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飞 张昕恬 张钰媛 李冠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党的二十大之后,高质量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产业的共识。承载整个党和国家历史的红色旅游,应该长期坚信国家引导,推动优质发展。当前,中国已经全面构建起了以“国内红色旅游典型景区”为重点核心、红色旅游精品连接线路为根本基础的红色旅游商品谱系,红色旅游商品的数目、种类日渐丰富充裕。然而,红色文旅地区通常是单点塑造制定,开发原理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红色旅游项目容易面临“叫好难叫座”的困境,同时相互之间的串联和协调管理不够。而沉浸式体验则以大量的技术集成、快速的内容更新、广阔的市场应用,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前沿领域,并且展示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沉浸式业态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字文化产业需求侧改革供给端创造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需求端牵引供给不强的矛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利用媒体空间发展下的视效技术赋予红色文旅新活力的策略,以期促成现代视效技术和我国传统红旅的长效发展。
李响在《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困境与路径》中表示,我国的绝大多数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形式都是很有限的,基本上是看展板、展柜展示红色文化产物,少数会请讲解员讲解。但是身处新媒体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延续数年的传统模式更显单调乏味,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这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中国红色旅游景区众多、文化丰富,但是游客的兴趣度却很低,红色旅游景区没有游客。因此,一部分景区率先做出表率,大胆地创新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形式和特色,旨在用更好的呈现效果传播红色文化,如韶山的大型实景演出等。花建、陈清荷在《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中认为,因为我国许多的红色旅游景区都分布在偏远地区,受地理环境、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的多方面限制,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布局缺乏整体性。只有典范红色景区的发展是合理的,而其他的普通红色旅游景区都只是进行了围合保护,在设计上粗犷、草率,景点与景点之间关联性不强,功能分区散乱。还有一味追求红色景点的庄严性和严肃性,只突出轴线内容,刻意减少对红色内容的表达等等。此外,红色旅游景区与商业和娱乐设施也被孤立开来,造成了游客体验感欠佳的局面[1]。而结合得比较好的景区,如临沂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将红色文化与周边的民俗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景区效应。
近年来,为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以游客为中心,不断引进满足其各类需求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沉浸式文旅是依托现代技术,结合相应文化融合发展而来的,具有较强的交互感、场景感、代入感的一种文旅新业态。总体而言,对于沉浸式文旅来说,内容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沉浸式文旅中融合的现代技术主要有3D 全息投影技术、VR/AR/MR 技术、激光投影显示技术等,现代科技对沉浸式文旅的影响是巨大的。
1.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打造视听盛宴奠定了基础
沉浸式文旅的优点之一为视听感受强烈、影响力大,该优点依托的基础为现代技术。当前,我国的文旅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国际化态势,极致的视听体验更加符合当前文旅消费需求。3D 全息投影技术能够依据相关的干涉、衍射原理将虚拟的事物进行3D 投影,且让人在裸眼状态下可观。戏剧演出作为文旅的重要形式,将现代技术(3D 全息投影技术等)融合到其戏剧舞台艺术表演中,不仅可以实现视听效果的增强,而且还能够呈现出各种风格和状态的虚拟和真实画面的组合,从而让受众获得传统的戏剧表演无法实现的视觉美学体验[2]。因此,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打造视听盛宴奠定了基础。
2.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项目内容的丰富提供了支持
近年来,沉浸式文旅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得益于现代技术与文化内容创新的循环往复的不断融合。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通过相关技术将不同领域的创意及要素加以整合形成富有创新融合意义的高价值成果成为可能,这被称为“美第奇效应”。也就是说,不断将新型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文旅产品的开发中,能够持续地创新文旅产品的内容及形式,增强其竞争力。得益于不断发展的现代技术,身临其境体验的文旅项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项目内容的丰富提供了支持。
3.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实现交互体验创造了条件
优质的沉浸式文旅项目不仅仅是视听盛宴的打造,还应该注重体验的互动性。虚拟现实技术(VR)在沉浸式文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该技术可以模拟出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感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梦想,比如借助AR 技术体验梦回盛世大唐。与VR 不同的是,增强现实技术(AR)就是把虚拟信息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去,也就是说,我们应用AR 技术打造出来的是包含虚拟及真实人物和场景的一个空间。混合现实技术(MR)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感而将现实的信息引入到虚拟世界中的一种技术。VR/AR/MR 技术统称为XR技术,XR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沉浸式文旅交互性体验项目的打造。若没有相关现代技术的应用,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将很难实现。因此,现代技术为沉浸式文旅实现交互体验创造了条件。
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结果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四象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更好地阐述现代视效科技与红色文旅融合的关系。
结合沉浸式VR 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特征,把文化看作由VR 沉浸式技术至中国红色教育文化的上升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四象限模型中的纵轴[3]。按照红色旅游的上升发展,把红色旅游看作是从红色旅游产业向红色旅游事业的递增,可以得到四象限模型中的纵轴。综上,我们将其组合到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关“沉浸式VR 技术在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实践应用”的四象限模型,并且较为直观地表现了各个象限的基本特征。
利用四象限模型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旅游事业和VR 等沉浸式技术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的特征能否满足红色文旅在当下的发展需求,沉浸式技术到沉浸式产业有哪些新路径可以探索,怎样从实体文化上升到红色文化教育,符合当下红色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下面我们基于对四象限模型的理解,进行下一步分析。
1.象限分析
象限Ⅲ(Q Ⅲ):在国内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形式单一、缺少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急需利用高新技术使其更加多元且有趣,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读懂历史、了解历史。而VR、AR 等新兴沉浸式数字科技为此提供了无限可能。参观者不仅可以用眼睛勘察、用耳朵倾听,观看红色旅游经典的展品及听导游的讲解,而且可以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多重感官以及5D 效果等,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这些技术的运用充分地赋能了红色文化旅游行业,推动其转型和升级。
象限Ⅱ(Q Ⅱ):在前一象限Ⅲ(Q Ⅲ)的作用下,我们可以了解到AR、VR 等沉浸式技术赋能了红色文化旅游行业。在此基础上,红色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旅客感受到红色文化不再是基础产品,而是经过了创新升级。因此,更多的旅客会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传播效能。因此,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红色文化学习的浪潮形成,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并使该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象限Ⅰ(Q Ⅰ):从前面两个象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分析该象限的概念。红色文化教育的兴起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使该领域获取到更多的资金来源。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某一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更多的企业家会在红色旅游的扩展领域即红色文化教育上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从而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得以发展。同时,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也给予红色旅游新的内容,扩展其市场。
象限Ⅳ(Q Ⅳ):红色旅游事业一直存在,但碍于红色旅游的现有市场太过单一,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AR、VR等沉浸式技术的应用使其丰富多元,为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2.象限转化
在现有象限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四象限分析中的象限顺序来对象限之间的转化进行简要分析。首先,Q Ⅲ:VR、AR 等沉浸式技术赋能红色旅游产业。其次,Q Ⅱ: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再次,Q Ⅰ:红色旅游事业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最后,Q Ⅳ:沉浸式技术为红色旅游事业注入新活力。不但四象限两两之间可以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四个象限的内容在一起,也可以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充分利用VR 等沉浸式技术赋能红色旅游领域,同时赋予延展市场新的活力。
1.研究模型融合性,创新红色文旅研究方式
四象限模型作为分析金融市场的一种工具,通过数学模型推演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来研究金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后经不断研究发展,衍生出了文旅融合的四象限模型。本文在抓住模型特征,结合分析得出的结论,系统呈现文旅融合的总体样貌、阶段性特征和转化进程。有效地对沉浸式业态在红色文旅融合当中起到了创新性的助力效果。
2.“IP打造+沉浸式业态+数字科技”直面红旅困境
我国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政府与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一大批优秀的红色主题党课、艺术作品、展馆展厅、教育基地等纷纷涌现,取得了很好的反响[4]。然而,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却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这点在红色文化旅游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红色文化旅游的体验性差、互动性不强所导致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利用历史IP 进行私人化定制,丰富沉浸式场馆叙事模式。利用新时代科技项目打造“全息技术+数字展厅”的沉浸式展览,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融合,让参观者全方位欣赏和了解数字展品。利用现代科技,通过VR 模拟体验、场景再现等手段,实现真实场景的有效还原,亲身体验传播红色文化,塑造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从而有效突破“叫好不叫座”“为科技而科技”的红旅困境。
3.立足国家顶层设计,缓解供需结构错配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 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目标。调查研究将立足于国家战略导向,融合创新红色文化与沉浸式业态的叙事模式,缓解文旅行业市场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供需结构错配问题。
近年来,沉浸式业态正在以一种势不可当的态势抢占文旅行业的新赛道。这种触发身心体验的文旅模式,释放出了文化和经济的巨大能量。政府主动拥抱,企业纷纷入局,资本大量聚集,使沉浸产业赋能跨界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而文旅行业正是其最佳落脚地[5]。在当下,其以创造空间环境为核心、依托数字化准客体而建立起来的体验活动,通过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VR、AR、3DMapping 等)为红色旅游持续赋能,融合多元手法来生动呈现中共党史和红色文化,解除了传统红色景点互动性、体验性差的痛点,让人们沉浸到红色文化的情境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教育效果,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其运用于红色文旅不仅盘活了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也使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精神得到充分展示。
正是因为沉浸式红色文旅的出发点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以体验感与“私人订制”为目标,打造沉浸式游戏,因此其以科技的手段满足了部分人群对于个性化、稀有化产品的追求。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沉浸式主旋律题材游戏与红色文旅相结合,意味着营销策略和方法的改变,同时也是从技术、体验感等方面重新审视营销手段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和作用。其发展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竞争赛道,是一个孵化新品牌的机遇。在未来沉浸式业态若广泛应用于红色文旅市场,从遗产保护到产业的规范与引导,渗透到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将会为社会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