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秀 吴方卫
经济增长规模决定消费需求规模。在经济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倾向改善,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上海的战略定位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三个大市场。从上海自身市场潜力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绝对数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资性收入是拉动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经验数据表明,工资性收入增速与GDP 增速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可推测,上海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空间。从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看,进入21 世纪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全国人均GDP 均快速增长。其中,全国及浙江省、江苏省人均GDP 均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品质要求提升,人口规模效应和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可以很好地支撑乡村旅游、母婴康养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上海启动构建了水稻、绿叶蔬菜、鲜食玉米等10 个产业技术体系,累计设立277 个专业组、308 个综合试验站。同时还建立起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截至2022 年,共有137 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公开平台实现转化交易,累计金额达1.7 亿余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科技“点上攻关”为主,忽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缺陷。从全市技术创新水平看,21 世纪以来,上海市专利授权量几乎呈指数型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9.78%,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比最高,约为67.40%。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的创新主体。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海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先后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形成了“一园四区一基地”的乡村产业规划布局,为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上海立足大都市资源禀赋,积极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探索形成了多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智慧农业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转型、技术进步的成果,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以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如上海土是宝智慧农场。二是全产业链模式。该模式侧重农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发展,一般以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农业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为组织形式,如清美的“全产业链数智化”模式。三是要素驱动模式。以都市先进生产要素为驱动,加快城市社会性服务快速渗透到乡村,推进城乡之间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城乡要素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如盒马鲜生的资本要素驱动型和奉贤区“三园一总部”的土地要素驱动型。四是新业态衍生模式,以农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横向延伸的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高新技术等其他产业功能互补,实现农业多功能拓展,如花开海上生态园和山阳田园民宿。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两个共性特征:一是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大幅下降;二是城镇化率明显上升。目前上海正处于这两个重要趋势中。2019 年,上海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6%,比1990年下降了29.17 个百分点。这表明相比于全国,上海已率先步入“人地矛盾”趋于缓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新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上海城镇化率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22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89.3%,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基本持平(美国83%、德国77%、日本92%)。这表明,上海市已经具备城乡一体化的人口空间布局结构。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结果表明,2007 年以来,农业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融合度最高,其次是旅游及相关行业,信息传输和科技两大类技术服务与农业的融合度较低。基于熵值法的测算结果表明,2011 年以来上海市乡村产业融合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农业技术渗透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服务业融合、农业新业态培育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水平明显较低。这说明上海市休闲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化组织联农带农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工资率差距将逐渐缩小或趋同。以美国为例,1960 年农场的平均收入为3228 美元,同期城市居民收入为5940 美元。经过30 年发展,1990 年美国农场收入大致与城市持平,此时美国的城镇化率为75.3%。数据显示,美国和法国的农业劳均生产率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关系,日本和韩国在城镇化率达到80%时,其农业劳均生产率大致为2 万美元左右,但上海市在城镇化率超过80%以后,农业劳均生产率依然长期处于5000-6000 美元。这说明上海市的农业产业效益与城镇化率不相匹配的问题相当突出。
上海各级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各类财政补贴水平是全国最高的,2020 年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169.3%,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但是,高水平的农业补贴并未带来农业的高产值。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占比略高于苏州市,远高于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然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高于苏州市和日本、荷兰和美国。可能的原因是,农业兼业化程度高、土地经营细碎化导致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难以达到规模经济。
一是紧扣“现代”定位,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智能化。在基础环节,依托生物技术,提高农业用地产出效益;在生产环节,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克服农业“靠天吃饭”的弱质性;在销售环节,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广“基地直供”营销新模式。二是紧扣“都市”定位,以要素互动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既要充分发挥大都市市场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参与农业实践,又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示范引领,促进农业增值增效,还要以财政补贴撬动社会资本,拓宽乡村产业资金来源。三是紧扣“高品质”定位,以服务精准化塑造休闲农业品牌。可以瞄准细分市场消费主体,提升休闲农业吸引力,还可以以休闲农业品牌建设,提升乡村产业效益。四是紧扣“功能”定位,以资源禀赋确定产业融合路径。各个涉农区乃至各个村镇要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依据自身功能定位,确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