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庭院游戏的路径探析

2024-04-25 07:09朱凯鹂
好家长 2024年4期
关键词:泥巴庭院陶行知

文 朱凯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以生活为载体的幼儿园“庭院游戏”,能够有效推动幼儿获得生活经验,提升幼儿关键能力。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如何科学利用幼儿园户外空间,生成“庭院游戏”,并探索依托不同生活场景创设游戏环境的路径。

一、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庭院游戏”兴趣

(一)营造氛围,丰富体验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七十种生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生活力”都离不开庭院。这表明户外自然活动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庭院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庭院中自然探索,尽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生成趣味性的游戏主题和游戏玩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庭院里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器械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提供自由观察与讨论的空间,让幼儿在观察庭院、感受庭院的过程中,生成有趣的话题,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幼儿在每天户外自主散步的时间里,可以观察幼儿园庭院里的各种花草树木,结合不同季节时这些植物的变化,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二)划分区域,发挥价值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促成幼儿在游戏中的高度专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因此,在开展“庭院游戏”时,合理有效地划分区域是发挥课程价值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庭院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创设庭院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所需”和“隐性教育”两方面划分区域。一方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关注幼儿对庭院空间的兴趣和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围绕庭院游戏的价值与幼儿可能发挥的潜能,开展隐性教育。在开发庭院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其中,引导幼儿发现户外空间中有趣的游戏区域,支持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以“冒险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满足幼儿开发庭院区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场地的安全性和联系性,使区域的划分既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又能满足幼儿探险的兴趣。

(三)投放材料,推动发展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发“庭院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推动“庭院游戏”有序开展。

例如,在庭院中的“平衡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树木,投放粗麻绳,设计“平衡绳索”“攀爬网”等游戏,利用幼儿常见的生活材料,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不断向高难度的游戏发起挑战。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的调整空间,允许幼儿利用轮胎、梯子、垫子等材料,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得到发展,还积累了生活经验和技能。

二、融入生活教育,创新“庭院游戏”形式

(一)自主生成,开发新玩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就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操作”“自己的事,自己干”。在“庭院游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支持幼儿自由探索、自主生成,不断开发新的玩法,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和成就感。

例如,幼儿在树下拾到一片非常大的叶子,开始讨论这片大叶子的作用。琪琪说:“可以做盘子,把这些小石子放在上面。”幼儿围绕这片叶子,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开发出很多有趣的玩法,最终在“操作台”生成了“大自然餐厅”游戏。教师始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空间和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二)灵活渗透,优化新规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提倡“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庭院游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认真观察幼儿,把握适当的介入时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更多技能,获得更多认知。

例如,“小小野战兵”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在每次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都会从各个区域搜集各种材料,并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抢山头”“消灭敌人”等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争执和矛盾。教师借助这样的机会,开展集体讨论,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次游戏中,轩轩的子弹打在了梓航的胳膊上。梓航认为只是轻伤,包扎一下就可以继续上“战场”。但是,轩轩并不认同。为此,教师制定了新的规则,并在场地上开辟“包扎区”,生成了战地医生和护士的角色,这样就可以达到“轻伤不下火线”的目的。幼儿也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游戏规则。同时,在游戏中懂得遵守规则。

(三)积累经验,带动新合作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在开展“庭院游戏”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游戏计划和目标。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的计划和目标会随着幼儿的自主计划和生成进行调整。同时,教师会引导幼儿分工合作,提高活动效率。

例如,在一次“野战”游戏中,幼儿利用幼儿园的一个斜坡争夺“阵地”。游戏后,幼儿发现这个斜坡非常适合开展“山地骑行”游戏。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一轮的游戏计划和讨论。幼儿制定游戏规则,搜集材料,整理场地,设置障碍物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还将自己了解的一些交通规则融入游戏。在不断丰富的游戏经验与深入的合作中,幼儿陆续开展了“小车骑行赛”“环岛骑行”“小小交通员”等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与分工,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与生成新的游戏。

三、拓展生活体验,丰富“庭院游戏”内容

(一)观察生活,经验迁移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同时,幼儿会在游戏中不断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做的就是支持幼儿、引导幼儿、启发幼儿,使幼儿有效观察生活,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运用在新的游戏场景中。

例如,在开展沙池游戏时,幼儿在沙池里找到一些颗粒比较大的沙子。琪琪说:“这颗小石子真像奶茶里的珍珠。”思思说:“是呀,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一次性杯子,可以用来做奶茶。”恩然说:“我们一起开奶茶店吧。”幼儿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去奶茶店的经历,生成了“奶茶店”游戏。大家利用水、石子、树枝等材料制作奶茶,“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不仅满足了游戏需求,而且促使幼儿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体验。

(二)走进生活,领域融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庭院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具体的行动与认知,融入五大领域的内容与知识,不断拓展幼儿认知,丰富幼儿体验,在游戏中促成幼儿深度学习。

例如,一天雨后,幼儿发现了很多泥巴,生成了“玩泥巴”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接触和观察泥巴材料,围绕自己的观察生成了新的问题:泥巴跟平时玩的陶泥一样吗?泥巴捏出来的东西能够保持多长时间吗?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搜集各种泥巴,探索各种泥巴的特征。随着对泥巴的更多了解,幼儿还利用泥巴开展艺术造型活动。游戏自然而然地推动着幼儿接触五大领域的知识,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游戏联系在一起,使游戏与生活互为支撑,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了解生活,丰富视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学做合一”。在“庭院游戏”中,幼儿只有了解生活,在生活体验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更好地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成更多有趣、新鲜的游戏。

例如,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断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作物种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懂得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为植物施肥、浇水、除虫等。通过自主探索,幼儿将庭院资源打造成一个“生态链”,利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利用废弃的蔬果作为小动物的食物。有趣的“庭院游戏”促进了“教学做合一”,有助于幼儿在具体操作中获得新知,拓宽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庭院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轻松、自然、愉悦的游戏氛围。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自由奔跑、快乐交往、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化的游戏场景,使庭院真正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乐园”。

猜你喜欢
泥巴庭院陶行知
回到庭院
小泥巴变变变
庭院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庭院中的童年
泥巴怪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斑鸠飞落的庭院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