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绒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饮食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鸡肉和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具有价格低廉,营养价值高的特征。传统蛋鸡肉鸡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注重科学管理,在日粮当中会添加多种抗生素添加剂,再加上养殖密度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产出来的鸡肉和鸡蛋产品不能够满足当前消费者的实际健康需求。转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化的养殖理念,是现阶段家禽养殖的重中之重。林下生态鸡养殖能够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了传统家庭养殖领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林下生态鸡养殖也是对家庭养殖的一种升级换代,生产出来的鸡肉和鸡蛋产品绿色、生态、安全,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带动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林下生态鸡的养殖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林下生态鸡养殖的优势
林下生态鸡养殖是一种在林地或林农复合用途地区进行的养殖方式,即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条件,在林下进行鸡类养殖。其主要特点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实施生态农业养殖。林下生态鸡养殖的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保
林下养殖利用了森林的生态系统,不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鸡类在森林中吃杂草、昆虫和落叶等自然饲料,还能有效控制害虫,并通过粪便肥料的循环利用,促进土壤的肥力和森林的生态平衡。同时,林下生态鸡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林地上的丰富天然饲料资源,如杂草、蚯蚓、昆虫等,降低饲料成本,并促进鸡的健康生长。这也有利于减少对传统饲料的依赖,降低饲料进口压力。
2、综合效益高
林下生态鸡养殖能够增加农户的收入。林地作为鸡类自然栖息地和饲料供应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林下养殖也具备销售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的优势,能够吸引市场需求,获取更好的销售价格。另外,林下生态鸡养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鸡类通过在林下活动,有助于森林植被管理、二氧化碳吸收和土壤固碳,提高(美化)林地环境质量。同时,鸡粪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营养。此外,林下生态鸡养殖可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他们对林业、林木及其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关注。
二、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
1、林地的选择与建设地建设
林下生态鸡养殖是一种在林地内放养鸡的养殖模式,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种模式下,林地的郁闭度、种类和环境要求对鸡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要求林地具有一定的郁闭度,以提供鸡遮阳、避雨、休息和觅食的条件。一般来说,林地郁闭度在30%-70%之间较为适宜。郁闭度过高,林下光线过暗,不利于鸡的生长;郁闭度过低,林下温度过高,容易导致鸡出现热应激。该种养殖模式下可以选择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不同类型的林地。这些林地可以为鸡提供丰富的植被和栖息环境。因此,应选择日照时间适中的林地。林地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一般来说,15-25℃的温度范围较为适宜。林地湿度对鸡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影响。一般来说,60%-80%的湿度范围较为适宜。湿度过高,容易导致鸡出现呼吸道疾病;湿度过低,容易导致鸡出现脱水现象。养殖区域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病原菌和有害气体的积累。因此,应选择林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
2、栏舍的建设
在林地内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低洼地区,以防雨季积水。鸡舍周围要有一定的遮蔽物,如树木、灌木等,以提供鸡遮阳、避雨和休息的条件。同时,避免选择病虫害严重的区域。鸡舍附近要有清洁、充足的水源,保证鸡的日常饮水需求。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便于运输饲料和收集鸡蛋,降低养殖成本。简易鸡舍可采用砖木结构、竹木结构或钢架结构等,要求坚固、耐用、通风、保暖、遮阳、避雨。地面可选用硬化地面或垫沙地面,以保持鸡舍清洁和干燥。鸡舍长度、宽度和高度应根据饲养规模和鸡的品种、年龄来确定。一般而言,每平方米可饲养5-8只鸡。鸡舍内要设置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栖息架,以满足鸡的生活习性。鸡舍要设置合理的通风口,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在寒冷季节,鸡舍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如铺设保温材料、设置保温帘等。通常情况下,每3-5亩林地可以建造一个简易的鸡舍,鸡舍的面积控制在100-120m2,地面用水泥进行硬化,墙高控制在1.5m,顶高控制在2.5m,鸡的栖息场所控制在40m2,侧墙每三米设置一个地窗,棚顶部安装6-8套紫外线灯,白天鸡群在户外放养过程中,栏舍内每周密闭开启紫外线灯消毒一次。
3、品种选择
在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下,对鸡品种、体型、环境适应性和觅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鸡群能够适应森林环境并具备较好的生存能力。选择适合林下生态鸡养殖的鸡品种,应该以当地的乡土鸡品种为主。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觅食能力,并且相对健康和抗病能力较强。对于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一般需要选择体型较小的鸡种。较小的体型有助于鸡群在林地中自由行动和觅食,而且对于林地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确保所选择的鸡群能够适应森林环境的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因此,鸡群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正常生活和繁殖。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需要鸡群能够在林地中觅食。因此,鸡的觅食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鸡群应具备一定的野外觅食本能和技巧,能够主动寻找并获取食物,包括昆虫、昆虫卵、杂草、种子等。目前推广使用较好的林下生态养殖的鸡品种包括了瑶山鸡、黄鸡、三黄鸡等几种。
4、育雏管理
林下生态鸡养殖管理过程中雏鸡阶段和传统养殖模式下的育雏养殖保持一致。由于雏鸡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够直接在野外进行放养,应该将其安置在简易的鸡舍当中进行运输管理。
①温度湿度管理
育雏鸡的鸡舍温度和湿度是重要的指标,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关键作用。0-1周龄鸡舍温度应保持在32-35℃,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1-3周龄温度可以逐渐降低,保持在28-30℃,湿度可以逐渐降低至50-60%。3-6周龄鸡舍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至23-26℃,湿度可以维持在40-50%左右。在冬春季节,鸡舍防寒保暖可以使用加热设备(如电热灯、加热板等)来提供适宜的温暖。可以调整设备的位置和功率来达到所需的温度。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区域。夏秋季节温度湿度过高可以通过通风、加湿或除湿等方式来调节湿度水平。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如风扇、排气机等)来保持空气流通,并控制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增加或减少湿度。育雏期间要注重每天监测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使用温湿度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光照管理
光照对育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管理是确保雏鸡健康成长的关键。0-1周龄需要提供较低的光照强度,通常为10-20勒克斯(lux)。随着雏鸡的逐渐适应环境,可以逐渐增加光照强度,直至达到30-40勒克斯的水平。1-3周龄光照强度应维持在30-40勒克斯。3-6周龄光照强度可以逐渐增加至50-70勒克斯。新生雏鸡时,每天需要提供至少20小时的光照,以促进雏鸡的活动和摄食。随着成长,逐渐适应12-16小时光照时间。建议使用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周期,模拟自然环境的昼夜变化。这有助于维持雏鸡的生物钟和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使用适宜的光源,如日光灯或LED灯。确保光源均匀分布在鸡舍内,并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光照管理需要根据鸡舍的布局、季节和饲养管理要求进行调整。光照对雏鸡的行为、食欲、免疫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提高雏鸡的生长效果和生产性能。另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光源,确保其正常工作,也是保证光照效果的重要环节。
③科学饲喂
雏鸡开食饲料是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需求较高,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配比饲料。雏鸡开食饲料一般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玉米作为能量来源,占饲料总量的50-60%。豆粕作为蛋白质来源,占饲料总量的20-25%。鱼粉或肉骨粉作为氨基酸和矿物质来源,占饲料总量的5-10%。维生素预混剂根据雏鸡生长需要,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抗生素等,根据饲料和雏鸡需求添加。雏鸡开食饲料要做到营养成分齐全,比例适宜,易于雏鸡消化吸收,无霉变、变质、异味等,保证饲料新鲜。饲料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在饲料投喂过程中可以将饲料撒在料盘上,让雏鸡自由采食。或者将饲料浸泡在水中,让雏鸡食用。或者将饲料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喂食。雏鸡开食阶段的投喂量应根据雏鸡的日龄、体重、饲养目标和饲料营养成分来确定。一般而言,每只雏鸡每天投喂量为饲料总量的1-2%。每天投喂3-4次,确保雏鸡始终有饲料可吃。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减少投喂次数,改为每天投喂2-3次。
5、林间放养
①放养时间和放养季节的确定
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通过放养让鸡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以觅食昆虫、草籽、腐殖质等天然食物,从而提高鸡肉的品质和口感。雏鸡在开食饲料后,约1周左右开始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此时可以进行放养。但要注意,雏鸡抵抗力较弱,放养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淋湿,防止雏鸡受凉感冒。通常情况下选择在6-7周龄进行放养,此时鸡的体重和抗病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在林地中觅食到更多的天然食物。放养的鸡应具有一定的体重,以保证其能够在林地中觅食和适应环境。一般建议鸡体重达到200-250g以上再进行放养。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林地中昆虫、草籽等天然食物丰富,适宜鸡放养。但春季雨水较多,要注意防止鸡受凉感冒。秋季气温适中,阳光充足,是鸡放养的好时机。此时林地中的食物丰富,有利于鸡的生长。要求雏鸡在脱温处理之后在室内自然温度下饲养一周左右再转入到林间进行放养,选择无风晴朗的中午进行放牧,放牧初期每天控制在2-4h,然后逐渐延长。刚进入放养场地时,要用尼龙网或者彩布条限制鸡群的范围,然后逐渐扩大复范围
②放养密度
林间鸡的放养密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鸡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利于鸡的觅食、活动和休息,同时可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养殖密度确定时首先要根据林地面积来确定放养密度。一般而言,每亩林地可放养100-150只鸡。具体数量可根据林地实际面积、植被覆盖率、天然食物丰富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不同年龄、体重的鸡对放养密度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雏鸡和青年鸡阶段放养密度要相对较小,以保证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随着鸡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根据养殖目标,如肉鸡或蛋鸡,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肉鸡养殖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以提高鸡肉产量;蛋鸡养殖则要保证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以提高蛋产量。随着经年龄的逐渐增加,也需要调控好放养密度。通过观察鸡在林地中的活动状况,如觅食、休息、互动等,判断放养密度是否合适。如发现鸡活动空间不足、拥挤不堪,可适当减少放养密度。定期检查鸡的生长状况,如体重、羽毛、健康状况等,判断放养密度是否合适。如发现鸡生长缓慢、健康状况较差,可考虑调整放养密度。由于不同季节林地中的食物和环境条件有所变化,因此放养密度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如在食物丰富的季节,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而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要减少放养密度,以保证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③科学补饲
在林下生态鸡放养养殖期间,为了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速度,需要进行适当的补饲。以下是补饲饲料配比方案、投喂时间、投喂次数、投喂量和投喂方法。饲料配比要根据鸡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和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建议能量饲料占50-60%,蛋白质饲料占20-25%,矿物质饲料占5-10%,维生素饲料占1-3%,饲料添加剂占1-5%。可以在早晨放牧前和傍晚放牧回来进行饲料投喂。鸡在早晨食欲旺盛,此时投喂饲料有利于鸡的消化吸收。傍晚午投喂饲料有助于鸡在黄昏时分觅食,增加鸡的活动量。6-12周龄的鸡每天投喂3-4次,逐渐减少投喂次数,让鸡更多地在林地中觅食。2周龄以上每天投喂2-3次,根据鸡的食欲和生长状况适时调整投喂次数。每只鸡每天投喂饲料量约为20-30g。可以将饲料均匀撒在鸡舍或投料区域内,让鸡自由采食。或者按照投喂时间和投喂量进行投喂,避免饲料浪费。
6、疫病防控
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之下鸡在户外活动接触各种病原的几率大大增强,为此要注重做好疫病综合防控工作,必须按照免疫接种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并做好抗体水平监测。重点要加强对放养场地的针对性管理,严格清理放养场地的各种粪便污染物,加强环境消毒。一旦发现患病鸡应该加强隔离,避免与整个鸡群频繁接触。遇到阴雨天气,雨雪天气之后,应该及时将鸡赶入到鸡舍当中,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活动
综上所述,结合基层地区的林地资源供给情况,积极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不仅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还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模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节约养殖成本,确保生产出来的鸡肉和鸡蛋产品绿色、生态、安全。但相较于传统鸡养殖林下生态鸡养殖,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规范,为此就需要加快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并积极地指导养殖户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有效学习,规范养殖行为,做到科学养殖与管理,实现林下生态鸡养殖效益的高效提升。
(作者单位:558400贵州省荔波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