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影像小史

2024-04-28 08:29葛栋玉
书屋 2024年4期
关键词:末代皇帝溥仪照相机

葛栋玉

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上的静园,乃末代皇帝溥仪的旧居。穿越庭院,爬上二层,向右旋至走廊尽头,先前是溥仪的书房。

在这里可以看到陪伴末代皇帝的一件件文物:笔墨纸砚,古玩字画,钟表、台灯、报纸、电话、收音机、网球拍、高尔夫球杆……中与西,传统与摩登,种种文化气息,融会交织在一起。最吸引人的是,溥仪的书桌上摆着一架照相机,皇后婉容书房里钢琴盖上也摆着一架照相机。

1929年7月到1931年11月,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曾栖居于此。溥仪搬出后,静园走马灯似的,换过许多主人。先是日本特务机关,后是国民党天津党部。新中国成立后,市总工会、天津日报社、文学家孙犁等,都曾在静园办公或居住。顯然,当年溥仪和婉容的相机,很难在书房里保存至今。眼前展示给游人的,应该是静园整修之后,依据历史记忆恢复的溥仪居住时期屋内的摆设情形。

不过,末代皇帝和皇后喜欢照相机,是中国最早的皇室摄影家,这是不争的事实。溥仪乃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位留下了大量珍贵照片的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民国政府《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退位后,仍保留“宣统尊号”,可以暂居紫禁城。这段时间,溥仪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却没有什么政务可以操持。他不仅跳舞、打球、读报纸、听广播、骑自行车,而且对照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光荏苒,影藏百年,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一睹皇后婉容、淑妃文绣、祥贵人谭玉龄、福贵人李玉琴的芳颜,许多照片都是溥仪自己抓拍的。

比如,1943年春,溥仪挑选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学生李玉琴入宫。同时,遵循清朝祖制规定,皇帝的妻妾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册封李玉琴为“福贵人”。溥仪让她站在同德殿广间内,擎托相机,按动快门,亲手为她拍摄了这张照片。

出身名门贵族的婉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能用英文与溥仪通信。她不仅喜欢弹钢琴,更喜欢摆弄照相机。现存她与溥仪的合影,基本上都是在天津拍摄的。

淑妃文绣,一生做出的惊天动地之举,就是向天津地方法院申请和溥仪离婚。此举向旧式文化发起严重挑战,对逊清皇室造成巨大震撼,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人们反而淡忘了淑妃文绣的雅趣,她也是一位爱好摄影的人,也有在宫里抓拍的照片流传下来。当她手握相机把玩之际,纯朴、天真、乐而忘忧的专注神态,如在眼前。

历史由此上溯至1876—1900年,光绪皇帝和珍妃也曾在宫中化装拍照。这就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已经改变了将摄影看作“奇技淫巧”的观念。

1903年,紫禁城里有了御用摄影师,此人名叫裕勋龄,其父为清末驻外使节。裕勋龄随父逗留法国,酷爱摄影。“1903年随父回国,带回全套摄影器具。同年进宫充任慈禧的摄影师,1905年离去。两年中,为慈禧拍摄了大量的生活照片,流传甚广。”比如,广为人知的化装演出像《慈禧扮观音》就是裕勋龄拍摄的。由此看来,末代皇帝皇后和淑妃文绣喜欢照相机,也有一点传承的因素。

十九世纪末,广州、上海、天津的照相业蓬勃发展,摄影器材也从国外源源不断输入,此时的照相机类型属于“风琴聚影匝式”。

1873年,英国医生德贞编著的《脱影奇观》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摄影术专著。书中有插图,细致描绘风琴聚影的原理。静园之中,溥仪和婉容的书房里摆放的都是国外进口的风琴式照相机,这个细节符合历史的真实。

摄影术传入中国以前,人们要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来,需要求助于画师。“当时给活着的人画象叫‘小照,画死去的人叫‘影象。后来‘照象一词就是这两个名词合成的。”然而,画像毕竟要使用画笔,既耗费时间又工价昂贵,普通人很难消费得起。上下数千年有记载的历史,确实有艺术家和雕刻家将过去很多伟大人物的形象保留了下来,但真实的影像却未能传于后世。只有在照相机发明以后,才有机会让普通人的形象也能保存下来。随着照相机的普及,不仅是皇上、皇后、皇妃,就是平民百姓,也喜欢上了照相,也能买得起,玩得起了。

1956年,天津照相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照相机,取名“幸福”牌,属于120型,结束了照相机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猜你喜欢
末代皇帝溥仪照相机
《末代皇帝》4K修复版日本重映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走进照相机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末代皇帝”配眼镜
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光线与色彩分析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电影末代皇帝的启示
最早的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