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蒲小利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农作物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其不仅可以作为饲料使用,也是我国人民生活中常用的食材,还可以制作各种的粗粮食品,是玉米面粉、玉米面条等主食的原材料。玉米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甘甜,高质高效的培养玉米农作物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行业进步与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种植玉米作物过程中,其表现出了较严重的病虫害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的实际种植,也使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制约了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因此,探索有效的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促进玉米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途径。
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优化,同时也使人们开始对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凸显得更为明显,玉米作为一种常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深受大众喜爱,提升玉米质量产量不仅能促进玉米种植行业的发展,还能为以玉米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厂带来一定利益。在农业快速发展高速进步过程中,玉米种植也得到大幅度创新,这对增强玉米种植产量意义重大,同时对控制玉米病虫害情况也起到良好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技术展开分析,并为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提高玉米种植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玉米质量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与基肥
选地、整地以及施基肥是进行玉米种植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玉米种植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种植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应环境进行种植区域选择,种植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的习性,选择地区酸碱度与土壤肥力、含水量能够符合玉米生长的地块进行种植。技术人员要先对土地初始情况进行测量,对其适合情况进行分析。地块选择结束后需要对选取好的位置进行开垦,也称为整地,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翻耕,然后施基肥,为玉米创造营养充分的种植条件,保障玉米的健康成长。
2、选种、种子处理与种植
选种是从源头控制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的路径,选种主要指的是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壤条件对玉米种子进行选择的过程,技术人员在进行选地与整地后,会对土壤初始肥水情况有一定了解,再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在此地区种植的种子,从而保障玉米产量。选种后还需对种子进行进一步处理,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将种子内部的水分通过晾晒蒸发,防止种植出现烂根现象,再将晾晒好的种子浸泡,随后再进行种植。种植时也应根据植株特点选择适当密植,增强植株生长能力,保证种植质量。
3、田间管理与苗间管理
田间管理指的是在播种后对玉米植株和田地进行管理的行为,有效的田间管理能使病虫害发生概率明显下降,对增强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价值。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喷洒药剂等措施,也包括水肥管理,其是控制玉米种植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苗间管理指的是在苗期对玉米进行管理的行为,苗间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玉米的幼苗成活率提供保障,若出现缺苗过多的现象,种植人员需要通过补播种子的方式进行补种。
4、穗期管理与适时收获
穗期管理包括水肥管理与中耕培土,当玉米植株生长8到9片叶子时,种植人员应对其进行施肥,施肥方式可以通过条施进行,施肥量需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4,这种施肥行为也称为追肥。当玉米植株长出14到15片叶时应继续对其进行施肥,增加施肥量。在玉米植株旺盛生长期间也就是拔节到抽穗期时,应对田地进行适量灌溉,控制土壤水分。中耕培土指的是从拔节到抽穗阶段应对其进行2次中耕,行间中耕深度要控制在15~20厘米,切断玉米植株的部分毛根,从而使其生长出更多新根,增强植株吸收养分、抗旱和抗倒伏能力。收获时机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籽粒的成熟度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通常在颖果变黄、籽粒湿度达到20%~25%之间时进行收获。收获方式:采用合适的机械收获,确保玉米植株的完整性和籽粒的保护。及时清除杂草和秸秆,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二、玉米高产栽培策略
1、大垄双行种植与宽窄行种植技术
大垄双行种植技术与宽窄行种植技术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方式,首先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是借助地膜覆盖技术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其能使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肥水含量得到保障,并显著增强地区光能,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玉米宽窄行技术是一种相较传统宽窄行工作技术存在区别的新型种植技术,通过将玉米宽窄行改垄作为平作,将均匀垄改为宽窄行,将传统浅耕转变成深松,将低留茬改为高留茬,并隔年轮换休耕进行种植的新型农艺技术,对高效栽培玉米,提升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价值。
2、根据种植环境、条件选择玉米品种
在进行玉米选种过程中应结合地区环境与实际条件选择玉米品种,玉米种植受地区土壤质量、环境、气温气候等多种条件的影响,种植人员在实际品种选择时,应首先对区域条件与环境进行检测,选择能够适合地区各项因素的品种进行种植,防止玉米种植出现产量受损。其次,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还需预防玉米倒伏,应选用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通过移加深耕层的方式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从而使玉米种植后的入土深度得到增强,防止其出现倒伏现象。其次还可以适当对玉米进行育苗移栽,使玉米茎秆更加粗壮,玉米品种的选择不仅关乎玉米生长情况,与其质量与产量也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合理选择品种是高效栽培玉米的重要手段。
3、科学合理施肥 严格控制施肥量减少玉米种植损失
玉米种植对施肥管理要求甚高,玉米是一种十分喜爱肥料的农作物,也是需肥量较多的一种农作物,因此合理进行施肥直接决定玉米的高产和增产增收。首先在进行施肥时应严格控制玉米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玉米实际种植产量调整施肥量,若施肥量已经达到一定标准则不可对其继续施肥,若持续对其进行施肥可能会造成玉米产量下降,施肥量应根据玉米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控,过量施肥会使玉米抗病虫害能力下降,造成玉米田间暴发病虫害或玉米倒伏,且过量施肥还可能会使产量下降,对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施肥过量还会使玉米田间养分大量损耗,不仅会对玉米种植造成影响,还会使环境受到损害。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应控制施肥总量,结合玉米实际情况对施肥情况进行调整,不同期间应对玉米进行不同的施肥,且需要选择合理的复合肥料进行施肥,并将施肥技术、玉米栽培技术和灌溉技术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玉米产量的提高。在进行实际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深度,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尤其在磷肥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磷肥是一种移动性能较差的肥料,因此深入施肥能有效提高其使用价值。而氮肥进入土壤后其肥料中所含有的氨离子容易挥发,这对氮肥作用的发挥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深施可以使其发挥全部价值并有效控制氨气挥发对植物造成的影响。
三、玉米不同病虫害分析与防控措施
1、玉米矮花叶病
症状与规律: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玉米病毒病害,在玉米发病初期会体现出叶片细脉间、延脉间表现不规则断续排列的失绿狭窄条纹,在发病后期玉米植株叶会整体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若植株老熟则叶片可能会呈现红色甚至红紫色,在种植初期感染玉米矮花叶病会使植株矮小,这种疾病大多是通过蚜虫传播的,其发病较为明显的区域会有较多数量的蚜虫,多发于大面积种植的区域以及蚜虫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尤其在蚜虫繁殖阶段发病较为明显。
防治措施:玉米矮花叶病可以通过种植高产品种的方式进行防治,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蚜虫进行传播的,高产品种抗病虫害能力更强。另外种植人员还应在蚜虫繁殖季节对玉米种植田地进行化学药剂喷洒,控制蚜虫繁殖与疾病传播,可以通过喷洒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敌杀死等化学药剂防治蚜虫,从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2、纹枯病
症状与规律: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危害玉米叶鞘、茎秆与叶片的疾病,较为严重的纹枯病会使玉米出现腐烂倒伏的现象,也会使玉米,无法抽穗或籽粒不充实的情况,发病初期玉米叶鞘会呈现病斑,多为水渍状,斑点呈现灰绿色,椭圆形,边缘有褐色晕纹,后期发病病斑会扩散至不规则大斑,若空气较为潮湿,玉米植株还会出现较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纹枯病的病原是此类菌核,其能在12.5℃时开始形成,气温超过40℃则无法形成,因此这种病害在温暖的季节发病较多,对玉米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防治措施:纹枯病的防治方式需要通过消灭菌核进行,当玉米收获后种植人员应收集田间病残株并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对田地进行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通过药剂防治的方式控制田地出现纹枯病,使用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稻脚青等药剂进行化学喷洒,防止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3、地老虎
危害与规律:地老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季节性害虫,这种害虫在幼虫阶段会对植株茎部进行侵害,甚至能够从地面咬断幼苗茎部造成植株死亡,当植株出现主干硬化后此类病虫还会攀爬至植株上部危害生长点,大多数地老虎害虫多发于春季或秋季,春季多发于秋季,这种害虫在白天会潜伏在表土中,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方法需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提前采取措施,种植人员可以对幼虫进行田间调查,定苗前发现每平方米有一只地老虎则需要对其进行防治,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包括诱杀防治以及化学防治,诱杀防治主要指的是借助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诱杀防治方法需要制定毒饵,将诱饵与化学药品相调和放置在田间对此类害虫进行诱除,药剂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品喷洒的形式展开的,调配化学药剂在玉米种植田间进行喷洒,将该区域内存活的地老虎进行消杀。
4、玉米枯心夜蛾
病虫形态与习性:玉米枯心夜蛾是一种头部呈褐色,眼部呈黑绿色,触角呈灰褐色且具有暗黄色或黑褐色翅膀的病虫,一般玉米枯心夜蛾虫体长能够达到15~20毫米,翅展能达到30~42毫米,玉米枯心夜蛾对玉米生长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其幼虫即可对玉米造成严重损害。一般玉米枯心夜蛾是通过卵形进行越冬,从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初为害玉米等农作物,6月下旬开始化蛹,且幼虫会进行互相残杀,转株迁移习性较强。
防治方法:玉米枯心夜蛾的防治方法与地老虎防治方法相似,可以通过养殖天敌的方式进行捕杀,也可以通过布置诱饵或毒饵的方式进行消杀,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时应结合田间受害程度选择处理方法,若田间受害较为严重则需要通过喷洒化学药剂的形式进行处理,若病虫少量存在可以进行诱杀。
四、如何有效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
1、药剂处理种子
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种植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工作,也是保障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控制玉米种植病虫害,大部分玉米种在购入前都会进行种衣剂包衣,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玉米种植抗病虫害能力,但也存在部分商家不会对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种植人员在种子购入后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种子进行检测,若条件允许可以对种子进行实验检测,检查种子是否经过防病虫害处理,若未处理则需要自主进行种子药剂处理。若条件不允许无法对种子进行检测也可以直接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在种子处理后进行药物拌种,增强种子抗病虫害能力。
2、及时除草
及时除草也是防止田间病虫害的重要途径,杂草不仅仅会争夺农作物养分,还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威胁,因此种植人员应在玉米种植后定期进行田间除草,控制杂草造成的病虫害。当前我国农业种植中杂草处理大多是通过药物处理进行的,可以在种子种植之前利用药物对土地进行处理,防止土地杂草生长,也可以在作物种植后进行杂草处理。播种前处理一般是通过喷洒乙莠悬浮剂进行的,每亩喷洒200毫升浓度为40%的乙莠悬浮剂,在土地处理后再进行播种,从而控制杂草生长。播种后处理需要注意将处理后的杂草进行清除,避免其在田间腐烂造成病虫害。
3、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是一种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主要途径是通过喷洒化学药品消杀田间病虫,这种病虫害防控技术是成效较为明显的一种手段,但不主张过量使用以防对植株造成损害。化学防控是农业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防控技术,传统化学防控是通过化学药剂调配再由人工进行喷洒进行的,随着技术与设备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行业化学药剂喷洒已经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展开,包括无人机喷洒技术等,种植人员可以将调配好的药品放置到设备中,操控设备直接进行喷洒,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还能增强喷洒均匀度与密集度,提高病虫害消杀效率,提高化学防控质量,实现玉米田间病虫害全面消杀,对玉米种植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现存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还包括物理防控与生物防控。
综上所述,调整优化玉米栽培技术探索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是推动玉米种植质量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关键所在,有效的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技术能在根本上保证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在进行玉米种植时,种植人员应遵循大垄双行种植与宽窄行种植,并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玉米选种,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符合标准的种子播种,还需注重田间管理与苗间管理,注重施肥手段与收获时机,保证玉米种植产量。另外还应通过药物处理、化学防控、苗期防治、除草等方式进行科学防治病虫害,提升玉米种植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16800湖南省龙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45400湖北省利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