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打破,西方的文化与艺术涌入中国,中国渴望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中探索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当代艺术在此形势下不断探索前行。中国观念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雏形;到了90年代,受西方多种艺术思潮传入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高峰;进入21世纪后,观念艺术则呈现出开放式及多元化的面貌。观念艺术虽然是舶来品,而且发展迅速,但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已经出现多种观念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用现成品或其他艺术门类来重构对艺术的理解与创作,并赋予了艺术基本观念新意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观念艺术;当代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4-00-03
一、观念艺术的历史语境
中国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经历着与以往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情形下,开始进行不断尝试。随即1979年的星星美展,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启明星空,星星艺术家开始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独具创造性,并且艺术作品直击社会问题。此后到来的85美术新潮,新生艺术家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新兴的艺术形式纷纷涌入中国,加上文化热,出现了大批前卫群体,传统的观念及方法不断被冲击,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生产力,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性发展时期,不论在国际现实方面,还是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艺术作品必然会因社会现实和政治体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移情结果。
在中国,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强调的,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变化、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背景这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观念艺术也是如此。西方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想及理论传入中国,像立体主义外在的艺术形式需要艺术家内在的思想与观念作为支撑。现成品作为艺术作品展出,极端地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欣赏习惯,人们已经无法得到直观感知,只能去思考艺术品所隐含的观念。1969年约瑟夫·科苏斯发表了《哲学之后的艺术》,认为“从杜尚开始,所有的艺术其本质都是观念艺术,因为艺术存在于观念之中。”[1]此外,解构主义使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的艺术思潮等,都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先锋艺术家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观念艺术的产生。
二、观念艺术的滥觞——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术运动是充满理想的,出现了诸多美术团体,如无名画会、星星画会、野草画会等。在这一时期,艺术家想要放弃传统的主题语言形式,试图获得某种解放。
8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运动持续发酵,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森达达在1983年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四十一周年——全国美术工作者会议暨美术成就展上,为中国观念艺术进行大胆的尝试,此次展览的艺术作品大多切合主题,而森达达用艺术的观念改变了蜂窝煤原本的属性,他认为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到来。
观念艺术在中国正式进入大众视野,通常被看作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罗伯特·劳森伯格作品国际巡回展,观念艺术逐渐被大众所认识,特别是在此次展览之后,艺术家开始尝试观念艺术创作,中国出现了最初的观念艺术形态。
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打破,艺术本身占据主导,不论艺术创作的形式或语言都开始为艺术本身而服务,为中国观念艺术开辟了新鲜土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带有观念性的艺术作品,如1985年山西七人现代艺术展,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此时的装置艺术多是以现成品的挪用为主;如1986年“池社”成员所作《作品一号——杨氏太极系列》,废报纸变成十二个高达3-4米写有太极术语的太极拳人形图;如1986年冬天在北京大学进行的行为艺术《观念21》,艺术家进行行为表演时或用布包裹,或互相涂色,或呐喊,或产出波普标语。但是,这些作品虽然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存在观念性,但是这些作品实质上是用更贴近非寻常的艺术类型与题材来打破原有的状态,而非进行观念艺术创作。然而,将观念转化作为媒介进行艺术观念呈现时,观念艺术才真正得到构建,如徐冰在1987年便开始进行创作的《天书》,作品中的每个字没有一个可以释读,更没有可以进行交流的文字,从中读不出任何内容,每个被割裂又重组的汉字变成纯粹的视觉符号,原本熟悉的汉字变成无比陌生的“天书”,徐冰正是打破观者牢固的记忆以及过往经验,在观者恍惚之际将艺术观念输入:阅读习惯是一成不变的吗?象形文字与更原始的记忆复苏了。
一直到80年代末期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此次展览让观念艺术在艺术评论界得到关注。“89现代艺术大展”中的艺术作品形式已经开始脱离绘画,以观念艺术为主导来表现各种综合形态,肖鲁用特殊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张念在角落里放置草窝孵蛋;黄永砯采用现成品的形式进行“洗书”,是对绘画、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作品将中西文化放入洗衣机洗两分钟,洗衣机成为“思考者”,用现成品与行为组合的方式,对当下的文化热与中西间的艺术论战进行了巧妙回应。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不仅呈现出多元的艺术形态,而且表现了多向的精神分散。展会最大的特点便在于想象与直觉、理性与感性、意识和潜意识的拉锯。实际上这次展览中的艺术品更多的是源于艺术家的精神诉求,以及独立的、个人的价值。此外,观念艺术在这一阶段开始酝酿,内容与形式不再对立,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即:艺术是什么?艺术家也逐渐产生了一种意识,西方现代艺术已經潜入创作中,但似乎没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这是不可行的,加之已经存在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艺术家开始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与中国本土化的联系。
三、观念艺术的转折——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的观念艺术是存在明显区别的。新一代的观念艺术家放弃了之前那一时期艺术家的“前卫”,“他们非常经验性地关注其自身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密切审视。”[2]
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宏大叙事消解了,一些艺术家在国外发展,并且进行中国与他国艺术经验的结合,观念艺术作为创作的方向,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开拓了道路,同时促进了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然而,90年代初,国内对此的普遍接受度较低。在此环境下,艺术家开始另寻出路,转向画家村或地下室进行艺术创作,这时更需要的是一种私人经验、日常经验,强调个性化,个体意识,因此开始表现客体零距离以及日常叙事,不再像80年代强调宏大叙事的观念表达,这种变化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追其根源其实表现的永远都是它背后社会、文化、心理的外化传达,可以说中国观念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扎根。
这一时期艺术家已经开始擅长用现成品、装置、影像、行为以及运用多种媒介等方式进行个体观念艺术的创作。观念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观念艺术在后期已经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如1993年,朱东发的行为艺术《寻人启事》,在他的观念里,没有什么是能够确定的,永远无法预知即将发生的事,艺术也是这样,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发生,需要艺术家去发现,但是艺术家也不能确定什么。他以个人为主体,用自己的身份张贴寻人启事寻找自己。
特别是到了90年代由于中国与国际交流频繁,思想解放,经济繁荣,装置艺术发展迅猛,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并不受限于艺术门类与材质,极大地拓宽了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谷文达的装置作品,通常运用肢解的水墨与书法来挑战正统,代表作品有《碑林·唐诗后著》,这一作品谷文达自1993年开始创作,每一块碑文都是一首中国唐诗的四种翻译,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引出不精确,甚至无法翻译的本质问题,但艺术家试图传达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什么的观念。如1998年,蔡国强在纽约展出的《草船借箭》,这一带有中国符号的艺术作品在展厅中与其他装置作品格格不入,更像是一种侧面的侵入物。蔡国强的观念是质朴的,他用中国传统故事进行独特的暗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观念艺术家开始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艺术的结合,探索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面对发起于西方的当代艺术,中国快速吸收进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中,难免会出现西方的影子,当已存问题被认知,中国当代艺术家就尝试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元素来阐释观念。与此同时,艺术界吸引来诸多批评家参与进关于观念艺术有何意义的讨论中,理论为实践打下基础,助推后来中国当代艺术走向高峰。
四、观念艺术的突破——21世纪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与国际的交流愈加密切,无论在政治政策上,还是大众文化上,对当代艺术都有了更高的接受度与包容度。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展,势必为观念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当代艺术市场也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与环境。中国的观念艺术不再像从前那般极具情绪的表达,而是偏向于理性创作,并且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此外,国内的美院、艺院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要,开设了相关专业,为中国观念艺术的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观念艺术的价值往往并不在外在的给予,而是源于内在的哲学呈现,即如何将一种约定俗成的物质进行转换,赋予其全新的美学观念与艺术生命。故而,在观念艺术中,语言即观念,观念即语言。”[3]如果回归到哲学,对杜尚的作品《泉》的讨论是无法回避的,他推翻柏拉图的“艺术即摹仿”,来到了柏拉图的理想世界。杜尚采用“拿来”的方式,改变随处可见的小便池的物理形式,艺术不再是模仿自然的结果,而是赋予了艺术品新的内涵。在21世纪,同样有一些艺术家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走向理念世界。如展望2003年的作品《都市山水》,采用日常生活中不锈钢餐具作为主要创作材料,搭建起现代化大都市,用艺术观念改变了不锈钢餐具原有的属性,藝术家通过真实的劳动创造了“无用之物”,不足为奇的锅碗瓢盆化身为雕塑作品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与精神震撼。如欧阳春在2019年的个展《凡夫俗子》中,将废弃的无用旧物进行重组,这些装置作品被转换为时间的重量与生命的痕迹被留存,用艺术作品反观现实承载记忆的场域。如2022年,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生林奇所展出的作品《意识场域·形态共同体沉浸式发生厂》,用数字化媒介消解了人们对物的固有感知,通过观念、图像及装置将人的意识及万物的图景转化成可感知状态。毫无疑问,观念作为艺术的源泉,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标准,改变了观者对艺术的见解。艺术家用现成品或其他艺术类型来重构对艺术的理解与创作方式,其中的艺术内涵与精神性,赋予了艺术的基本观念新的意义。同时,观念艺术作为破旧立新意识的体现,日渐受到推崇,并且逐渐被主流所接受。
五、结束语
从85新潮至今近四十年的时间,各种艺术形式如泉涌,观念艺术是其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当代观念艺术自产生起,就在一条模糊的道路上进行自主探索,希望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占有立足之地。宽泛来讲,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表现,艺术作品的意义都围绕艺术作品和受众展开。中国观念艺术的形成一方面受当下时代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家对个人、对艺术进行的深刻反思。艺术家逐步在探索艺术是什么?艺术到底应该怎么做?观念艺术是否有个标准?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由抽象到现成品到不局限于任何形式的表现,不管经过多少阻碍,中国当代艺术家未曾停止对观念艺术的探索,并且一直在寻找着新的物质媒介,来拓宽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繁荣之下的无限可能性及观念艺术的可能性。对于国际而言,中国紧紧跟随国际艺术步伐,尽管其中存在较大差异,但已然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了国际艺术之林,观念艺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通过身体的行为,还是实物的装置来传达观念,现已受到了广泛认可,这无疑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于国内而言,最重要的是,观念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它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的艺术观念,使艺术冲破了传统的束缚,颠覆了对艺术的定义,拓宽了艺术表现的途径,艺术表现方式被丰富,越来越多的大众能够参与到艺术中来,艺术家能够通过观念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指出现存的问题。此外,观念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反叛精神和哲思,不仅在当代艺术中,乃至在今后的“未来艺术”中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凎.观念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卫.观念艺术在中国[J].艺术工作,2022(04):34-36.
作者简介:太佳硕(1997-),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当代艺术思潮与艺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