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皓 陈世鑫 金凌啸
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临床医学教育面临全新挑战[1]。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推进医学教育全方位改革的历史重任[2-3]。骨科学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外科学亚专业[4],其病变种类多样,常见病诊断方式和手术技术种类繁多[5]。骨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任务繁重,常有“重临床、轻科研”的表现,科研素养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为进一步了解骨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探索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本研究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骨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探讨其科研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以期对制定骨科硕士生科研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助益于我国医疗行业整体长远发展。
选取2023年5—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级至2022级骨科硕士研究生共69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23年5—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所有在读的2020级至2022级骨科硕士研究生。排除标准:问卷填写内容有效应答率低于90%。所有学生均为男性。69名研究对象中,年龄23~26岁,平均(24.24±0.88)岁;其中,科学学位硕士年龄23~26岁,平均(24.06±0.85)岁,专业学位硕士年龄23~26岁,平均(24.30±0.88)岁;硕士一年级学生年龄23~25岁,平均(23.50±0.51)岁,硕士二年级学生年龄24~25岁,平均(24.35±0.57)岁,硕士三年级学生年龄24~26岁,平均(25.19±0.66)岁。69 名研究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制问卷,利用问卷星扫描二维码进行无记名填写。问卷内容主要由2部分组成:(1)科研能力现状自评调查,包括发现科研问题能力、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软件运用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6大维度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从“无法做到”到“完全做到”,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自评该条目掌握能力越强。(2)科研能力培训需求调查,包括提出问题、设计课题、查阅文献、统计分析、撰写论文方面的培训需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9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将调查对象的科研能力现状自评调查结果,包括发现科研问题能力、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软件运用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6大维度共18个条目的自评得分作为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观察指标;将调查对象中选择需要提出问题、设计课题、查阅文献、统计分析、撰写论文方面的培训的比例作为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需求的观察指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2组间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发现科研问题能力、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软件运用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6大维度中,骨科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文献阅读总结能力自评分数最高[(3.43±1.11)分],对自身发现科研问题能力自评分数最低[(2.90±1.18)分]。在所有条目中,骨科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维度下的“自身能够熟练运用pubmed等工具查阅文献”条目的能力自评分数最高[(3.60±1.10)分],对“科研实践能力”维度下的“遇到瓶颈或者困难,能够及时调整研究方案”条目的自评分数最低[(2.68±1.06)分]。见表1。
表1 69名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表得分情况(分,)
表1 69名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表得分情况(分,)
科学学位硕士对于“能够发现可作为研究方向的科研问题”“能够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排除伦理、实验技术等客观局限)”“能够熟练完成文献的精读和泛读”“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研究课题”“能够熟练完成英文综述的撰写和发表”等5方面的自评分数高于专业学位硕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自评得分在不同研究生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表2 不同类型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存在统计学差异。三年级的研究生对于自身“能够发现可作为研究方向的科研问题”“能够熟练筛选与目的课题相关领域的文献”“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研究方案并列明计划”“能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研工作,并严格按计划完成实验”“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瓶颈或者困难,能够及时调整研究方案”、“能够熟练运用绘图软件展示实验数据”、“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能够解读统计结果”、“能够熟练完成英文论著的撰写和发表”等方面的自评分数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表3 不同年级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在69名骨科硕士研究生中,有62.32%(43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如何发现并提出科研问题”的培训,有56.52%(39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如何设计科研课题”的培训,有28.99%(20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如何查阅和筛选文献”的培训,有46.37%(32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如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培训,有66.67%(46名)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如何撰写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培训。
专业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对“如何设计科研课题”方面的培训需求高于科学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培训需求在不同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培训需求比较[名(%)]
三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对“如何发现并提出科研问题”方面的培训需求高于其他年级,一、二年级对于“如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培训需求高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培训需求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需求比较[名(%)]
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研究生在硕士阶段需重点掌握的核心能力[6]。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强弱是医学高校和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7]。在骨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学生一般需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并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掌握骨科临床疾病的诊疗方法,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参与课题等方式了解学科热点,开展临床或基础科研课题,撰写中文论著、英文论著和毕业论文,方能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国外的研究中,Kibble等[8]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提高研究生学习的效率,Figueras等[9]利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法发现在高年级骨外科医学生的培养中,基础和临床科研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最大获益。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将对临床医生拓展国际视野和职业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0]。因此,了解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培训需求,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薄弱环节和真实需求,可为下步制定精准化科研培训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科硕士研究生在发现科研问题能力、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软件运用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6大维度中,文献阅读能力自评分最高、发现科研问题能力自评分最低。在所有条目中,骨科硕士研究生对自身能够熟练运用pubmed等平台查阅文献的能力自评分数最高;对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瓶颈或者困难,能够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的能力自评分数最低,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1]。张杨杨等[12]人在对456名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的医学硕士进行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后发现,受调查者的科研设计能力维度均分最低,查阅和评级文献能力维度均分最高,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表明目前医学硕士研究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文献查阅能力,但由于缺乏相关课程实践,科研设计能力不足。在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应更鼓励其采用辩证思维研学文献、解析结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学位类型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存在较大差异。专业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对于“能够发现可作为研究方向的科研问题”和“能够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两个条目的自评分显著低于科学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表明专业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对于科研问题的发掘和转化能力更为薄弱。能够发现科研问题是硕士研究生自主思考、设计科研课题、进行科研实践的基础,也是硕士研究生具备科研思维的重要体现[13-14],专业学位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缺乏科研问题发掘和转化能力,将严重制约其后续的科研能力发展。除科研问题的发掘和转化能力以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阅读文献、课题设计、英文综述的撰写发表上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相比较弱势,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缺失,亟须加强。既往研究表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15-17]。一是因为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得到显著加强,但同时出现了“只重临床、忽略科研”的培养偏差,繁重的临床工作挤占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时间和精力,系统性参与科研实践的时间有限;二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相比,科研意识相对较弱、科研自信相对不足,再加上毕业所需科研成果要求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科研思维的养成和科研能力的发展。如何根据现状协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学习时间,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自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外,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也存在一定差异。三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在发现科研问题、熟练筛选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按计划完成科研实践、调整研究方案、运用绘图软件和统计软件、完成英文论著的撰写和发表等条目的自评分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培养,高年级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究其原因,高年级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且具有较丰富的文献储备,科研理论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高年级研究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不断磨炼科研思维、调整科研思路、破解研究困局,科研实践经验丰富,并已具备一定的英文论著写作经验。郝金奇等[18]对内蒙古地区某高校医学相关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其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三年级的研究生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得分较高,表明随着研究生的经验积累、经历增多、见识变广等,高年级的研究生学习能力增强,科研实践经验也大量积累,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除科研能力外,本研究还对骨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的研究生需要撰写论文培训,超六成需要研究选题和设计培训,超五成需要统计培训,查阅文献的培训需求最低。该结果也与本研究中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结果相符。蔡楠等[19]对临床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对培训需求依次为: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使用>如何撰写论文>如何快速有效收集临床数据或样本>科研设计>如何选题>如何投稿>如何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统计相关、研究选题和设计的培训依然是学生首需,与本文结果类似,提示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培训应加强以上课程。此外,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更需要课题设计方面的培训,低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更需要统计相关培训,高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更需要科研问题挖掘相关培训,提示科研培训应更注重分阶化、精准化,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开展不同课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发现科研问题能力、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等6大维度出发,探索不同学位类型、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培训需求,发现目前骨科硕士研究生文献查阅能力较强,但科研选题和设计能力不足,亟待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相比有较大差距,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骨科硕士研究生对论文撰写、研究选题和设计、统计相关的培训需求强烈,且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年级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在下阶段针对骨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培训中,应着力加强论文撰写、研究选题和设计、统计相关的培训课程,并根据骨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和年级开展精准化教学,为进一步提升骨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