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夏大豆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4-04-29 00:44朱叶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2期
关键词:单县夏大豆蚜虫

朱叶刚

夏大豆是单县重要的粮油作物,同时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作物,保证夏大豆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夏大豆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均不理想。将优质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应用于夏大豆栽培中,可显著提升大豆产量、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本文以单县为例,着重对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单县地处菏泽市东南方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时间较长,全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13天,降雨量737.1mm,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栽培夏大豆。大豆故有“植物肉”的美称,具备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通便等功效,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市场需求,积极推广应用优质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选良种

优质夏大豆种植,对品种有着较高的要求,精选良种是保证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选种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具体用途、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选种。以单县为例,经过当地审核认定和推荐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包括:兴农2号、菏豆12号、菏豆38号、强丰2号等等。以菏豆12号为例,其生育期为100-103天,株型收敛,根系发达,叶片较大,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抗倒伏,抗花叶病毒病、根腐病、霜霉病,综合性状优良,非常适宜在单县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需要注意的是,农户在购买大豆种子时,应当从正规厂家、渠道、途径购买,严把种子质量关,即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2%,以便于更好的保障夏大豆产量及品质。

二、豆种处理

大豆播种前,需妥善处理种子,提升出苗率。首先,要筛选豆种,将其中的破损、异种、瘪种、蛀虫种等去除掉,留下饱满优质豆种备用。其次,要晾晒豆种,播种前选择晴天晾晒豆种3天,每天上午8-10点和下午3-5点晾晒,其他时间收起,每次晾晒时翻动1-2次,保证晒种均匀性。最后,拌种。目前常用的拌种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根瘤菌拌种,尤其是新垦开的农田、多年未种植大豆的农田,建议使用根瘤菌拌种后再播种。其二是微肥拌种,结合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灵活选择硼砂、钼酸铵等拌种。其三是种子包衣,建议选用26%多克福种衣剂1∶60、15%福克种衣剂1∶60的比例对豆种包衣,自然晾干后再播种。经过上述处理的豆种,出苗率更高,地下病虫害发生率低,有助于实现苗齐、苗壮的目标。

三、土地整备

优质夏大豆栽培,对土地亦有一定的要求,若在瘠薄地、重度盐碱地种植大豆,会对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播种前做好整地选择及整理工作非常重要。优选土壤肥沃、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丰富、pH值在6.5-7.5之间的壤土地、砂土地种植夏大豆。同时要提高轮作意识,坚持和马铃薯、玉米、花生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选地时要做好环境检测工作,避开重大污染源,要靠近水源,方便灌水,要确保交通方便,便于机械播种收获作业。选地后要深翻深松土壤25cm晾晒,将土壤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等杀灭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改善土壤通透性。整地的同时,要做好秸秆还田工作,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地膜、碎石,然后再施加充足的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法,结合土壤测定结果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一般每667m2施入腐熟厩肥2500kg、三元素复合肥40kg,将肥料深翻入土,培肥地力,为后期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四、抢时早播

夏大豆种植时,控制好播种时间非常关键。俗话说,“夏隔一夜,秋晚十日”,因此建议夏至之前完成夏大豆播种工作。具体播种时间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温度、湿度、自然降雨情况、土地墒情等多方面的因素灵活调整。要做到抢墒、抢温播种,在温度稳定在12℃,湿度达到70%左右时播种。墒情较差时,应当人工造墒后再播种,或者播种后再喷施适量水,为夏大豆发芽及生长营造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达到一播全苗的目的。但要注意,应当控制夏大豆播种深度,不可过深,并且播后喷水时,要控制喷水量,不可过多,避免造成出苗困难的现象。

五、机械精播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下,建议使用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穴播,提升夏大豆种植效率。若前茬作物为小麦,可利用具备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封闭除草、镇压等功能的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进行播种作业。机械播种前,应当做好机械设备调试工作,避免作业时出现异常故障。要规范操作机械设备,保持匀速行进,禁止急刹车、急转弯、急加速,保证播种均匀。要合理控制播种深度、密度、播量。行距30-40cm,株距12-15cm,播种深度3-5cm,大籽粒品种每667m2用种量5-6kg,保苗2-3万株;小籽粒品种每667m2用种量7kg,保苗3-5万株。

六、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

夏大豆播种后,农户要密切认真检查苗情,若发现有缺苗、死苗的现象,应分析其原因,尽快做好补种工作。需要注意,死苗穴应当剔除死苗并对穴土消毒后再补种。补种时可通过移密补疏的方式进行补种,保证齐苗率。补苗时最好带土移栽,补苗后应当浇足水,提高成活率。大豆齐苗后,应当进行间苗定苗,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重点将疙瘩苗、弱苗、病苗、小苗等剔除,留下壮苗和好苗,保证幼苗良好生长。

2、水分管理

水是大豆生长的必需品,缺水或水分过多均不利于大豆植株的生长,因此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农户要结合大豆的需水规律及自然降雨情况灵活浇水或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促进大豆植株生长。要重点浇好关键水,具体如下:首先是出苗水,建议播种后当天及时采用喷灌法、滴灌法浇水,间隔4-5天后在浇水1次,提高出苗率。其次是开花结荚期,播种后4周-10周若持续干旱,应当及早浇水,降低落花、落荚的现象,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最后是鼓粒水,大豆播种后10周-15周,若遭遇干旱也要及时浇水,满足水分需求,增加千粒重。此外,大豆全生育期若遭遇涝灾,也要及时排水,避免引发渍害影响大豆生长。

3、施肥管理

大豆植株生长时,若脱肥会对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施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结合大豆的需肥规律,明确施肥要点,在关键期做好施肥工作。前期施加充足基肥的基础之上,后期需要在鼓粒初期、鼓粒中后期进行适当追肥。首先,鼓粒初期,即播种后10周左右,建议每667m2追施三元素复合肥10kg,起到保荚、促鼓粒的作用,增加千粒重。其次,鼓粒中后期,即播种后在11-15周,建议每间隔1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能够有效减慢叶片衰老速度,促进鼓粒,达到更加理想的产量。

4、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有助于减少田间杂草数量,避免和大豆生长争夺水肥,而且有助于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松散透气性,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因此农户要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中耕除草计划,建议每间隔2-3周中耕除草1次,全生育期不少于3-4次。苗高至5cm时进行首次中耕除草,此次要浅,不可超过8cm,避免损伤根系。分枝前进行二次中耕除草,此次深度控制在10cm。封垄前进行三次中耕除草,此次深度控制在5cm,同时做好培土工作,降低后期倒伏的概率。杂草较多时要除草,建议采用化学除草法,结合杂草类型灵活选用除草剂,如:禾本科杂草优选精喹禾灵等除草剂,阔叶类杂草优选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剂。严格控制除草剂使用剂量、浓度,将药液对准茎叶喷施,保证除草效果。

5、适时化控

化控是夏大豆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大豆徒长,提升整体产量的关键举措。因此农户要明确化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大豆植株的实际生长状况灵活做好化控工作,正确选用化控药物,如:烯效唑、胺鲜酯、三碘苯甲酸、矮壮素等,合理控制药液浓度和剂量,达到理想的化控效果。如:针对有旺长迹象的大豆植株,建议在大豆花期用0.125%-0.25%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即可,能够有效缩短大豆节间,控制植株徒长,增强其抗倒性,为大豆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七、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叶斑病是单县夏大豆栽培常见病,该病在大豆生育后期最为常见,其病原为大豆球腔菌,病原主要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成为重要的侵染源。该病会对夏大豆的叶片造成较大的危害,受害叶片出现不规则状的病斑,颜色为褐色,有的呈灰白色,后期病斑逐渐干枯,长出大量黑色的小粒点,最终叶片干枯脱落。

夏大豆叶斑病防治措施如下:科学选种,优选抗叶斑病的良种;坚持轮作倒茬3年以上,减少病菌积累;密切留意大豆植株生长情况,若发现有中心病株应及早清除掉;化学防控时,建议交替喷施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2、根腐病

夏大豆根腐病,其病原为镰孢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多种病菌,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可导致夏大豆减产25%-75%。根腐病主要以危害夏大豆根部为主,苗期受害后幼苗生长停滞或死苗,成株期受害后根瘤生长缓慢,数量减少,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不良,矮缩,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叶片下垂,结荚数、粒重均及产量均明显降低。

夏大豆防治措施如下:遵循因地制宜选择,优先选用抗根腐病的杂交大豆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播种前使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自然晾干后再播种,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控制播种时间、深度及密度,营造适宜的田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坚持和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禁止重茬连茬;科学追肥,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浇水排水,确保大豆良好生长;化学防治时,建议交替喷灌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4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3、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属真菌病病害,其病原为核盘菌。该病会对夏大豆的地上部分产生较大的危害。苗期患病后,茎基部变为褐色水浸状,严重时幼苗发黄枯死。成株期患病后,上部叶片变褐枯死。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的病斑,然后病斑融合扩大,成为不规则状,后期叶片腐烂脱落。茎秆受害后,可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的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导致茎秆折断甚至整株枯死。豆荚受害后,可发现不规则状病斑,影响正常结实及后期产量。

夏大豆菌核病防治措施如下:精选大豆种子,及时将菌核剔除掉;秋季深翻土壤,将菌核埋入土中促使其尽快腐烂;提高轮作倒茬意识,禁止重茬,禁止和十字花科蔬菜轮作;科学选种,优选早熟抗菌核病的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包括:追肥、除草、浇水、化控等,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合理控制夏大豆的播种量和密度,确保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化学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药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4、蚜虫

蚜虫是夏大豆主要害虫之一,苗期是危害盛期,干旱少雨或持续高温的环境下发生率升高。夏大豆蚜虫发生时可导致减产20%-30%甚至更高。蚜虫主要积聚在大豆植株的茎叶上刺吸枝叶,受害茎叶出现黄斑,严重时全部叶片遍布蚜虫,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茎叶发黄卷缩,阻碍大豆植株结荚,进而导致产量下降。与此同时,蚜虫还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极易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夏大豆蚜虫防治措施如下:坚持轮作倒茬或间作玉米,可控制蚜虫危害;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建议选用25%噻虫·咯·霜灵拌种,可防治蚜虫地下害虫;做好除草工作,防止蚜虫在杂草上栖息和繁殖;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如:寄生蜂、瓢虫,均是蚜虫的天敌,降低释放在田间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可降低蚜虫危害性;化学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5、点蜂蝝蝽

点蜂缘蝽,是单县夏大豆栽培常见害虫之一,其也被称之为豆缘蝽象,会对豆科作物产生极大的危害。点蜂缘蝽一年可繁殖2-3代,每年的5-7月份是危害盛期。点蜂缘蝽主要积聚在夏大豆的花、豆荚、嫩茎、嫩叶等部位刺吸汁液,极易导致大蕾、花凋落,而且会延长生育期,形成瘪粒、瘪荚,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颗粒无收,严重影响夏大豆产量。与此同时,点蜂缘蝽亦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飞行时极易携带、传播病毒,导致病毒病及斑枯病的发生。

夏大豆点蜂缘蝽防治措施如下:要做好除草工作,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残枝败叶清除掉,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及时将野生杂草铲除,防止点蜂缘蝽在此过渡寄生;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如:球腹蛛、长螳螂、黑卵蜂等等,均可防治点蜂缘蝽;化学防治时,建议交替喷施10%氟氯噻虫啉1500倍液、1.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次。

八、机械收获

夏大豆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作业,过早或过晚收获均会对产量、品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控制好夏大豆的收获时间非常重要。要结合收获方法的灵活控制收获时间,人工收获时建议在黄熟期收获,此时籽粒达到半干硬,用手摇动有响声。机械收获时建议在完熟期收获,此时豆叶基本落完,即可选择晴天收获,收获后的大豆外观及商品质量最高。

夏大豆规模化种植时,建议采用机械收获法,推荐使用大豆专用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收获作业之前需要做好机械设备作业参数的调整工作,达到理想的收获作业效果。建议脱粒滚筒转速为500-650转/min,脱粒滚筒间隙30-34mm,留茬高度5cm,尽可能地放低割台,做到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将收获损失率、含杂率以及破碎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综上所述,单县是农业大县,夏大豆是单县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保证夏大豆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夏大豆种植时,要重视对优质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的应用,掌握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要点,保证夏大豆安全稳定生产,实现夏大豆生产提质增效,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单县夏大豆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农村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单县夏大豆蚜虫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蚜虫婆婆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单县大沙河水库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Comparison of Body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