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出版业的重要特征和重大主题,也是出版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对出版编辑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编辑作为出版编辑队伍的新生力量,重视和加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出版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政策为引领,阐述在建设出版强国背景下高质量编辑人才队伍应具备的能力及其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当前青年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岗位需求门槛高、成熟编辑人员稀缺、培养周期较长、薪资吸引力较低等问题。以高质量发展为驱动,提出在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将青年编辑职业需求与出版机构人才培养需求相融合,以充分实现青年编辑的自我价值,焕发其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从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迭代三个角度完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年编辑的系统性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助推剂,应进一步增强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以增强青年编辑的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和工作使命感,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出版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途径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216-0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出版强国建设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重要的远景目标 [1]。高质量、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强国建设的基本保障。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的新生力量,重视和加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出版强国具有重要价值。
党中央对于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2]。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3]。
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与出版强国建设的要求相比,出版业尚存在出版物质量较低、国际影响力与市场繁荣度有待提高等问题[4]。同时,出版门类庞杂,专业性很难增强,再版、重印比例低,營销矩阵能力弱等问题也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当前出版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工业时代的逻辑转向数字时代的逻辑。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出现许多新业态和新技术,给出版业产品的表现手段、产品形态、发行渠道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5]。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人才队伍建设方式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版机构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吸纳新的观念,重视高质量编辑人才培养,探索高质量编辑队伍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满足出版强国建设对于出版编辑人才的需求。
青年编辑是编辑人才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动力。为了实现出版业的持续繁荣,出版业相关组织和企业必须将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编辑队伍作为核心工作,树立人才意识,吸引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人参与到出版强国建设之中,共同为出版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生产力,出版企业的成功转型离不开高素质编辑人才的支撑。针对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许多学者均寄予了殷切期望,对青年编辑的培养要求和方法提出了意见,并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思考 [6]。部分学者指出,青年编辑培养存在如下困境 [7]:
(一)编辑岗位门槛较高和成熟编辑人员稀缺之间的矛盾
出版是一种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的文化工作,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这必然要求编辑岗位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编辑岗位的准入门槛较高是出版业的自然属性。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一名成熟的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刘鹏提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该是现代编辑培养的目标[8]。编辑的复合型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应具备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出版物的出版流程、装帧设计、版权等方面的知识都要系统掌握;另一方面,编辑还应该具备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在医药卫生、法律、财经等专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细分领域尤为重要,编辑人员若无相应的学科背景,很难策划出具有专业水准的选题,也难以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书稿学科专业知识上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当前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人才的流动频繁,很多出版企业都面临着编辑人才大量流失和编辑人才断层的严峻问题。随着成熟编辑人员的退休或转行,新一代编辑人员尚未完全成熟,这不仅导致出版企业内部编辑力量薄弱,还使得市场上成熟的编辑人员变得极为稀缺。
(二)编辑培养周期较长与青年编辑迫切需要成长之间的矛盾
编辑“一专多能”的职业培养目标必然会导致其培养周期相对较长。编辑培养内容不仅要包括出版业的知识,还要包括所属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出版是流程甚多,各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而编辑作为出版工作中的核心角色,深入参与选题策划、稿件审读、内容加工、宣传营销等每一个环节。因此,青年编辑的培养具有内容范围广、难度大的特点,这无疑会增加培养青年编辑的难度和时间。以笔者所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应届毕业生在正式定岗定部门之前,会经过1.5~2年的培训。在此期间,青年编辑将接受系统课程与实践的培养,并在不同的编辑部流转实习,了解不同种类出版物的特点。培训合格的编辑才能进入具体的编辑部,在编辑部接受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此外,优秀的编辑还应具备较强的文化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而这更离不开长时间的熏陶与培养。一般来说,想要成长为能够胜任各环节工作的成熟编辑,往往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如果急于求成,不能做到稳扎稳打,青年编辑不仅将无法出色地完成出版任务,还会对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三)出版单位对编辑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对年轻求职者吸引力下降的矛盾
由于目前出版行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特别是金融业、互联网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编辑的酬劳薪资待遇较低,因此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出版编辑工作。出版企業的人才严重不足,无可用人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 《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数呈下降趋势,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数313.4万人,较2020年降低2.3%[9]。同时,根据《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10],在该调查样本中,在小于30岁和工作时间少于5年的从业者中有跳槽意愿的比例均超过50%,充分显示出出版业中青年人才流失的普遍性。
相关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业者的个体职业感受,如对工作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就业单位的评价、感受是影响其跳槽的主要因素,前者主要包括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后者主要包括薪资福利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
因此,在出版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出版行业需要重视上述三方面的矛盾,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才能确保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使青年编辑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保持一致
当前学界对于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从企业、行业等外部视角出发,并且聚焦于青年编辑水平对出版物质量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到青年编辑的自我需求和职业发展,而这正是影响青年编辑队伍可持续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在出版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出版企业不能忽视青年编辑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只有通过精准分析和系统调研,才能够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满足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需求,激发青年编辑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建设高水平的青年编辑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年编辑的职业需求是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不同的入职时间、知识层次、学科背景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扈晓艳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不同阶段的青年编辑职业发展需求[11]。在初入职场阶段,青年编辑的身份发生巨大转变,其主导需求主要体现在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住房、交通便利度等方面。随着对工作的逐渐得心应手,入职1~2年的青年编辑渴望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与同事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并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重视。在入职3~5年后,青年编辑往往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获得奖励和荣誉也成为他们关注的目标。此外,自我实现的需求,如职业规划、自我成长以及职业成就感属于最高级的需求,具有长期和动态的特点,贯穿于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
因此,在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应以青年编辑自身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与其相协调,有的放矢,如此才能够行之有效。
(二)完善青年编辑人才培训体系
建设和完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体系,是出版企业发展和建设出版强国的前提。其中,出版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迭代是三个重要方面。
1.出版企业人才培训保障制度
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供给,以及合理的制度来保障,以促进青年编辑的持续成长。出版企业应从制订培训计划、建设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四个方面发力,切实做好青年编辑培养工作。其中,制订培养计划是第一步,应根据出版企业的发展需求与青年编辑的实际情况,制订长期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做好统筹安排。建设培训机构是明确“责任人”的关键,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落地。还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实施和评估是培训的核心环节,除了要对青年编辑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之外,还应建立双向的评价体制,充分重视青年编辑的反馈。
2.培养内容的全面性和细分化
青年编辑的培养目标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应根据编辑的职业特点,在做好出版通识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青年编辑的专业性、细分化培养。一般而言,具备内容文字及出版规范把关处理能力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在出版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为了突破出版业发展的局限,青年编辑培养的内容应逐渐转向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为学术判断能力和学术对话能力的培养,前者主要包括对于学科前沿与进展、作者学术地位与研究能力的评估;后者主要为与目标作者对选题或书稿的沟通、讨论等。这是青年编辑能够捕捉优质选题、适应新技术和增强国际意识的基础。
3.培养模式的迭代创新
在出版行业,一直有着“传帮带(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编辑培养方式也进行了迭代创新,“导师制”应运而生[12]。与“传帮带”相比,“导师制”在两个方面有了本质的不同:一是对“导师”的要求标准化,提高了准入门槛和完善考核机制,一般要求具有高级职称且业绩突出的人才能担任,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青年编辑培养的高水准。二是培养方式规范化和制度化,从“哪里不懂学哪里”的模式,转向至更加规范的培养模式,并要求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导学方案,对学员进行全要素、全流程的系统化培养。与此同时,“导师制”对培养期限和培养效果有明确要求和具体的评价内容。培养模式的转变将更加适应新时期出版行业发展对编辑人才提出的要求。
(三)健全编辑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健全编辑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助推剂,只有在评价和激励机制足够客观和公平的情况下,才会激发青年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加强正向评价和激励
李亚雯等人开展的“我国出版业从业者职业认可度提升策略实证分析”显示[13],出版业从业者的职业认可度主要受职业感受和职业态度的影响。部分出版企业对于编辑的评价模式较为僵化,有时仅仅关注码洋、审稿量、审稿速度等指标,青年编辑往往不占优势,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满意度,对出版业可持续的人才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出版企业必须改变编辑的评价和鼓励体系,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极大地影响青年编辑的能动性。有学者建议,对于青年编辑的评价应该更多样化,特别是在培训阶段,要重点关注青年编辑的责任心、对工作的热情、学习能力等。同时,对于编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应分层进行,增设专门针对青年编辑的奖励,如“青年编辑成长进步奖”等。精神驱动和情感驱动对于青年编辑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注重他们的整体感知以及精神诉求,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2.调整收入分配和职称晋升机制
《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还提及,提高收入是出版从业者的普遍诉求,同时出版业从业者普遍认为自身行业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虽然与从事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人群相比,出版业从业者对高收入的预期一般较低,但是不可否认,必要的物质支撑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出版企业应该重视从业者对于薪酬福利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薪资分配体系,努力从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出版业从业者的满意度。
此外,职称晋升也是青年编辑职业生涯规划所关注的重点,职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官方的评价和认可,是影响编辑职业价值感和薪酬待遇的重要因素。在部分传统出版企业中,存在职称晋升困难的问题,不少青年编辑表示缺少职业发展规划,晋升机会渺茫,并且在工作上容易遇到困难,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14]。
出版企业应该认识到青年从业者对企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应该更加重视青年编辑的职称晋升需求,规范晋升管理制度,使其同样享有平等的晋升机会,为青年编辑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自我提升的机会,这对于增强青年编辑的职业成就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出版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青年编辑是编辑人才队伍的坚实力量,为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动能,出版企业应格外关注对于青年编辑的培养。保证青年编辑自身职业发展需求与出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相一致是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和编辑队伍建设的基础,出版企业可从完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体系和健全编辑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着手,提高青年编辑的职业能力和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为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出版强国的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12-30)[2023-11-01]. 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112/t20211230_666304.html.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22-10-25)[2023-11-01]. http:// 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3]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08-22)[2023-11-01].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4] 魏玉山.关于建设出版强国的历史考察与思考[J].编辑之友,2023(8):5-9.
[5] 许艳玲.完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助力高素質编辑队伍建设[J].传播与版权,2023(2):71-74.
[6] 王书挺.培养青年编辑的模式与路径: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J].中国编辑,2019(3):46-49.
[7] 张桂梅.新时代背景下导师制青年编辑培养制度探析[J].传媒论坛,2023,6(8):95-97,114.
[8] 刘鹏.编辑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J].文化传播,2020(5):88-89.
[9] 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02-23.
[10] 赵玉山,程晶晶,刘浩冰.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J].科技与出版,2021(7):59-69.
[11] 扈晓艳.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与培养探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传播与版权,2023(6):15-18.
[12] 张莹.新时代编辑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C]//中国编辑学会.新业态新挑战新思维:中国编辑学会第21届年会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47-152.
[13] 李亚雯,赵玉山.我国出版业从业者职业认可度提升策略实证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2(9):49-58.
[14] 湖北省编辑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本课题组,徐丽芳,徐志武.我国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研究总报告[J].出版科学,2016,24(4):10-12.
作者简介 沈芮,编辑,研究方向:编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