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琢玉:“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研究

2024-04-27 17:31劳谊杰方应连
教育家 2024年10期
关键词:校本双减素养

劳谊杰?方应连

杭州市发源的良渚文化是玉文化的代表之一,玉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二中学以此为载体,提出“匠心琢玉,厚德成器”的教育理念,重塑“琢玉课程”。积极推进课程的校本化演进,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与表达,建设与实施特色课程“三化琢玉”:平面化,即有教无类,保证国家整体要求和学生普遍需要得到落实和满足;立体化,即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区分培养层次,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融合化,即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学校确立生本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和顶层设计,形成校本化“三化琢玉”课程体系,构建校本化拓展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人,提升教师的课程力,提升学校课程研究和实施能力。探索出一条从基于生本、顶层设计、“琢玉”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管理到课程优化的技术路线,同时为课程提供制度保障、质量保障、师资保障和动态管理保障。学校始终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专业水准,期望学生修身立德,培养自身“玉”的品质,成为一个全面而有个性的、饱含家国情怀的人。

以“四重建构”推动教学改革

重审课程目标。一是目標导向,从收获当下到着眼未来。要从重视成绩向重视能力与素养转变,旨在恢复教育生态。二是内容设计,从一盘散沙到有机整合。重塑课程,形成体系,精准发力。三是学习方式,从由外而内转向由内而外。四是设计思路,从学科独立到交叉融合。在学生心中深植创新的“星星之火”,使之养成全面思辨、大胆质疑的思想品质,鼓励开设学科融合类课程。

重塑课程体系。学校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理解和表达为:品玉润德(富爱心、健体魄、尚儒雅),守玉践行(讲规则、勇担当、擅协作、重实践),尚玉承文(厚学识、兼文艺、懂传承、有情怀)和循玉创智(会学习、能创新、具灵气、向未来),并以此重塑“琢玉”课程新体系。

重研课程实施过程。一是重视学生需求,以生为本设置拓展课程。二是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实施拓展课程。三是注重学生体验,深度浸润开展拓展课程。以品玉润德系列课程为例,学校打造特色项目“清风栖溪园,廉洁润心田”,注重沉浸式清廉教育,将清廉文化和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学生的内心。四是着眼学生潜力,学科融合创新拓展课程。以守玉践行系列课程为例,将清廉校园课程有机融入学校整体课程。五是发挥学生能力,自管组织协管拓展课程。成立学习拓展课程学生自管会,协管学校拓展课程的开设和开展。自管会负责课程需求调查、课程满意度调查、课程开设过程监督检查和课程开设周反馈等工作,是拓展课程开设和开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重建课程评价。第一,要重视多元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到拓展课程评价中,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第二,重视个性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所有孩子的发展,及时给予他们反馈、评价和鼓励。第三,重视教师评价,教师的思想认识程度和课程力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重视并做好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评价、反馈与奖励。第四,创新校本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用雷达图的形式展示,评价学生全方面能力素养的水平以及个人成长的轨迹。用星级表彰学生,在奖项称号上校本化,如美玉少年、玉德少年等。

师生共发展,点亮文化传承之灯

促进学生素养增强。“三化琢玉”校本化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兴趣,推动其爱好特长的发展,增强其感受不同类型美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态度习惯,促进其提升综合学习素养。在沉浸式、融合化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各种能力和素养。在作品展示和介绍过程中,不但动手能力得以锻炼,组织和语言表达、交流等能力也获得长足进步,全面增强了自身文化修养与综合能力。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拓展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发拓展课程,教师可以自主决策,为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与学生一同学习拓展的知识、技艺、文化内涵等,专业素质得到长足的进步。教师特别珍视学生在拓展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欣喜、激动、疑惑的瞬间,当学生的全面素养获得提升时,教师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获得学习体验、培养积极思维、享受成功的充实生活,这也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激励其积极参与,感染其探究热情,激发其实践活力。

营造学校青春氛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充分点燃了校园的青春氛围。每当课程开始的时候,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课后空余时间,走廊上充满了学生兴奋的讨论声,每一次展演和展示活动之后,学生都充满了自豪。整个校园洋溢着满满的青春气息和积极上进的态度,这才是校园应该有的模样。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舞龙、舞狮、滚灯、琢玉社、油纸伞等拓展课程,学生接触并了解传统艺术,让优秀传统技艺通过校园得到一定的传承,也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走入拓展课堂,学生们以熟练的技能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埋入他们的心底。传统工艺原来是师傅亲手传授给徒弟的技艺,现在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浅显易懂的课程,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联合国专家到学校参观时,对学校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对拓展课程开设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决心。

以反思持续精化“琢玉”

思教师:如何更高远、更有力?拓展课程的建设需要师生、家长共同协作配合,为教师和学生“减负”。作为拓展课程建设者,如果自身的拓展知识根基较浅,底蕴不深厚,则难以自身魅力使学生信服。要让教师认识到拓展课程的开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途径,不能唯分数论,这是拓展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开展的必要前提。

思组织:如何更高效、更创新?学校要反思是否可以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在科学需求调查和纪律检查等方面有所参与,真正的课程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等方面基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参与。要使拓展课程的组织更高效、更创新,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路径之一。

思课程:如何更开放、更乐学?学生知识的习得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变教为做,实践中的习得往往是最生动、最有效的。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教师应以学生的权利为首,或许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可以在这些方向做出新的研究和努力。

思视野:如何更丰富、更开阔?我们在研究拓展课程重塑的同时,也在理性反思:当今“互联网+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其真正应用到教育中,很可能会流于表面,或者仅应用于基础课堂。如果学校能够开拓视野,利用这一契机将其应用于拓展性课堂,就能将其转变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或许能为拓展课程的实施提供一种新思路——合理配置传统与现代教学资源,融合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校本双减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