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壮
大豆是常见经济作物之一,属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即通常所说的黄豆,含有较高蛋白质,可用于制作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也可用于提取蛋白质,经济价值较高。我国东北、华北各地广泛种植大豆。山东省各地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导本地的大豆生产管理活动,收效良好、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山东省郓城县就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具体方法和推广方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一、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
1、增加农作物产量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多样,价值在于提升大豆产量。以带状复合种植为例,郓城县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亩产量在160kg左右,大豆与玉米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产量可达到160-180kg左右,稳定中小有增长,玉米产量可达到每亩550-600kg,相当于单位面积同时完成了玉米、大豆的种植,单纯的大豆种植也可借助技术提升产量,如施加了缓控释肥的农田,大豆的产量也有所提升,平均在170-180kg之间,较常规生产模式下增产10%左右。结合现有实践结果以及实验室研究,可知一些现代化的农业管理、种植技术可以同步使用,进一步改善大豆生产效益、提升产量,被视作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基本优势。
2、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受到多个因素影响,长期不当用肥,可致土壤结构破坏,出现板结、盐渍化等问题,包括大豆田在内。积极采用高产种植技术,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如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部分地区,在组织大豆生产时,逐渐关注优化用肥工作,在常规使用化学肥料提供氮、磷、钾等关键营养物质的同时,将有机肥的使用作为重点工作,每年施加若干有机肥料,大豆田内的微生物群落有效恢复,土壤更疏松、透气性得到提升,土壤盐渍化、板结化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其营养成分含量也出现了优化,微量元素水平、有机物水平明显提升,能够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推动乡村发展
从间接作用上看,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推动了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使其不断借助技术实现集约化,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的困境,进而提升区域发展的综合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如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可达到35%-40%左右,做好种植管理,可进一步发挥大豆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加后,可进一步用于农业或副业生产,也可以投入到消费领域提升消费能力,促进区域商业和工业建设。如郓城县普遍采用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每亩玉米-大豆田可增加收入1200-1500元,农民的收入增加明显,消费和在生产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综合带动区域各产业同步进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二、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方法
1、套种技术
①基本思路与高产原理
郓城县各地已经普遍采用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该模式也称带状复合种植,因玉米和大豆栽种各自呈现带状特点,故得此名。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在于利用作物生长时间不同的特点,在单一空间(农田)、时间(作物生长期)范围内,增加收获的作物总量。郓城县一般采用玉米种植优先、收获优先,大豆种植其后、收获其后的模式组织生产,在玉米抽雄吐丝期播种大豆,玉米成长期与大豆生长期只要部分重叠,在玉米收获后大豆仍有一定时间继续生长,且不再受到玉米生长的影响,能够保证玉米和大豆的综合产量,通常大豆亩产可达到160-180kg左右,玉米亩产量达到550-650kg左右。
②选种与种植配置
山东郓城县等地春季风力较强,在选种的过程中,玉米和大豆应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大豆应以耐荫、高产、抗病害的品种为优选,玉米的高度可达到2.6m左右,要求能够耐密植,选取紧凑或半紧凑型为主。选种完成后常规组织种植浸泡、存储等工作,以备种植。根据选种原则、特点,在田间种植配置工作中,应适当扩大宽行行距,以便大豆在玉米收获前接受足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玉米选用了耐密集品种,可适当缩小株距。郓城县光照相对充足,但纬度总体偏高,可采用2行玉米间3行大豆、宽窄带状复合套种模式。纬度较低的地区可采用2行玉米间2行大豆的模式,原则上以保证大豆接受足够光照为基准。每一个套种区域的带宽应在2.2-2.7m之间,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的距离在60-80cm左右,玉米行距找35-40cm左右,大豆行距可控制在35cm左右。株距方面,玉米、大豆分别控制在15cm、8cm左右。采用2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宽窄带状复合套种模式时,每亩种植玉米3200-3800株,大豆6400-13000株。
③播种与田间管理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选、拌种等处理,原则上玉米和大豆种子均应清除虫食粒、病斑粒以及不饱满的种粒,之后置于通风光照环境下晒种24-48h,通过拌种减少其病虫害发生率。郓城县可在每年4月组织播种,要求室外大田温度稳定达到12℃以上。可采用机械化设备播种,按照上文(2.1.2)所述的工作模式,先播种玉米,再播种大豆。
郓城县属华北地区,土壤肥力相对一般,玉米和大豆均需要给予足够养分促进其成长。每年在组织春耕前,应施以有机肥,每亩用肥量1500-2000kg。在此基础上,于玉米种植区域行间追施专用复合肥,肥力较差的大田还可在作物生长期进行补肥。作物出庙后,可加强巡天管理,适当间除弱苗,并清除田间的杂草。出苗超过1个月硬组织中耕,向大田内追加尿素,每亩用肥10kg左右。使用缓控释肥的大田也在此时组织施肥,每亩用肥在6kg左右。
④病虫害防治
玉米和大豆面临的病虫害各有不同,结合郓城县生产资料,可知当地大豆主要受到锈病、根腐病、豆野螟、豆荚螟、食心虫、斜纹夜蛾、大豆天蛾等病虫害的威胁。在防治过程中,为保证大豆产量主要强调运用综合性措施,并针对病虫害特点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作为辅助。综合性措施方面,每年应常规组织大田浅耕,每3年组织一次深耕,浅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达到30cm左右,清除越冬害虫。每年常规处理田间秸秆,集中焚烧还田,对疑似存在病虫害的作物,应集中清除、深埋,有益于害虫控制的益虫、鸟等,需要加以保护。针对性措施主要结合病虫害特点予以应对,豆野螟、豆荚螟等,可利用灯具于晚间集中诱杀。根腐病可利用宁南霉素予以控制,锈病以嘧菌酯控制,蚜虫等可使用一些毒性较低的药物稀释后喷洒消灭。
玉米面临的病虫害包括叶斑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粘虫、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玉米螟、蚜虫等,其防治原则与大豆病虫害防治相同,重视综合性措施和针对性措施的并用。实际工作中应关注秸秆处理深耕,以无公害技术提前组织防治,合理应用药物等。针对性措施方面,草地贪夜蛾、粘虫以及部分地下害虫的成虫,均可应用灯具于夜间诱杀,玉米螟等害虫可利用天敌加以控制,如蜂类昆虫。噻霉酮等药物稀释后可控制茎腐病,苯醚甲环唑系稀释后可用于防治大小斑病。
按照当前郓城县一般工作模式,可在进入收获期时组织机械化收割,先对玉米进行收获,并一体化完成秸秆还田。使大豆接受足够光照,进入快速生长期,大豆收获也采用机械作业模式,一体完成秸秆还田。
2、常规种植技术
①合理选种
部分地区不能组织玉米-大豆套种,也有部分农田位置不佳,难以组织套种,此类地区可常规应用一些现代化技术进行大豆生产。选种方面,优选具有较强抗倒伏能力、抗病虫害能力的豆种,常规组织浸种、拌种、晾晒,以备耕种。原则上应选用已经经过实践检验、能够实现丰产的豆种,如果选用了新品种,应采用小区域试种的方式了解其是否适宜在郓城县播种,再决定是否推广。
完成选种和种子处理后,需要做好环境分析,根据室外温度情况、降水情况等确定播种时间。郓城县可选取5月份上旬组织播种,在春季单次降水超过10mm或土壤墒情较好时播种,并以必要的灌溉措施保证出苗率。播种完成后可上覆地膜以实现保墒,所用地膜覆膜在0.01mm左右即可,以浮土进行加固。播种量方面,在不采用玉米-大豆套种的情况下,大豆行距可控制在35-40cm之间,合理组织密集,每亩种植大豆15000株左右,如果土壤肥力不佳,可适当酌减。
②做好田间管理
郓城县土壤肥力相对不佳,田间管理需要关注给肥、给水,给肥方式与上文所述相同,包括基肥、追肥两个步骤,主要强调提供氮肥、钾肥、磷肥以及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有机肥作为基肥以改善土壤总体肥力和营养结构。进入开花期后,为避免土壤肥力不足影响大豆产量,可使用二氢钾、叶面宝等叶面肥保证大豆长势。如果使用了缓控释肥,也应重视施肥得当、合理,要求以穴施的方式,精准向大豆根系提供肥料,但穴施位置距离大豆根系至少达到15cm,以避免出现烧根问题。
给水管理方面,应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提升灌溉效率,建议郓城县采用喷灌或滴灌模式。喷灌方面,可在大田内设置若干喷头,每个喷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以0.02mpa的压力向大田供水,原则上应保证大田所有区域均处于喷头覆盖范围之内,可适当增加或降低喷灌水压。滴灌技术的工作成本略高,需要在大田内建立完整的灌溉作业系统,包括供水管道、阀门、动力系统等,但滴灌模式节水效应和增产效益均比较突出。可在灌溉水源附近放置动力系统(水泵等),并以供水管线,将水输送至大田区域,大田内放置若干输水管,输水管均需邻近大豆植株附近,并深入地下6-8cm,接近大豆根系位置,该位置设置供水口,使来自水源地的灌溉水直接提供给大豆根系,改善利用效率和灌溉质量。与常规沟渠灌溉相比,喷灌模式可节水30%左右,增产在2%-5%上下,滴灌模式可节水70%左右,增产在10%左右,更具技术优势。
③加强用药管理和病虫害预防
用药方面,无论是否采用了玉米-大豆套种模式,均应关注用药的合理性,除应用药物控制病虫害外,还应用药进行杂草控制。原则上建议播后封闭除草,以浓度96%的精异丙甲草胺、浓度80%的阔草清、浓度70%的嗪草酮为主要药物,配比3∶0.1∶3,制备为混合液后,以1.25∶1.50的比例进行稀释,喷洒到大田内,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问题。大田播种前除草、中耕除草等工作也常规进行,一些不利于大豆成长的石块、土块在播种前予以一体清除。
病虫害预防方面,采用上文所述的综合性工作方法,强调预防和控制并重,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在病虫害出现后及时予以控制。进入收获期以机械设备进行大豆收获,通常应在大豆植株完全落叶后进行收割,以保证大豆完全成熟。
三、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建议
1、普遍建设推广站
包括郓城县在内,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目前依然不够完善,很多地区对相关技术的运用不到位,或了解比较有限,不能保证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建议当地普遍建设技术推广站,实现技术推广县域全覆盖。具体工作中,建议采用行政村覆盖模式,郓城县内所有行政村至少建立一个技术推广站,每个技术推广站至少安排2位技术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可增加1位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预留一位技术人员在站内工作,其他人员则深入到其他自然村、大豆产区内,现场与农民进行交流、提供技术指导。考虑到部分地区尚不了解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优势、应用方法,技术推广站还应与当地的基层自治组织合作,通过广播、农业技术指导会等方式,集中将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有关信息提供给农民,改善其对技术的认知层次,营造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优质环境。
2、重视综合宣传
综合宣传是指在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应用新媒体、网络渠道提升宣传工作的覆盖效应,同时改善宣传资源的丰富性,以便于农民理解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掌握其运用方法。郓城县可利用县域官方媒体组织宣传,包括电视台、官方刊物等,将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整理为便于理解的语言、文字资料,面向各地农村免费提供。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也应参与到宣传工作中,如郓城县程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可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共微博,结合本地大豆生产工作现状,将适宜本地生产、作业的技术方法,集中整理后无差别提供给当地民众,所有民众均可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公共微博后获取其中的农业技术信息。在此基础上,农业技术部门还应建立反馈交流渠道,面向所有农民提供反馈交流服务,当农民应用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出现疑惑、对大豆生产存在疑惑时,均可鼓励其借助相关渠道寻求帮助,由当地农业技术部门予以解析,使其更有效的掌握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并投入实践,改善大豆生产效益。
3、采用网格管理模式
网格管理强调责任划分,以明确的责任人负责对应区域的工作任务,包括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在内。郓城县辖16个镇、2个乡、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未来工作中,可设置23个管理网格,即每一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均为一个独立网格。要求各网格内的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大豆生产工作的一般资料,收集农民对大豆生产的一般诉求,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对应网格内的管理任务,并配置工作人员。对于大豆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生产任务重的区域,应增加工作人员的数目,以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优势突出,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运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改善土壤结构、推动乡村发展。从技术角度出发,常规重视技术和套种技术均可提升大豆产量,要求做好选种、播种和田间管理,并根据大豆生长规律组织用药、控制病虫害,保证大豆生产活动的综合效益。为保证相关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还应在具体工作中重视技术推广,建议各地普遍建设技术推广站,同时做好综合宣传、采用网格管理模式,确保技术推广工作权责明确、范围清晰,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推动农业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274700山东省郓城县程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