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晖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采用思辨性教学法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笔者在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讨思辨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策略。
思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思考和辨析两方面的能力,重点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課堂采用思辨性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开发学生潜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转换教学思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思辨性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能够通过教材的延展,引导学生对事物本质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辨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辨析,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思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敢于思辨,从而使其在生活化情境中乐于思辨。在生活化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集体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学校运动会集体性体育项目的比赛片段,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学生思考班级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充分讨论,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个别同学表现优异,也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同学之间配合得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指导,让他们知道,个人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班级团结起来的力量更强大。
二、布置核心任务,明确思辨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要在明确思辨核心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概念性知识占比较多。而这种概念性知识,往往不易理解,容易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某个概念性知识为思辨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概念的充分理解,能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等相关概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由于家庭原因没能上大学,而是选择入伍当兵,在义务兵役完成之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成为一名个体经营者。在此期间,甲一直都是诚信经营,积极依法纳税,受到一致好评,同时还带领数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最后,甲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通过上述案例,请思考:甲享受了哪些权利?又履行了哪些义务?此问题能够让学生明晰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并且让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
三、开展拓展训练,培养思辨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针对思辨性教学,要深入挖掘其形式与方法。要想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就不能仅仅在某一节课开展思辨性教学,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辨性教学拓展训练,锻炼其思辨能力。思辨性教学拓展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比如通过时政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辨性教学的拓展训练。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主题组织辩论赛,将班级同学分为两部分,正方观点“网络好处多”,反方观点“网络危害多”,让正反方思考观点,展开辩论。教师在辩论赛中起辅助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偏离主题。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还能够提升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思辨性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素养和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主动思辨的意识。这种意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积极影响,实现能力上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