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2024-04-27 04:34张烨桐
艺术大观 2024年4期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实践。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的方式,但这种传统方式受到人口流动增加和市场需求变化等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种传统手工艺,政府和社会组织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同时,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者也在尝试着将这种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创新设计、使用新的染料和材料、开拓新的市场等方式,让苗族蜡染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强调,在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技艺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坚持传统技艺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又要积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创新和开拓新的市场,让苗族蜡染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苗族蜡染;蜡染技艺传承与保护;蜡染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S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4-0-03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民间传统手工艺。苗族蜡染技艺以其独特的染色方法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008年蜡染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贵州、云南等地盛行。蜡染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隋唐时期蜡染达到鼎盛,宋代开始没落,到后期蜡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大部分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了下来。

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从古至今,苗族人民将这种技艺代代相传,通过亲自实践和互相教導来传递技艺的精髓。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苗族蜡染技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苗族蜡染技艺不断经历着传承与创新实践的过程,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对时代和市场需求的适应。

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口口相传和互相学习。从古至今,苗族人民将这种技艺代代相传,通过亲自实践和互相教导来传递技艺的精髓。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苗族蜡染技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人才流失是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难题之一。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机会的增加,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导致苗族手工艺行业中年轻手工艺人的数量减少,使得年龄结构出现失衡,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人才断层的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技艺,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苗族蜡染的起源

蜡染是苗族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艺,苗族各地都流传《蜡染歌》,地区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蜡染歌》主要讲的是一个姑娘洗布后,将布铺放在树林里,蜂蜡滴落在布上,染布时蜂蜡部分保留白色,由此发现蜡的防染作用。蜡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同时都和苗族祖先蚩尤相关。一种说法是涿鹿之战后,蚩尤的尸块长出了枫树林,由此产生了“枫液做防染剂”的方法;另一种说法是蜡染最早是对于铜鼓上纹样的摹取,后期发展成蜡染[1]。

三、苗族蜡染的基本原理与纹样风格

(一)蜡染技术的基本原理

蜡染制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蜡的防染性。在绘蜡的过程中把合适温度的蜡液用蜡刀绘制到天然布料上,使其具有封闭作用。在后期染的工序上,封蜡的部分保持白色,而不封蜡的地方因为染料的颜色而变色,一般蜡染用蓝靛进行染色,最后的作品整体呈现深蓝色,封蜡的地方渗透不进去,就会保持天然布料的原始颜色。通过控制蜡液的温度,对颜色的深浅变化和冰裂纹的细密程度呈现进行把控。

(二)苗族蜡染的纹样风格

苗族蜡染作为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其独特的纹样风格是其鲜明的特色之一。苗族蜡染的纹样风格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苗族蜡染的纹样风格多种多样,以自然界的花鸟、动物、植物等为主要创作元素,同时还融入了苗族人民对生活、劳动和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表达。纹样的构图丰富多样,有的纹样呈现出对称的几何图形,有的则采用了象征性的图案,如阳文、阴文等。这些纹样通过线条的勾勒和颜色的运用,表达出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苗族蜡染现主要分为榕江型、丹寨型、黄平重安型、安顺型、织金型和贵定型。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从中原地区向南迁徙,大部分在贵州。榕江型蜡染造型粗犷,大部分是昆虫纹样,其中以蜈蚣纹样和蝴蝶纹样最为突出。榕江型蜡染纹样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极富抽象美,表达了苗族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拜。丹寨型蜡染以鸟纹为主,被誉为最后一个鸟图腾的部落。丹寨型蜡染纹样造型粗犷,生动活泼,同时还有程式化的几何纹样和窝妥纹受到许多人的喜爱。黄平重安型蜡染,做工精细,间隙小,图案精密,构图饱满,以太阳纹、窝妥纹为主。安顺蜡染主要以套色蜡染为主,多次封蜡,多次染色,工序繁复,色彩丰富。织金型蜡染夸张变形以蝴蝶纹和花草纹为主要纹样,繁杂中又舒展以对称式构图为主。贵定型蜡染以几何细腻花纹以及变形的花鸟纹样为主,构图以方形和菱形为主[2]。

四、苗族蜡染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意义

(一)苗族蜡染的价值意义

苗族蜡染作为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苗族蜡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苗族蜡染通过纹样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崇敬,以及对生活、劳动和宗教信仰的积极态度。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社会认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苗族蜡染是苗族传统技艺的珍贵遗产,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技艺。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烦琐的步骤,包括准备、绘图、涂蜡、染色和脱蜡等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艺人的精湛技艺和耐心细致。苗族蜡染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是苗族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最后,苗族蜡染作为苗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智慧、技艺和审美观念,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同时,苗族蜡染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的技艺,对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二)苗族蜡染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分析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少数民族手工业的振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了主要目标。该文件提出,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传承活力将明显增强,工作制度将更加完善,传承体系将更加健全,保护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国际影响力将显著提升,并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到2025年,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工作制度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将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进一步发挥服务当代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少数民族了解和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手工业,提高经济收入。这不仅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让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为少数民族打开了新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这些措施的推行,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苗族蜡染传承现状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客观原因来看,导致苗族蜡染传承困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市场大量替代品。随着化工纤维和电脑印刷技术成本的下降,替代品对蜡染市场造成了冲击。现代电子印刷技术可以批量生产,甚至在一些原本由蜡染制作的生活用品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苗族老人已经开始转向购买简单方便的现成印刷蜡染布料,而不再制作和使用手工蜡染产品[4]。

2.苗族失去封闭环境。蜡染技艺在过去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代代相传的。然而,随着交通的发展,苗族人不再局限于大山中。在物质匮乏的贫困时期,人们利用蜡染技艺自给自足。然而,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许多苗族人选择放下手中的传统技艺,转而购买便宜的现成品。

3.蜡染人才匮乏。随着青少年上学和中年人外出务工,苗族传承蜡染技艺的人逐渐减少。许多技艺只有老年人掌握,甚至一些传承人已经年事已高。在丹寨等地,街上除了上下学的孩子,几乎看不到年轻壮年的身影。外出打工的人增多,留下来专注研究传承蜡染技艺的人减少。

从主观原因来看,工艺烦琐,耗时长。蜡染工艺除了一笔一笔地画蜡之外还需要反复地染制与氧化,不能机械化制作,成品少,时间长。替代品的产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降低时间成本购买现成品。

针对苗族蜡染传承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促进。

1.政府支持和宣传。政府可以加大对蜡染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苗族蜡染传承人继续坚守传统并发展创新。

2.教育和培训。将蜡染艺术纳入教学课程中,培养年轻一代对蜡染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传授蜡染技艺,培养更多的人才。

3.旅游产业和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苗族蜡染文化,扩大蜡染作品的受众。此外,可以促进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提高苗族蜡染的国际影响力。

五、苗族蜡染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应用

(一)苗族蜡染艺术在现代的创新与实践

蜡染艺术在现代的创作设计与实践应用中有着与传统蜡染许多不同的特点,从部分的小众艺术,满足苗族人对于图腾的崇拜信仰到现代的迎合大众审美。现代蜡染的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主题创新、材料创新、技法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5]。

比如,主题创新,即蜡染题材跳出固有纹样,结合其他文化,增强文化多样性,根据现代审美需求、市场需求,创作出具有现代感、时尚风格、地域特色的主题。例如,蜡染工艺画的动漫人物、风景画、国画等作品。将传统苗族蜡染主题元素与现代的图案花卉动物纹样结合,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

(二)苗族蜡染艺术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苗族蜡染艺术的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苗族蜡染自身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技艺宣传让蜡染有了更多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提高了蜡染的市场需求。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度提高,更多人更加偏爱手工制品,也让蜡染有了更多的受众。

苗族蜡染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第一,竞争激烈的市场。蜡染的发展,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提高蜡染的质量和蜡染的受众度,增加周边产品,拓宽蜡染的销路。第二,蜡染的技术问题。蜡染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增强蜡染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学习,进而提高蜡染作品质量,提高蜡染手工艺者和传承者的就业率。第三,加强品牌建设,即提高品牌宣传力度和品牌知名度,让更多人通过品牌、作品等了解其文化。

六、结束语

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苗族蜡染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而且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手工艺品日益受到青睐,苗族蜡染技艺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尽管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许多苗族传承人已经走出深山,学习汉语,并接触了其他文化知识。他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而且还以自己的方式传播苗族历史文化。通过将蜡染传统技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将苗族蜡染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苗族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技艺——苗族蜡染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青林海.苗族与蜡染工藝探源[J].贵州文史天地,2000(06):50-52.

[2]胡维汉,马正荣.贵州苗族民间蜡染[J].装饰,2003(09):39-41+56.

[3]王天凤.苗族蜡染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4]杨文斌.苗族传统蜡染[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5]李骏.蜡染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设计及其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4):142-143.

作者简介:张烨桐(199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术学、民族民间美术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