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24-04-29 02:04傅智霞耿欣张秋实徐海涛
医疗装备 2024年5期
关键词:脑电波脑电强迫症

傅智霞,耿欣,张秋实,徐海涛

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000)

精神病为一种以个体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生物-心理-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将其称为精神障碍[1]。精神障碍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以影响人的情绪、思维为主,但随着病情加重及病程延长,通过影响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导致患者脱离正常生活,疏离家人及朋友,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因极端情绪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2-3]。因此,寻找精神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工作及生活,对提高其社会角色水平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针对精神障碍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均适用,且部分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显著[4]。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为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物理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方便快捷的优点,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广泛。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认知干预方式,可通过节律性的大脑刺激,重新训练与注意力相关的脑电波形式,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5]。郑鸿伟等[6]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于老年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任宏等[7]也发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上研究,说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为临床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整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精神障碍的相关文献,对其治疗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精神障碍提供经验指导。

1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机制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机制为可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利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产生刺激信息引起感知觉进入大脑,经大脑处理传入电脑经特殊软件同步处理后,进一步引发刺激信息的变化,再引发大脑的变化,从而调整大脑功能[8]。治疗时患者可根据接收到的视觉与听觉反馈信号,对自己的生理功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观察,通过反复不断的生物反馈训练及自身调节,有效改善大脑感觉运动区和边缘系统的功能状态,提高自身情绪反应、认知加工及反应控制等能力,最终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与大脑,从而达到改善和治疗疾病的目的[9]。脑电生物反馈仪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调节脑电反馈的频段实现,针对某一频段或某几段的脑电波进行增加或减弱训练。人类脑电波主要为a、b、q、d、SMR 五个波段。其中a 波与闲散的放松状态有关,频率为8~13Hz;b 波与高度警觉、积极认知加工过程有关,频率为13~40 Hz;q 波与d 波和困倦状态与白日梦有关,频率分别为4~8 Hz、0.5~4 Hz;SMR 波与感觉运动节律有关,频率为12~15 Hz,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脑电波类型选择相应的脑电波训练方法达到有效治疗[10]。

2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病中的应用

2.1 治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为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很难区分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出现感知觉、情感及行为异常,导致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无法进行正常社交[11]。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仍未明确,除遗传、妊娠和分娩及环境因素外,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改变为其主要发病原因[12]。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多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及神经递质功能缺陷,主要由于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神经递质功能亢进或障碍所致。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信号及脑波形式反馈为多媒体画面,并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心理及生理功能的变化情况,随后借助不断的训练反馈并释放仿真电流刺激机体脑部中枢神经细胞,改变反映困倦状态的q 波、反映高度警觉及认知加工的b 波及反映感觉运动节律的SMR波,提升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进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13]。刘邦文等[14]对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仅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接受脑电生物反馈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及睡眠脑电活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菊轩等[15]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也发现,与接受拉莫三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相比,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可增强治疗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改善精神症状。但上述研究均未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安全性。

2.2 治疗焦虑症

焦虑症指患者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与恐惧,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难以控制自身情绪[16]。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病因十分复杂,研究发现γ -氨基丁酸为其发病基础之一,同时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及5-羟色胺系统异常有关[17]。焦虑症患者大脑皮质处于高唤醒水平,反映闲散放松状态的a 波、反映高度警觉的b 波及反映困倦状态的q 波常表现异常频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采集患者生理及病理信息后,通过仪器将脑电波a、b、q 波松弛程度进行反馈并进行相应的反馈训练,可提高患者对体内生理信息的感知能力,使其在训练过程中调节脑电波处于正常水平;同时通过反复训练可帮助患者形成条件反射,使其在脱离治疗仪后自主放松情绪及调节肌肉紧张程度,从而达到改善焦虑症状的作用[18]。李海燕[19]将90 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焦虑症状改善更显著,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寒等[20]对87 例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发现两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研究说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于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但上述研究中患者年龄差异较大,对于年龄是否可影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今后可进一步进行对照研究分析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不同人群焦虑症的有效性。

2.3 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为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发作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及精力缺乏,病情严重的患者存在自杀及自伤行为,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21]。其病因涉及各种复杂因素,其中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功能为主要病因[22]。抑郁症患者低落情绪明显,脑电波中反映闲散放松状态的a 波及反映困倦状态的q 波表现出异常频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采集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电活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不同患者脑电生物反馈中a、q 波变化范围,训练过程中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反馈参数范围,调节神经组织-前额叶皮层的兴奋性,从而稳定患者的a、q 波,达到调节情绪及认知功能的作用,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敏感度,进而脱离抑郁情绪[23]。杨涛等[24]将72 例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发现,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安全性良好。朱阁英[25]研究也发现,与单独应用米氮平治疗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米氮平更能有效缓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但上述研究纳入对象例数均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2.4 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为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患者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且在进行强迫行为后常认为该行为不必要或不正常,但无法控制,深感痛苦与焦虑[26]。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有特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其眶额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发生病变后表现出强迫性思维,同时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和谷氨酸的功能异常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27]。强迫症患者无法控制自身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其脑电波中反映闲散放松状态的a 波、反映高度警觉的b 波及反映感觉运动节律的SMR 波均表现出明显异常[28]。脑电生物法反馈治疗仪通过采集患者脑电波变化范围并以多媒体画面的形式反馈给患者,使其了解自身脑电波变化情况,再根据治疗仪反馈相应的参数范围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及意念控制,从而消除强迫思维,提高认知能力,避免强迫行为。韩晓鹏等[29]将90 例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序惯性心理治疗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发现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序惯性心理治疗,明显改善强迫症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提高认知功能。但该研究纳入对象为单中心样本,且样本量不大,对样本的临床特征描述也不足,仍需进一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大量研究。

3 总结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但研究数据仍不充足,针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脑损伤、脑炎等因素导致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较少,临床疗效仍不明确,未来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旨在为所有类型精神障碍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促进家庭及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脑电波脑电强迫症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