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生态阅读”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24-04-27 15:42李志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

李志钦

摘 要 通过对“生态阅读”与思辨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设计并实施整本书“生态阅读”的教学方案,采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方法,评估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整本书“生态阅读”实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生态阅读  思辨能力

一、“生态阅读”与思辨能力的界定

“生态阅读”是指通过深入阅读涵盖特定生态主题的文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应对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复杂问题和挑战。通过整本书“生态阅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评估信息,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思辨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分析、推理和评估信息,能够独立思考、做出理性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思辨能力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篇有争议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观点、论据和逻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支持性的论据。通过例子,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思辨能力,包括理解文本、分析观点、评估论据和表达意见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要求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创造性的想法。学生要运用思辨能力,综合各种信息,提出假设,推理论证,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或创新思路,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采用多种工具和方法。

其一是问卷调查,教师可设计一份针对思辨能力的问卷调查。例如,问卷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请评价你在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观点时的能力水平(从1到5进行评分)。

◎你在评估论据和逻辑推理方面感到自信吗?请解释原因。

◎你觉得自己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展示批判性思维吗?

其二是思维导图,即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对一个复杂问题作出分析和梳理。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求他们使用思维导图展示问题的各个方面、相关因素和解决途径,同时表明它们之间的关联。

其三是任务解决,即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辨能力进行解决。例如,让学生分析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写一篇短文来评估该文章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反驳观点。通过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来衡量其思辨能力。

其四是关注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给学生一个主题,如“未来的城市”,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小说或设计一份城市规划方案,展示他们对未来城市的独特思考和创意想法。通过评估学生的创造性表达、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整本书“生态阅读”实践方案设计与描述

整本书“生态阅读”的实践方案应包括参与学生的年级、课程设置、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实践方案:生态阅读

1.参与学生的年级

该实践方案的参与者设定为福建晋江市某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

2.课程设置

生态阅读可以融入中学语文课程,作为一个专题或模块进行教学。建议在课程中安排至少4至6周的时间深入探讨生态阅读的主题和相关内容。

3.教學材料

(1)生态文本:选择一些有关环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的文本,包括科技文、文学作品、专题报告、新闻报道、科普资料等,确保材料内容的丰富,具有思辨性和启发性。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和实地考察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态问题。

4.教学方法

(1)导入活动:通过引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兴趣,例如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阅读和讨论:学生阅读生态文本,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观点、论证和证据,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3)小组合作:安排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讨论生态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任务。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相启发。

(4)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生态环境,加深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参观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农田等地,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5)创作性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辨能力,进行创作性表达,如写作、演讲、绘画等,让学生思考并呈现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评估方式

(1)书面作业:布置与生态阅读相关的作业,例如文章阅读与分析、写作反思或解决问题的任务,以评估学生对生态问题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2)口头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演讲或辩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项目作品: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项目,如研究报告、展示板、视频制作等,以展示他们对生态问题的综合理解和创造性思考。

这个实践方案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实验研究,涵盖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此外,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生态阅读的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过程和教学策略

实施整本书“生态阅读”的过程应充分考虑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方式、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突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学生在思辨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师角色

教师在整本书“生态阅读”的过程中扮演着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和教学经验,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教师还需要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在思辨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学生参与方式

学生是整本书“生态阅读”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他们被鼓励思考生态问题,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启发。同时,学生需要独立阅读和研究,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3.课堂活动

活动一:主题导入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保护环境为什么重要”或“你认为生态系统受到哪些威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活动二:阅读和讨论

学生阅读书中的相关章节,如介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章节的内容。學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本中的观点、概念和论据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观点、逻辑和论据,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活动三:实地考察与调研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公园或湿地等地进行考察。学生观察、记录和收集关于生态系统、物种和环境的相关信息。学生进行调研和小组讨论,以了解当地的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活动四:创作性表达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辨能力,进行创作性表达,如写作、演讲、绘画等。学生可以表达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提出解决方案或创意想法,并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五:合作项目

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策划、调研和实施。学生呈现他们的项目成果,分享经验和启发他人。

活动六:学生评估和反思

学生对彼此参与的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学生进行反思,回顾整个“生态阅读”的学习过程,总结他们的思考和成长。

4.学习资源

(1)生态文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本,如科技文、文学作品、专题报告、新闻报道、科普资料等,以支持学生的阅读和研究。

(2)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和实地考察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态问题。

(3)参考资料:提供与生态保护、环境科学等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促进深入研究。

四、利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法评估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变化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收集方法,评估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定量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评分表。可以设计问卷调查,用评价学生思辨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学生在实施整本书“生态阅读”前后填写该问卷,以比较其思辨能力的变化。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对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还可以设计评分表或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项目作品或书面作业中展示的思辨能力,用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比较学生在整本书“生态阅读”前后的评分,衡量其思辨能力的变化。

定性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学生观察记录、学生反思和访谈。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思辨过程和表达方式,并进行详细记录。例如,记录学生的提问、分析过程等。通过对学生观察记录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和变化的定性描述和观察结果。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反思,并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可以针对实施整本书“生态阅读”的经验和课堂活动,询问学生对自己思辨能力的发展、遇到的挑战和学习成果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反思和访谈,可以获得对学生思辨能力变化的深入理解和描述。

综合利用定量和定性数据,可以得出关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和变化的全面评估结果。这样的实践方案和评估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
自主学习与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的关系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职历史培育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究
英语专业写作测试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