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助力松江乡村产业振兴

2024-04-27 23:59石国忠
上海农村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松江区绿色食品农产品

■石国忠

松江区绿色食品发展起步较早。本世纪初,仓桥水晶梨、佘山水蜜桃等松江特色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松江区抓住机遇,把发展绿色食品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食品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从2016 年的1.6%迅速提升到2020 年的47.53%,排名全市第一。截至2023 年12 月,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获证企业91 家,证载产量9.62 万吨,绿色食品认证率49.03%,已连续四年名列全市首位,绿色食品产品数145 个,种植业面积覆盖率83.24%,面积13.8 万亩。2020 年上海松林食品集团田园鲜猪肉8 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上海松林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沪上首家绿色食品生猪企业。

“十四五”期间,松江区把追求高质量发展作为绿色食品工作的新目标,通过加强证后监管,强化主体责任,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着力在品牌宣传、市场拓展、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松江绿色食品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发展成效

绿色食品基本属性体现为绿色、优质、品牌三大要素,“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建立了产地到产品的系统标准体系。

(一)提高标准化、组织化程度

绿色食品认证要求生产主体达到一定规模,做到按标生产,实现全程质量控制且产地环境符合标准,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提高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松江区普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蔬菜、水果为主的23 家企业(合作社)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由其自主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以稻米为主的67 家企业(合作社)与774 户家庭农场(农户)签订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由生产主体约束指导签约家庭农场(农户)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两种方式通过绿色食品这个纽带,提升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综合措施,整合形成集约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提升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水平

目前,有效的绿色食品标准达143 项,从农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后加工、检验检测、储藏运输等整个生产环节进行明确规范,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区制定实施了水稻、仓桥水晶梨等8 个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农业投入品实行绿色农资实名制一体化运营,规范开展绿色农药采购、销售、连锁配送、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等管控服务,提升绿色农药管控实效;充分发挥“神农口袋”“沪农安”档案监管系统作用,电子化追溯做到全覆盖。目前,松江区绿色食品产量达9.62 万吨,占全区农产品年产量50%。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中,松江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得分88.24分,位列全国第一。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

一是在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上,松江区建立了“松江大米”和“松林猪肉”两条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50 家“松江大米”企业及松林食品集团“田园鲜猪肉”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大力推动农业企业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绿色大米、品牌大米”转变,从“卖品牌猪肉”提升到“卖绿色品牌猪肉”。组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联合体带动销售优质水稻6 万亩。二是着力培育优质品牌,鼓励商标注册、品牌策划、参展会商、农产品评奖等活动,“松江大米”“仓桥水晶梨”“家绿草莓”“松林猪肉”等农产品品牌成绩斐然,屡获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及各类展会竞赛金奖,涌现一批“松林”“家绿”“汇民”“三泖”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松江“土特产”企业商标品牌。农业本土品牌建设提高了松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农业企业经营能力,在增加效益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松江区绿色食品品牌年销售增加值5000 万元以上。

(四)挖掘绿色潜力,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食品企业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优越的自然风景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条件。如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2019 年创办“家绿彩虹农场”,致力打造高品质的农业旅游品牌,农场376 亩种植草莓、小番茄、黄瓤西瓜、玉米、绿叶菜等四季蔬果,采摘玩乐一体的体验性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纷至沓来。上海汇蓝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吾舍农场”、上海云栖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哈哈农场”、上海子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八十八亩田米文化体验地”等企业积极发展农旅产业,通过都市现代农业项目扶持,促进农业观光、采摘、休闲等功能提升,同时发挥美丽乡村的休闲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吸引不同需求的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也带动绿色食品企业特色农产品销售。

二、问题对策

松江区绿色食品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从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绿色食品小企业多、规模化企业少,普遍缺乏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绿色食品品牌效应发挥不充分,营销宣传力度不足,优质不优价一定程度制约了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三是部分企业绿色食品产品附加值挖掘不够,存在过分倚重绿色奖补而忽视经营增收的现象。四是政府部门之间支持政策协调、合力配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影响了任务目标的落实。松江区应抓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对乡村产业振兴引领推动作用,找准新阶段发展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扩大宣传引导,提升绿色品牌影响力

充分发挥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绿色食品宣传月等宣传报道渠道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常态化宣传推介,普及绿色食品知识,让消费者全面、深刻了解,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观念的目的,提升绿色食品消费水平。政府和企业协调配合加强绿色食品品牌的深度宣传,搭建多渠道营销体系,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度,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品牌引领消费、消费引领市场、市场拉动生产”的健康发展局面。鼓励获证企业合规用标,提高绿色食品用标率,提升绿标显示度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在乡村产业提升中充分发挥品牌引领示范作用。

(二)提升管理能力,完善鼓励政策

一是提升绿色食品专业队伍服务能力,树立“企业的诉求就是服务的追求”的理念,精心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贯彻绿色标准,完善操作规程,促进按标生产。二是绿色食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市场营销,提高经营能力。三是完善引导激励政策,在尚未实现“绿色优质优价”的情况下,政府奖补政策调整做到“精准施策”,提升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四是遵循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监管的原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率,压实监管责任,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向绿色、优质、优价发展,提高绿色食品产品价值。□

猜你喜欢
松江区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郊外の学生街・松江区で暮らす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