极和健康的自我形象[2]。
心理疗法提供了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个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愤怒、悲伤、恐惧还是喜悦。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为了释放压抑的情感,更是为了理解和调和内在的冲突和矛盾;通过情感的调和,个体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人际关系是心理疗法的核心,关注个体在家庭、伴侣、朋友和社会中的关系,探讨其中的模式、冲突和需求;通过心理疗法,个体可以建立更为真实和深入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二)弗洛伊德和曼纽秦等人的心理治疗叙事法
在心理治疗的广袤领域中,弗洛伊德和曼纽秦等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的叙事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其复杂的情感、思考与行为。
弗洛伊德被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为心理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他认为人的行为和情感受到潜意识的强烈影响,其中隐藏着童年的经验、冲突和欲望;在叙事方法中强调自由联想的重要性;在治疗中鼓励客户放松自己,说出内心深处的任何想法和感觉,无论多么奇怪或无关紧要。这种自由联想可以帮助揭示隐藏的记忆和情感,为治疗师和客户提供了深入探索的线索。
曼纽秦则来自另一个学派,他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3]。他在叙事方法强调故事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故事的叙述者和主角;在治疗中鼓励客户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情感和思考。通过这种故事叙述,个体可以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的经历,发现隐藏的模式和意义,建立更为积极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四、心理疗法对叙事教育的启示
(一)融合情感依赖:借助道德叙述提供正面示范,引发受教育者情感的触动
在心理治疗和叙事教育的交汇处,情感依赖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焦点。深刻理解和运用情感依赖,可以极大地增强叙事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受教育者在道德叙述中找到共鸣。情感依赖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他人的依赖,更多地是对情感体验的渴望和追求。在心理治疗中,情感依赖被视为一种与治疗师建立深入关系的方式,帮助个体建立安全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4]。
而在叙事教育中,情感依赖的概念可以被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道德叙述,叙事教育者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情感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体验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情感的框架不仅是理智的,更多地是情感的,让受教育者在叙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深刻的情感触动。通过展示正面的道德行为和决策,叙事教育者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明确和具体的参考,不仅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更多地是让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二)互动性的强化:从心理疗法中汲取真实互动的经验,让叙事教育更具参与感
叙事教育和心理疗法都在寻找人心的深处。在叙事教育中,我们努力通过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与故事中的角色、情境和道德冲突产生共鸣;而心理疗法则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探索,治疗师与客户之间的真实互动,是理解和解决内心问题的关键。
互动性在心理疗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真实的互动,治疗师很难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也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真实的互动需要双方的参与和投入,需要建立信任和理解,需要时间和努力。而在叙事教育中,互动性也同样重要,但与心理疗法不同的是,往往更为间接,是通过故事和角色与学生产生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叙事教育中的互动性可以被忽视[5]。如果能够从心理疗法中汲取真实互动的经验,叙事教育将更具参与感,更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叙事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真实的互动不仅仅是言语交流,更是实际行动和体验。叙事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道德和价值,体验与他人的真实互动,体验成功和失败,体验喜悦和挫折;并从心理疗法中汲取真实互动的经验,更具参与感,也更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五、结语
心理疗法,是一种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解决心灵问题的方式。而叙事教育作为一种借助故事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强调情感共鸣、主观体验和道德意识的培养。从心理疗法中,我们汲取到真实互动、情感依赖和深度体验的重要性,为叙事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叙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人类心灵、塑造道德人格的方式,希望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心灵成长。
参考文献:
[1]纵波,王芹,王凌云.叙事心理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术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23,32(8):52-56.
[2]封亚萍,李鑫,薛博文,骆宏.焦点解决叙事疗法研究述评[J].心理月刊,2023,18(6):225-228.
[3]叶珺,张勤勤,李婷婷,季佳.心理疗法与利醅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5):93-95.
[4]司钊凡,张琴.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3,18(5):220-222.
[5]彭香玲,邓闹,唐含梅.积极心理疗法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8):254-258.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叙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GS[2022]GHBZX025)
作者简介:李荣(1984.4-),女,汉族,陕西榆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