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弈宁
关键词:人际交往;悦纳差异;团辅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2-0040-03
【活動理念】
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人际交往中渴望被认同,以满足归属和尊重的需要。然而,由于社会阅历局限和相关知识经验的缺乏,他们在发现他人与自我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差异时,有些会表现为自我中心,对自己过度关注,也有些会压抑自己的感受想法。本节课以人际相处特质理论及沟通双赢协同范式为理论基础,开展“接纳差异,积极沟通”的人际交往主题团体辅导,促进高中生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平衡。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与人在待人接物方式上存在差异。
2.觉察在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时的感受和想法。
3.探索人际交往中应对因差异所造成的困扰的解决方法,发挥和提升人际沟通技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意识到人际交往方式中出现差异是普遍且必然的,探索人际交往中如何应对因差异造成的人际困扰。
难点:发挥尊重、关心、自信、真诚、主动、同理心、热情等人际品质,积极看待人际中出现的差异,走好“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伙伴平衡木。
【活动准备】
课堂任务单、便条、人际赋能卡、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人际森林
师:小至我们所处的校园,大至社会,都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就如同初秋的大森林活跃着的各色生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人际森林中。
活动规则:请以小组为单位,从“忍者龟”“玻璃鱼”“猫头鹰”“巨齿鲨”中选择其一作为人际森林吉祥物。
师:你们组推选出的是哪种动物?原因是什么?
生1:我们最终选了猫头鹰,因为它在四种动物中表现最睿智。
师:你们在选择的时候有不一致的想法吗?
生2:一开始大家各有想法,后来统一了。
师:不同的人选择会有不同,这也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伙伴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不,小彭和小浦就有了这些烦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吉祥物的选择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觉察彼此的不同,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存在差异的必然性。
二、团体转换阶段——“最佳”拍档
(一)剧本演绎
(呈现PPT)邀请学生扮演小彭和小浦上台演绎如下情境:
情境1:小彭和小浦是一对“好伙伴”。小彭课间上厕所,拉上小浦。小浦虽然想去问老师问题,但在“盛情邀约”之下还是一起去了。
情境2:小彭喜欢用勾肩搭背的方式表达亲近,小浦不太习惯肢体接触,每次小彭的举动都会让她头皮发麻,但她依旧没有抗拒。
情境3:小浦平常喜欢转发一些励志文章鼓励一下自己,小彭看到了说:“毒鸡汤一般人都不转发的”。小浦听了有点难过,之后也就不转发了。
情境4:有一天,小彭吃到了一个香菜煎饼,觉得美味,就给小浦也带了一个,递给她的时候说:“没有人会拒绝香菜。”结果小浦不爱吃香菜,但她不想驳了小彭的面子,于是还是硬着头皮吃了。
久而久之,小彭认为小浦是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与她很投缘,但小浦似乎并不开心...
(二)动物象限
师:大家眼中的同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内里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和谐一致吗?
活动规则:如果你是小彭或小浦,你的感受和想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在红蓝彩纸上分别呈现小彭和小浦的os(overlapping sound,内心独白)并分享。
1.小彭的内心os
生3:好朋友就是要一起上厕所,关系亲近就是要用肢体动作来表达。
生4:我拥有神同步的好朋友,但她做什么都和我一样,太巧了,他真的快乐吗?
2.小浦的内心os:
生5:下课时间要用在刀刃上,好朋友也需要保持距离,鸡汤很治愈,香菜不好吃。
生6:我不敢提出不同的观点,就怕小彭不接纳,心里憋得慌。
师:分析伙伴二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特点。
生7:小彭太关注自己;小浦努力维持表面和谐,需求被压抑。
师:(呈现PPT)介绍关注他人和关注自我的人际四象限(见图1)。
师:小彭和小浦的象限位置各在哪里?
生8:小彭在第四象限,小浦在第二象限。
师:这四象限各有什么具体表现?
学生分享,教师小结。
第一象限(高关注他人,高关注自己):发现自己和对方的不一致,重视彼此的关系,努力达成共识以满足双方需要——感到快乐富足。
第二象限(高关注他人,低关注自己):放弃自己的观点以保持和对方的一致——感到委屈压抑。
第三象限(低关注他人,低关注自己):就算自己的观点和对方不一致也“都随便”,装作没有事情发生——感到无所谓。
第四象限(低关注他人,高关注自己):发现对方观点不一致,忽略他人,主导他人按照自己的观点——感到骄傲。
师:“人际森林吉祥物”环节的四类动物,是不是很像四象限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呢?当然,同学们的选择并不一定象征着自己在现实中的人际状态。大家觉得较好的关系倾向于在哪一个象限?
生9:第一象限。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演绎,引导学生觉察人际交往中面对差异时的感受和想法,认识到人际关系四象限及对应特点,激发学生向着“关注他人、关注自己”的方向调整人际关系的意识。
三、团体工作阶段——伙伴赋能
(一)伙伴赋能
师:一段好的伙伴关系必须是关心他人也关心自己,让双方都感到舒适的。
师:有哪些好的交往特质能够促进人际沟通?
生10:相互关心、主动沟通、善解人意、有话直说…
师:大家可以看到课件上展示出来的,黄希庭人际交往吸引特质——尊重、关心、自信、真诚、主动、同理心、热情,等等。
(二)改写对话
活动规则:小组选择赋能卡,按照分配到的场景,讨论所选的品质如何帮助小彭和小浦发挥作用。
生11:针对情境4,想给小彭“主动卡”,让她考虑自己的喜好时也真诚关心小浦“吃不吃香菜”的需求;想给小浦“自信卡”,如果收到带香菜的煎饼,可以先感谢对方的好意,再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忌口。
师:沟通双赢是在交流中实现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伙伴关系。沟通协同范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倾听对方、尊重观点;第二,尝试表达、敢于行动;第三,求同存异、拉近距离。
设计意图:通过针对具体情境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人际差异产生矛盾时有利于关系调整的特质及对应行动。
(三)能量内化
师:假如你有魔法,能够一举获得赋能卡的能量,你的状态是否会不一样?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思考当下所困惑的人际关系场景,选择想要送给自己的赋能卡,结合“沟通协同范式”,在“人际新叶”上写下自己在处理伙伴关系中的差异时,理想的应对方或对人际关系的期許(见图2)。
设计意图:由模拟情境转向内化自我的活动,启发学生调动人际吸引特质,积极沟通和应对交往中的差异。
四、团体结束阶段——美美与共
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个个体间都或多或少具有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当下,我们每位同学手中的新叶都寄托着和谐沟通的美好愿景,相信人际森林会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有生机活力。正如费孝通在其书《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中写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让我们和而不同,携手走好伙伴平衡木。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援引费孝通的文字,鼓励学生悦纳差异,携手走好伙伴平衡木。
【活动反思】
从活动设计角度,以森林比喻人际社会,创设情境,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促进学生对人际吸引特质的挖掘,在“人际新叶”上写下面对伙伴关系差异,自己如何应对的美好愿景。
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四类“人际森林吉祥物”与四象限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有所对应,在团体转换阶段的尾声过渡语设计中加入“同学们的选择并不一定象征着自己在现实中的人际状态”,以避免学生将自我选择对号入座,更理性地理解自身在与人交往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