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初探

2024-04-29 00:44田慧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

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22SKSZ046)

作者简介:田慧(1979— ),女,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宝贵教育资源。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认同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思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应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大学生投身于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进程中,体现在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奋斗奉献的实践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讲解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结合一代代优秀党员和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能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而且能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让大学生在领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风范中理解并认同伟大建党精神。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责任担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勇无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立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理解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宗旨立场和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擔当,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的冲击,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三)助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筑牢大学生的信仰之基,促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奋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要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育大学生不惧艰难险阻、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要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厚植大学生的爱党爱民情怀,引导大学生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站稳人民立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深化课程育人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筑牢理论根基,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促进大学生理解认同伟大建党精神,实现课程育人。

1.筑牢教师理论根基,推动积极融入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理解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党精神的重要讲话及相关论述,积极参与“四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识与研究阐释,筑牢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组织专题学习、专家讲座、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义,鼓励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积极融入伟大建党精神。

2.做好教材分析,精准融入教学内容

伟大建党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内容上的高度融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依据各门思政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要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运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精神,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惧风险考验,从而引导大学生增强斗争本领,坚定敢于斗争的自信,英勇无畏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困难和挑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要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来源,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责任担当,坚定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立场,激发大学生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热忱,激励大学生踏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征程。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选择教学方法。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充满激情与活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心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大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方法,让大学生置身具体场景,产生直观感受。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大学生展示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视频、歌曲、图片,组织大学生在课堂上演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景短剧等,创设教学场景,渲染气氛,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染力、穿透力,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大学生在熏陶感染中认同伟大建党精神。最后,教师可以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演讲、辩论、朗诵红色诗歌、讲述红色故事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思践悟伟大建党精神。

4.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

新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讲解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在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发布问题,吸引大学生在线抢答问题,鼓励大学生在线发布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看法、认识,让大学生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把握。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用新的形式讲解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教师可在智慧课堂上运用VR、AR等技术设备,让大学生置身虚拟的革命场景之中,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范,体验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魅力,促进大学生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二)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深化认知、升华思想和淬炼本领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实践育人基地,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1.在参观革命场馆、瞻仰革命遗址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

革命场馆、革命遗址是珍贵的红色资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教师要围绕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场馆、瞻仰革命遗址,让大学生通过实地参观,重温党的峥嵘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追寻党的历史中坚定信仰,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洗礼灵魂,充分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精神魅力,从而自觉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2.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教师可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设计不同主题的党日活动。例如,建党节可开展“为党歌唱”“党史故事会”“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大学生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国庆节可开展以“强国有我,让党放心”为主题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中担负起传承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神圣使命。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思践悟伟大建党精神

教师可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制定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方案,鼓励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城镇社区、农村、革命老区等开展调研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状况调研、革命老区发展状况调研、优秀党员干部事迹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外化于行。

(三)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惯于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取知识信息与表达意见。教师应注重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拓宽大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渠道,推进网络育人。

1.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库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学习资源库,提供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研究文献、红色经典著作等线上图书文献资源,提供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主题讲座等视频资源。通过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建党精神专题学习资源库,鼓励大学生学习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

2.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上面设立伟大建党精神相关主题的公众号和账号。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微视频、图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结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拍摄微视频、微电影,在新媒体平台展示优秀作品,让大学生在创作拍摄的过程中学思践悟伟大建党精神,以优秀作品传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3.利用社交软件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利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建立学习群,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向大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及时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可向大学生推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党建成果等正能量新闻,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价值。教师也可选取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案例,组织大学生线上讨论,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网络思政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筑牢理论根基,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将伟大建党精神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课,激励大学生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促使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孔德拉秋克.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王燕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向度论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9).

[4]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