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解读

2024-04-27 15:41张建国胡苗
新阅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读物团体分级

张建国 胡苗

2023年3月,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编制的《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正式颁布,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承担该标准的后续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实验室对包括出版发行人员、家长、教师、阅读推广人在内的各类人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对有关团体标准的核心要点进行解读与分析。

● 分级阅读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分级阅读的定义有很多。虽然描述方式不同,但是大多都涉及“儿童起点”“图书匹配”“阅读指导”这三个要素。

在团体标准文件中,分级阅读的定义为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儿童的阅读素养发展水平,提供适合不同儿童阅读需求的系列读物,并提供阅读过程指导的一种阅读策略。这个定义中,谈到了影响阅读教育的三个变量,一是儿童自身水平,二是图书阅读难度,三是阅读指导方法。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把儿童视为自变量,书和指导视为因变量。其中,身心发展规律是指具体年龄段儿童的群体特点,阅读素养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自身的个体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一个儿童的阅读起点。分级阅读强调,给儿童读什么书、用什么方式指导,都要根据儿童的起点来决定。分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匹配,让每个儿童都能找到自己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在原有起点上,匹配适宜的图书和恰当的指导,得到支持和发展。

分级阅读是一种策略和过程,一个根据儿童阅读起点,动态匹配读物和阅读指导方法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就需要一套度量儿童阅读能力、图书阅读难度的尺子,这个尺子就是分级阅读标准。

● 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框架的制订原理

从根本上讲,儿童阅读能力是一种自然成长和教育干预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结果客观化、合理化、规范化,形成阅读能力框架及内容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和任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行为主义倾向于把学习定义成“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强调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中,鲍尔(G.H.Bower)和希尔加德(E.R. Hilgard)对学习的定义更进了一步,加入了“行为潜能”的变化。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则直指本质,强调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性能”的变化,并在《学习条件》中强调了学习结果的复杂性,开展了分类研究,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随着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的变革,1956年,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风靡全球,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在认知领域,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习结果描述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维度。他的学生安德森,将其最终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准确界定了学习结果的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

在研究团体标准的初始阶段,我们广泛借鉴了加涅、布卢姆等人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又参考了学习行为模式的描述,建构了儿童的阅读素养系统(包含阅读能力系统)。在阅读能力系统中,我们沿用了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对于阅读能力的分层命名方式,基于语文课标的本土化研究,融通了PISA、PIRLS、NAEP的阅读能力框架,最终形成了四个层次、13个维度的阅读能力框架。

在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从实践需求出发,将阅读能力框架的研究成果编写进标准中,最终形成了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体系。该体系在国内及未来的教育培训、阅读课程开发、阅读能力测评、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研发价值。

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体系是本土原创,又有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与融通,填补了国内儿童阅读能力研究的空白。

● 团体标准等级划分依据

从国外经验来看,分级阅读标准通常使用字母、具体数值或数字来划分等级。我国的团体标准选择用年龄段来划分等级的依据如下。

一是按年龄分级与现阶段的相关教育部政策文件保持一致。团体标准是以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文件为政策依据进行编制的。为了在内容上与政策文件的表述形式保持一致,使用习惯上与传统儿童读物的分级配给方式保持一致,制定标准时最终选择以年龄段进行等级划分,围绕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五个年龄段进行具体描述。因此,在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的起步阶段,按年龄分级与当下的相关政策匹配度更高。

二是字母、数字、色彩、年龄段等划分方式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划分等级。团体标准用年龄段来划分,由于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环境还不成熟,例如严格按标准编写的分级儿童读物还没有广泛出现于市场,相关的分级阅读智能平台还未研发,灵活运用的技术支持和资源环境还都不成熟。因此按照难度等级标准运用,在目前不易实现。现在按年龄来实施分级,分级出版物数量逐渐丰富,中文分级阅读标准得以广泛运用,相关技术服务加紧实现,也可为转化为数字等级描述做好准备。

● 团体标准的指导功能

团体标准有两种作用:一是指导行动,二是激发创新。标准会不会固化而限制图书出版发行和教育工作?一些业内人士有这样的疑问。图书创作中,有很多要素需要考虑,且要素间存在相互联系。标准中呈现的核心要素,能够启发作者联想到更多的相关要素,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自己的作品,激发创作思路和灵感。团体标准提供一個方向上的参考,广大出版发行行业和教育行业的工作者可作为一个图书分级和教育指导的基本依据,应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况,结合已有的图书资源、教育对象群体或个体的实际情况而运用。

例如,在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方面,团体标准提出了儿童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框架体系,以及翻阅能力、读图能力、字形感知、略读能力、指读能力、访问检索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比较分类能力、形成解释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演绎推论能力、评价反思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的具体指导目标。以上这些能力让阅读能力有了具体的衡量指标。阅读指导者结合具体的图书和儿童的阅读学习需要,从中选定要进行指导的阅读能力维度,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互动活动,从而验证儿童是否达成了这些能力指导目标。

● 团体标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分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十八个基本要点。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延续了《纲要》的核心精神,“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无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还是《纲要》《指南》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尽管在表述方式上不同,但是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甚至大学阶段,我国的教育目标始终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人的各方面素养的协调发展。

● 分级在实际操作中的尺度把握

在研讨中,一些专家和教师会提出:有必要进行分级阅读吗?分级后,儿童只读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是不是反而不利于提升阅读能力呢?低于或高于其阅读水平的书就不能读吗?

首先,分级阅读强调根据儿童阅读起点推荐与之相适应的读物,但这不等于“消极匹配”,不等于提供的读物对儿童都毫无阅读难度和挑战。实践操作中,不能把恰当的读物推荐与教条匹配混淆。恰当的读物推荐,是在一个适宜的阅读难度范围中推荐读物,给儿童提供一定阅读难度和挑战的推荐是动态的,是要根据儿童阅读起点的发展变化动态调整的。

其次,分级体系是标准化的、阶梯性的,在实践操作中是灵活的。比如阅读能力提升较为迅速的儿童,只要其不存在严重的阅读理解障碍,可以“跨级”进行图书推荐。对阅读能力起点较低、发展较慢的儿童,可以适当“降级”进行图书推荐。分級阅读的三个变量“儿童、图书、指导方式”,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僵化死板的,而是相互协调、影响变化的,任何一个变量的提升或降低,都可以影响整个阅读过程。因此,要根据儿童阅读起点,灵活、动态地去推荐适宜等级的读物,采用适宜的阅读指导方式。

也有人提出:既然实践中要灵活分级,那分级还有必要吗?答案是确定的。如果把分级阅读比喻成去健身房锻炼体能,器械的重量和训练强度有一个量化级别,锻炼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逐渐加码,体能才会逐渐提升。分级阅读的价值也体现在循序渐进上。只有分了等级,才能实现难度的逐级提升,正向提升阅读能力。在没有分级标准前,给儿童提供的读物往往是难度等级参差不齐、混乱无序的。这也造成很多儿童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抗拒阅读。分级阅读对儿童而言,有据可循。对幼儿园及小学教师而言,指导教学有了具体指标来参照。

● 分级阅读标准化与教育个性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促进不同类型、不同生长优势的儿童共同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性和个人经验性。因此,对于儿童的阅读教育,我们可以采用分级阅读标准进行图书阅读难度和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准化建构,标准化是相对的普适性标准化,而非绝对的标准化。

从本质意义上说,分级阅读的使命,就是借助标准化来支持儿童阅读的个性化指导,就是帮助每个儿童个体,找到适合其自身阅读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就是通过指导儿童选择难度适宜的图书,采用适宜的阅读指导,帮助儿童“跳起来摘桃子”,找到其个性化的阅读发展区,借助个性化书单,采用个性化指导,促进儿童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发展。

团体标准通过对分级阅读读物的分级要素的界定,通过对读物的标准化分级,构建图书阅读难度的阶梯体系,构建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的阶梯发展体系,为儿童阅读教育提供推荐性指南和标准化建议。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指导阅读教育工作,但不以强制标准将教育指导的个性禁锢。建议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儿童阅读指导过程中,能根据儿童个体的实际阅读能力水平发展情况,灵活提升或降低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根据儿童个体差异,灵活提升或降低图书的选择标准和阅读能力指导训练标准。

作者张建国系阅读专家

胡苗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秘书长

猜你喜欢
读物团体分级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