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隐喻

2024-04-25 15:49闵佳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席勒表现主义

摘 要:表现主义主要强调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表现主义不应该只注重表象和漫无目的的东西,也不应该只考虑视觉形象和色彩等形式因素,而应重视精神层面对心灵产生影响的因素。表现主义的三大要素是高度重视艺术家的内在情感,表现形式的夸张、变形甚至是怪异的艺术效果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中发泄心中的郁结、抨击社会的丑陋。埃贡·席勒的表现主义作品风格十分突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以埃贡·席勒的作品为例,分析表现主义如何通过个性化的作品反映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和社会真实。

关键词:表现主义;情感隐喻;精神层面;埃贡·席勒

一、表现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表现主义的起源与定义

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流行于德国,这与当时德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以及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从一开始就强调对生活的表现,注重感情、气质和感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现主义在西方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思潮,在诗歌、音乐、绘画、小说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主义绘画不属于再现性绘画,也不属于抽象性绘画,它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往往追求本质的内心情感世界,不仅仅停留在物象表面,这种情感是强烈的、丰富的。

表现主义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具有以下艺术特点:强烈、非自然、有时显得非常狂野的色彩;简化而扭曲的形式;强调主观感受,而非外部现实;夸张的情感效果,带有对恐惧、焦虑、异化、爱情和精神性的表现。在艺术观念上,表现主义反对机械式的描摹,把重心转向创作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表达痛苦、传递哀伤是表现主义的独特展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表现主义从中世纪开始就在欧洲部分地区奠定了发展基础,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它影响了意大利、法国后来的艺术发展趋势。

(二)表现主义的特点与发展

1.表现主义的特点

(1)主观性

主观性是表现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所谓艺术的主观性,就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具有不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保持自身独特风格的能力。因此,这一主观因素决定着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独立意义。它既表现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也表现在作品本身与欣赏者之间。在欣赏和评价一件作品时,创作者和观赏者都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生活经历。因此,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两方面同时分析创作活动的环境,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审美情趣等。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产生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创作主体在进行创作活动时,要注意保持自身独特风格和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审美对象的感觉,往往不是来自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而是来自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不是来自某种既定条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而是来自对某种主观经验的感知。因此,在审美评价活动中,审美主体只能凭借自身感受去体验和判断;而不能依靠别人的评价去把握和支配艺术创作活动。

(2)反抗性

由于表现主义具有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性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性,因此,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也被称为一种反抗性作品。所谓反抗性是指表现主义作品并非描绘一种安逸祥和的气氛,而是透露着对现实世界的反抗及压抑的内心世界。创作者想要借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带有明显的不妥协因素,通过选取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绘画题材,展现自己表现情感的方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人类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0世纪的表现主义绘画主要把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反映出来。艺术家们发现现实生活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也是表现主义作品具有如此强大感染力和艺术卓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打破传统和惯例。然而,只有当艺术家所处的环境、社会、自身的状态等因素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时,才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表现主义绘画就是这些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表现主义与其他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表现手段,而且强调情感和个人经历的表达。其作品更具有超越性和反抗性,以创作者自身为主体并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它不仅对个人有强烈而直接的冲击,而且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象征性

所谓“象征”,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把事物、现象及其内在本质通过象征性手法加以表达并赋予新的意义。艺术领域中的“象征”往往要比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在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不仅善于运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形式的象征符号,表达艺术家对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及其内在本质的不同理解,而且也善于利用艺术家对这种现象与本質所具有的新的创造性观念,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价值的艺术作品。

2.表现主义的发展

1905年,德累斯顿大学四名建筑系的学生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希纳、福里茨·布莱依尔、埃里希·黑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构成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小组,他们称自己为“桥社”。“桥社”宣称,我们要将激发我们创作的任何事情都直接真实地表现出来。他们十分反对推崇自然的印象派,他们觉得这种艺术形式肤浅且浮夸。他们想为德国艺术界注入精神和情感的力量。“桥社”艺术家们的作品促进了欧洲其他地区表现主义艺术的兴起。表现主义艺术自诞生以来,从作品的内容到表现方式,时代性和个性化风格都清晰可见。作为一种崭新、前卫的艺术运动,在表现主义绘画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对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德国浪漫派对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文化开放和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接受了更多外来事物的融合。

二、埃贡·席勒表现主义作品中的情感隐喻

(一)埃贡·席勒作品中独一无二的情感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是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斜卧的女人》《拥抱》《低着头的自画像》。1890年,席勒出生于奥地利多瑙河畔的图尔恩。1907年,席勒向奥斯地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寻求指导。1908年,席勒在奥地利克洛斯特新堡小镇举办了第一次展览。1909年,他放弃了维也纳美术学院,与一些朋友成立了新昆斯特集团。1910年,他和模特洪利·诺伊齐尔搬到了一个小村庄,寻找创作灵感。1915年,伊迪丝·哈姆斯成为他的妻子和缪斯女神。席勒在很多著名艺术作品中都描绘了她。1917年,席勒回到维也纳,得以专心从事绘画工作。1918年,受邀参加分离派在维也纳的第49届展览,席勒共有48幅作品参展。1918年10月31日,席勒在维也纳因感染了流行全欧的“西班牙流感”后去世,享年28岁。作为奥地利著名的画家,也是20世纪初表现主义运动最重要的倡导者之一,这位艺术家创作了许多肖像画,包括裸体自画像。他的艺术作品以其扭曲造型夸张的线条、极强的画面表现力而闻名。席勒的一些作品被认为是色情的、令人不安的,这给他的艺术生涯带来了一些麻烦。

与主流画家不同,席勒更注重于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作品主要为带有情色暗示的人物画和自画像。画中的人体形态扭曲,充满挑衅的意味。席勒的画,不优雅,不温润,不抒情,不为取悦他人而画,风格十分傲慢。也正是这种傲慢,造就了其画作真实、疯狂的情感,使其迸发出了十足的生命力。乍见席勒的画,会认为其病态、扭曲,但若深入体会那简单却富有力量感的线条、完美的透视、大胆的用色、不安的情绪等,会发现其是难以理解、更难以模仿的惊世之作。英年早逝的席勒,是美术史上难得的一位天才少年。

埃贡·席勒的艺术风格在表现主义艺术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他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和情感状态,画面好似始终都处在一种惊恐不安的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阴郁的氛围,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席勒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人企图在欲望中寻求对存在的支持、寻求灵魂的归宿和人性的最终达成。然而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所面临和经历的不过是对欲望的无法承受和对爱的无法企及,继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对希望的幻灭,在欲罢不能中痉挛,挣扎着沉沦下去。

(二)埃贡·席勒作品中打动人心的细节

席勒将人物的手描绘得棱角分明,且总是流露出一种病态的纤细美。他用看似比较笨拙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手部的动态。他的线条是纯粹的,表现出内心对自由坦率的向往。他作品的表现力极强,一支简单的炭笔在他手中自由流转,就创作出画面上丰富的质感与人物性情。席勒酷爱描绘手,在他作品中,人物的手势总是指头并拢,形成一个类似英文字母“V”的形式,像是某种有象征意义的线索符号。这种特殊的刻意手势其实蕴涵着作者内心某种强烈的意愿。人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手势表达出个人内心的态度,比如表达肯定或否定、鄙夷或者赞许。席勒创作出的人物及手部都十分骨感,也是因为他天生瘦弱且不爱说话;人物头部拧绞着,给人很不舒服的视觉体验,这些姿势的背后往往是他的神经质和倔强,仿佛在不停压抑内心的郁闷,又想要控诉对现实的不满。他在生前遭遇了许多谩骂、非议和起诉,他反抗的性格和艺术并不被世人所接受。

席勒创作的人物眼神也十分耐人寻味。他一生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大多数是他对照着镜子创作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他自恋,但席勒创作的这些自画像与以往的那种古典的丰满美截然相反,席勒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了个人风格。他的自画像中很多都是裸露着身体。在他的画笔下,无论人还是景物,好像都处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席勒用敏感、痛苦和欲望为自己编织了一张不可触碰的网。画面中人物原本扭曲的手指,在线条的战栗中发出悲鸣,而那充满绝望的眼神中,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挣扎。从他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内心的情感隐喻,也能给观赏者以视觉冲击,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很多人说席勒的画充斥着灰暗、情色的色彩,但在笔者看来,席勒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因为他敢于直视内心,不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创作内容和形式。这是成熟、有“力量”的创作者需要具备的特质。

三、表现主义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表现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运动之一。表现主义绘画以其独特的形象、丰富多样的形式、夸张的变形、生动的夸张、独特的个性,给现当代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现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思潮,表现主义充分体现出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家创作风格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尤其是在中国现代绘画的创作中,表现主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现当代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并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创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表现主义思潮,它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且深刻的。随着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表现主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中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从表现主义的发展到埃贡·席勒的作品,表现主义绘画中时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隐喻。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和德意志观念紧密连接。“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遭到了严重打击,政治混乱,经济发展停滞,人们流离失所,巨大的伤亡及战争灾难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艺术家们围绕战后创伤,探索文化根基,将这种普遍的绝望情绪绘进作品里。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在调侃时总爱说,看表现主义的作品,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感:因为它们是创作者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国内外许多艺术家都深受表现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的夸张与发泄,不仅蕴含着创造者的情感隐喻,更多时候也给观赏者以精神共鸣,在艺术品中存在大量的现实意义。对创作者而言,需要掌握独特的个人语言,不能只是一味描摹,作品中的“力量”需要去探索发掘。

参考文献:

[1]杨帼男.探析埃贡·席勒画面中的形式美:以线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31-32.

[2]段春雷.探析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的艺术之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5-158.

[3]熊婧.席勒绘画作品中的用线之美[J].四川戏剧,2013(4):68-69.

[4]赵阳.分析表现主义绘画[J].艺术品鉴,2021(15):142-143.

作者簡介:

闵佳欣,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席勒表现主义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席勒的烂苹果
关于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