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2024-04-29 15:38王红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绘本图形数学知识

王红

导读:当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盛行,由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在教育中通过创建情境与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完善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从理论教育实践出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进行全面且透彻的分析。

一、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之间的关系

首先,阐述数学情境的概念与作用。实际上,数学情境指的就是教师结合文本教材讲解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与文本契合的、富有色彩的、生动的学习场景。这样的情境创建能够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知识,实现活学活用。其次,提出问题的含义与意义。提出问题就是在学生学习期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以观察、思考、分析的形式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数学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展现,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数学素养。

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创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本身具备的价值,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来化解生活中数学问题。其次,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提升。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活动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提炼出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推理与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不断地用脑,由此就会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找寻问题解决的多种解决方案,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完善。最后,完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期间,学生需要合理地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与分析。在这些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由此优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与实践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开展“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创建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其中展示实物、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较为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初期,尝试为学生讲解简单的故事,如描述李红到商店挑选商品、计算价格、付款的整个购物过程。这一阶段可以展示出加减法概念与运算过程,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真切体验购物场景。为了更有效地教授加减法,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其中一个理想的选择就是讲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故事。以小明去商店购物的经历为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在小明的故事中,教师可以描述他走进商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例如,小明选择了一个价值10元的笔记本、一支5元的铅笔和一块8元的橡皮。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计算小明购物的总价。学生可以通过加法运算得出结果:10+5+8=23元。接下来,教师可以讲述小明付款的过程。例如,小明拿出一张50元的人民币准备付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减法计算找零金额。学生可以通过减法运算得出找零金额:50-23=27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利用辅助视觉工具,为学生展示常见商品价格标签图片,或者模拟货币与收音机,指导学生参与到商店购物的角色游戏中,通过真实的实际操作感受加减法运算过程。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总价并付款,收银员则需要根据顾客的购买情况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并找零。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刻体会购物乐趣,还可以充分掌握加减法运用技巧。所以,低年级数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期间的生动情境创建,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将知识内化于心的整个过程。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数学情境中,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从而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内心的疑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如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给出一些思考的方向。数学当中的图形充满了神秘与魅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期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提问,这样就可以打开学生世界的大门,挖掘学生探索数学之美的潜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以具体的物品为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图形的特点。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图形的各种看法,大胆表达内心的困惑。有学生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与其他形状的比较。为进一步指导学生不断思考,教师可以提出相对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选择哪种图形来设计一座建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性质和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问题,还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方向,这样才可以优化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研究图形面积与周长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来指导学生思考:“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逻辑知识与基本原理。久而久之,可以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注定可以成为日后宝贵财富。

(三)通过游戏情境来提出数学问题

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对游戏的课堂教学形式有着极高兴趣。在实施“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期间,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生动趣味的游戏情境。如在课堂布置“除法乐园”情境,设置各种与除法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除法的知识。在游戏情境实施的基础上,需要教师适当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如:“如果你有一堆苹果,总共是10个,你要将它们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即把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现在你有20个糖果,你要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得到多少个糖果?”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假设你有36元钱,你要用这些钱去买6个相同的玩具,那么每个玩具的价格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中通过游戏情境创建与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除法知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創新精神,让学生在游戏氛围中主动思考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

(四)面向学生知识情境作业

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内化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中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内化。课堂之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消化理论,便于在实践生活中合理运用知识。教师需要依照教学主题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设置相对恰当的情境数学作业。教师还应保证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注重个体学习的体验性,进一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独立思考、不断总结,进而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期间,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初步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基础作业练习,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使其能够了解钟面组成及时间单位的换算,通过计算经过的时间,促进时间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因为实践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加贴近,方便学生灵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依照文本的内容设计作业:“感受1分钟,1秒钟有多长,可以让学生测试1分钟跳绳多少个?50米跑步要多少秒?”学生可以通过记日记、绘画、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从而选择其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发表问题的答案,相互交流,保证积极参与到“做数学”的活动当中,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五)实践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为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持有热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评价,保证评价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对学生整体的知识学习情况积极分析。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正所谓“课堂因评价而精彩”,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之外的景物,从而借助前后左右、周围建筑对景物进行识别。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认识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紧随位置的变化进行进一步转变。之后,应当依照学生兴趣提升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对基础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反向激励,如:“小朋友,你可真厉害,那么是否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对基础能力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实施正向激励,如:“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相较于之前有很多大的进步!”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迅速点燃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对方的优点,久而久之,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中散发的魅力。

四、以儿童绘本为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

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丰富的图畫和生动的故事情境,绘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期间,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与“图形的变化”相关的有趣绘本作为引入,如《奇妙的图形世界》《图形王国大冒险》等,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形状,展示充满想象力的图形世界。这样的绘本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展示绘本中的部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图形及特点,提出一些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究欲望。在学生对绘本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图形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边数、角度、对称性等特征,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变化规律。针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尝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和意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由此可见,儿童绘本在“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有着关键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育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为日后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未来,教师应不断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绘本图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