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研究现状综述

2024-04-29 15:55:34姜懿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老人音乐治疗研究现状

姜懿

[摘 要]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起源于美国,于194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正式成为学科。其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是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本课题着力研究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有较强的时代性,通过此研究分析、总结出音乐治疗对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介入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机制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音乐治疗;早期失智症;老人;记忆障碍;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189-04

一、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

近期记忆障碍研究的必然性

我国老龄化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显,如今我国老人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患有失智症老人比例也显著增加,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新的社会问题。其与普通老人群体相比,存在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需要更为专业和更全面的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本课题从我国早期失智症老人的实际状况出发,探寻音乐治疗在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音乐治疗在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依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政策性建议。因此,探寻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研究延缓失智症老人由早期向中期发展进程的方式,通过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进行音乐干预的研究十分必要[1]。

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对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影响的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数量显著增加,失智症老人群体数量相应增长,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记忆障碍影响已经成为重要课题,该项目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的完善和发展均会起到现实性的推动作用。通过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研究,可为我们提供一个通过理论研究加以实际案例分析的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应用样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养老服务机制的建设与实际推进方向相互结合[2]。

此研究针对我国音乐治疗应用于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情况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发掘研究,为我国失智症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提供宝贵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此项研究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音乐治疗在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中所起积极作用的样板,对我们的养老服务机制的完善有所帮助,有利于我国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该研究既有较强的时代性同时为我国养老服务机制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笔者将通过此研究分析总结出音乐治疗对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介入模式,具有很强的探讨价值。

二、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

近期记忆障碍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参考文献与实际案例应用整理结合”“选重点、点带面”的研究思路,将音乐治疗在早期失智症老年短期记忆障碍中进行应用、应用结果、现状与发展方向等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核心。

项目综合运用艺术学、音乐学、医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式,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资料收集研究整理:

1.文献整理分析法:搜集整理历史文献与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和分析,为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3];

2.实地调查法:根据理论支持和实践需要,通过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并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研究,针对案例进行必要探索研究;

3.影像实证法: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对介入过程进行影像留存,为项目提供影像支撑;

4.案例分析法:整合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深入剖析,对研究起到方向性的决定因素。

目前,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研究还比较薄弱,本课题的研究途径为现有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和校企结合针对性实际应用研究,旨在根据研究结果探寻科学合理且有效的介入方法[4]。

三、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现状

我国老龄化进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加快,其中,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有研究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为每年5%,据此增长趋势可推断,到204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7400多万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使老人群体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尤其值得警醒的是,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据统计,2015年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仅占32.8%。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人数约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2017年全国老人人数总量超2.4亿,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人数约4500万人,占老人总数的17.3%。按此趋势发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预计突破4.8亿,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的数量也会大幅上涨将破亿。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非常迫切。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当国民寿命越长的时候,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就越明显。然而目前我国在失能失智护理方面的保障状况与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相比差异甚大,难以抵挡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照护失能、失智老人患者是全社会共同责任,2021年以来,我国已在北京、山西、辽宁、四川等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预防或延缓失能失智发生、全方位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迫在眉睫。

四、早期失智症老人临床症状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种由于脑部受到伤害,或者因疾病而造成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退化的幅度明显超过正常老化的情况。失智症会对人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发展到严重程度时,会难以分辨身边的人物或者事物。根据病症发展的情况,失智症具体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可逆,另一种为不可逆,详细划分以疾病成因为依据,可逆性失智症所占比例不足10%。失智症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在医学上也称为痴呆症,年龄是导致该病症发生的最大危险因子。按照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比例为5%,年龄超过85岁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比例上升至20%。大多数失智症都具有明显的退化性特点。失智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额颞叶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路易氏体型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等常见类别。在失智症患者当中,又以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血管性失智症成因是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较少见的成因包括帕金森氏症、HIV感染:艾滋病失智症、脑伤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为常见的老年人失智症,该病起始的症状为记忆发生障碍,患者的短期记忆显著下降,但是对长期记忆影响并不显著。早期阶段持续时间约为1—3年,患者为轻度失智,临床上主要症状是记忆力下降,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突然出现遗忘情况,也会伴随着分析以及思考判断问题出现。工作上不能进行,甚至不能进行日常社交[5]。出现定向障碍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中期阶段持续时间约为2—10年,主要表现为不管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事情,都能忘记,时间地点等认知都会出现障碍,处理问题上患者也会有一定障碍,在活动穿衣以及吃饭等方面,都需要他人提供帮助才能进行。出现各种神经症状,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重度阶段持续时间为8—12年,临床上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在零零碎碎的片段里,患者身体僵硬,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后随着疾病发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会出现昏迷情况,一般也会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五、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

近期记忆障碍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多以论文和专著形式呈现,如谢雅奇的《国内音乐治疗发展研究综述》(2019),该论文从音乐治疗的定义及产生、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国内的应用、国内音乐治疗建设与研究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强烈呼吁社会给予这个年轻的专业足够的时间去建设和发展。李刚英的《音乐治疗思维在音乐保健中的渗透》,该文章从阐述了多样的音乐治疗方法、解读了西方国家的音乐治疗理论,分析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治疗理念三个方面对《音乐保健》一书进行评述[6]。

目前,我国在中医音乐治疗方面也有相关论述,如王思特、范欣生的《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医音乐治疗研究现状述评》(2019),该文章表明中医音乐治疗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交叉态势,重点为临床和实验研究。该研究表示,音乐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医疗民族音乐学等方面;而在哲学、宗教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则重视传统文化对音乐和医学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将该课题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下。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出现了争鸣与交锋,但多学科的研究视野使中医音乐治疗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着力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的音乐治疗文献较为丰富,如要笛、孔祥阳的《线上音乐团体治疗用于城市高龄独居老年人精神慰藉研究》(2019),该文章比照面对面音乐团体治疗,探讨线上音乐团体治疗可实现的功能和效果。研究结果为线上治疗可实现线下治疗常用的合唱、小型打击乐使用等方法,复现线下心理干预效果。研究结论表明,线上音乐的活动既可以突破场地、年龄、组织者的多方面的局限性,也可突破音乐治疗团体数量上的局限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向社会,惠及更多有需要的老人[7]。这种模式适合经济条件较好、耳部无严重疾病的居家养老型老人。周瑶的《非常时期,以“乐”安心——音乐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2020),该研究为应用型研究,将音乐治疗应用到小团体辅导中,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并运用音乐治疗的一系列手段实施。林钰扬、黄敏学的《老年心理学视域下音乐介入养老照护及其实现路径》(2020),该文章旨在探讨音乐介入老年照护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方法为基于国家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与政策利好,对老年心理学视域下音乐介入养老照护予以系统阐释,对其实现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医养结合可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抚慰与心理慰藉,提升其生活品质,促进养老产业升级转型[8]。研究得出结论,音乐介入养老照护顺应老年人心理需求,是从精神养护和老年人心理健康层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对音乐介入养老照护予以充分肯定。再比如鄢艳的《音乐疗法改善老年人孤独抑郁之初探》,该文章对音乐治疗在老年人孤独抑郁方面的功效从音乐疗法的概念、音乐疗法对老年人孤独抑郁的有效干预、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示,目前,我国的音乐治疗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其社会意义更是在临床应用方面得到良好体现。研究表明,作者相信音乐治疗将会迅速得到普及,用其在老年群体的服务中表现出的科学合理化、温情的人性化和文明化的服务方式,帮助我国更多的老年人获得晚年的幸福安康[9]。李婷婷的《音乐治疗对养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该文章从基于专业角度对音乐治疗含义的阐述、深入剖析养老院老人生活特征、养老院老人身心健康音乐治疗法的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文章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态分析、养老院老人存在的社会问题两方面深入剖析养老院老人生活特征;表明老年人身心健康音乐疗法的类型有主动式、被动式两种;详细阐述了音乐治疗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音乐疗法的准确含义需要相关人员理解和掌握,深入地分析当下养老院中老人的不同特征,掌握养老院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音乐治疗法的具体类型,同时从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着手,分析探讨音乐治疗对养老院老人身体和心灵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干预的科学性[10]。

关于音乐治疗介入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研究也有呈现,如王斐的《老年痴呆患者接受音乐治疗案例分析》(2020),该文章为一篇音乐治疗的临床案例,主要研究音乐治疗应用于老年痴呆晚期患者,以降低焦虑并提高社交技能。分析以处于老年痴呆晚期并患有其他并发症且丧失语言功能的案例K为例,阐述治疗师找到能和K沟通的方式后,对K进行针对性治疗。研究表明,K在接受了三个月音乐治疗以后,在社交技能和降低焦虑方面均有所提高,达到了治疗师制定的短期目标,效果显著。才运江、曹艳菲等学者对音乐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编写《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年轻老人神经音乐疗法的效果分析》一文,在研究过程当中,以上学者重点探索如何运用神经音乐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年轻老人进行干预治理,在对具体治疗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根据该研究结果,神经音乐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对象的记忆力,改善轻度认知障碍年轻老人的认知功能。

除上述方面,也有关于音乐治疗在老人群体应用的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文献,如陈汉芳的《音乐治疗在地方城市老年群体中的调查研究》(2020),该研究表明,音乐治疗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的学科,该研究以老年群体为调查范围,采用不同的音乐治疗干预手段,进行实践调查与研究分析。在实践调查中与老年人群体进行充分沟通,通过问卷调查的前后对比形式,检验音乐治疗在老年群体的可行性、实践性。调研活动分为信任搭建、主动式治疗、肢体律动融合三个阶段,得出减少老年人的负面情绪、改善老年人的交往模式、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三个积极结果并进行分析。研究也详细列出音乐治疗在地方城市存在的问题,在音乐治疗的医学作用和保健价值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音乐干预活动后,从精神角度上显示,老年人群体的负面情绪,消极、孤独感得到明显缓解,被忽视感、疼痛感也得到明显改善,此类转变在人际交往模式上也有体现,在关于音乐治疗可行性的问题上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再如龚红梅的《音乐治疗在广西养老服务中案例分析与策略探究》(2019),该论文采用案例进行分析探索,研究音乐治疗在老年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探寻音乐治疗在广西养老服务中的发展策略。从音乐治疗在老年活动中的应用、音乐治疗在广西养老服务中的发展策略研究、音乐治疗在老年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结论,音乐治疗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某些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还需要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匮乏的老年群体,发展自身特色的老年音乐治疗[11]。将音乐治疗有效融入养老服务体系中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机制,使老年人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总 结

通过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一个通过理论研究加以实际案例分析的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应用样板,为我们深入探讨分析音乐治疗介入老年照护的多面性提供可能性,并对一些重要问题再探讨提供契机,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养老服务机制的建设与实际推进方向相互结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进行综合性分析,需要后来者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总结,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当代社会老年群体需求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故希望自己的研究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机制的完善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为后来者提供一份音乐治疗介入老年照护切实可用的样板。

参考文献:

[1] 王思特,范欣生.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医音乐治疗研究现状述评[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4): 231-236.

[2] 陈汉芳.音乐治疗在地方城市老年群体中的调查研究[J].当代音乐,2020(01):160-161.

[3] 王斐.老年痴呆患者接受音乐治疗案例分析[J].当代音乐,2020(03):167-169.

[4] 林钰扬,黄敏学.老年心理学视域下音乐介入养老照护及其实现路径[J].智库时代,2020(03):235-236.

[5] 鄢艳.音乐疗法改善老年人孤独抑郁之初探[J].艺海,2020(01):30-31.

[6] 才运江,许海莲,曹建琴等.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年轻老人神经音乐疗法的效果分析[J].科技风,2019(22):232+236.

[7] 要笛,孔祥阳.线上音乐团体治疗用于城市高龄独居老年人精神慰藉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9(09):60-67.

[8] 李婷婷.音乐治疗对养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泛音乐研究,2019(12):233+239.

[9] 李刚英.音乐治疗思维在音乐保健中的渗透——评《音乐保健》[J].中国食用菌,2020,39(01):29-30.

[10] 乔雯.音乐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探究[J].当代音乐,2020(03):164-166.

[11] 龚红梅.音乐治疗在广西养老服务中案例分析与策略探究[J].智库时代,2019(41):124-125.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老人音乐治疗研究现状
四十一岁的“老人”
文学港(2016年12期)2017-01-06 11:34:22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3:55:28
音乐治疗与高校器乐教学课程的融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48:15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故乡,长不大的“老人”
南风窗(2016年22期)2016-11-02 19:52:34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7:37:55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