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4-25 10:00:42沈中辉孙群英潘清江
林区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省属诚信学术

沈中辉,孙群英,潘清江

(黑龙江大学 a.科学技术处;b.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哈尔滨 150080)

一、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

科研平台作为省属高校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省属高校在科研创新与应用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科研平台的类别众多,与省属高校相关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1]。这些科研平台不仅是省属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还是高水平教师、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优秀大学生的培养平台,在省属高校全方位办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社会文化多样化、信息化的今天,大部分省属高校已根据国家和地方需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科布局和关键领域特点,重点建设了一批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为引领,具有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特色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多年来,省属高校科研平台通过不懈努力,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更为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保障,提升了学校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能力。省属高校还通过深度挖掘科研平台在服务和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潜力,促进了省属高校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造就出一批以战略科学家和科研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全面激发创新人才的科研内生动力,拉近科研与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省属高校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特殊手段,为建设“双一流”高校,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省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几年,国内部分省属高校已制定并完善发现、培养和激励创新人才的保障措施,把培养高层次、科研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以及建设高水平、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平台,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环节和发力点。但是,还有一些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反哺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仍不健全,导致科研平台在创新资源分配和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不能更好地发挥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引领作用。

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创新人才的创新行为是通过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将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创新人才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属高校的创新人才在努力做好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学校或科研平台规定的年度考核任务。如果创新人员不能完成学校或科研平台规定的考核任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今后职称的晋升以及薪酬奖励的获得,带来除了科学研究以外的物质和精神压力。倘若省属高校制定的与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将会导致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减弱,科研进程暂缓,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三、省属高校创新人才的学术诚信问题

省属高校依托科研平台可以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在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必须建立在优良的学术风气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之上。因此,省属高校科研平台要坚持惩防并举,着力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近年来,一些省属高校虽然已建立内部学术诚信制度,但在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方面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导致部分创新人才没有真正树立“诚信至上”的道德意识。由于诚信教育不到位,诚信评价、监督机制缺位,一些省属高校接连发生违背学术诚信要求的行为,比如出现学术剽窃、学术造假、粗制滥造以及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不仅败坏高校的学术风气,还破坏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如何提升创新人才的学术道德素养,是“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以及科研平台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省属高校要抓紧开展科研道德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监管与查处机制,构建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合理有效地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四、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

1.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整体实力

在“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应完善重点学科布局,紧扣重点学科领域,努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要重点加强科研平台的创新能力和产出标志性成果的水平,充分了解科研平台集聚人才的能力和自身人才培养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以及利用这些仪器设备的成果产出情况。通过提升科研平台的整体实力,使其研究方向能够结合新的科研发展趋势和科研动态,真正开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但目前,一些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存在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的科研工作需要。省属高校亟须增加科研设备投入,更新升级科研平台现有的科研设备。同时,省属高校也要定期对科研平台投入运行经费,保证科研平台的正常运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科研平台的实力与效能。

2.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队伍建设

省属高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科和人才的竞争,大多数省属高校的科研平台存在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较少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高校“双一流”建设需要。有些科研平台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缺少高水平方向带头人,高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储备也同样不足,特别是可作为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的储量不足[2]。还有部分科研平台由于没有博士点、依托学科和实验条件相对薄弱等原因,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很突出。总而言之,这些省属高校科研平台人才梯队的不健全,后备人员的严重不足,将会直接影响上级主管部门对科研平台的考评结果。“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创新人才的根本利益,通过地方和高校出台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给予创新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人才梯队的整体素质。通过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凝练研究方向,为创新人才提供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吸引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科研团队加入科研平台,让创新人才能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高层次科研项目,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3.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开放交流

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开放与交流,一直是省属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工作。有效实施科研平台“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科研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应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或者开放课题的形式,促进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进入科研平台从事独立或合作研究,也可以接受国内外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在科研平台进行学习并开展合作研究。但是,由于大部分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运行经费较为紧张,没有专门的经费来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导致一些科研平台不能更好地吸引和汇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到科研平台开展交流访学。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制约省属高校科研平台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平台的学术影响力。

五、省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1.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找准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省属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工作举措[3]。省属高校要通过加强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质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创新人才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科研带头作用,凝练科研平台自有的特色研究方向,围绕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规划,着力解决科研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以及科研创新团队遴选机制,谋划制定省属高校科研平台的创新人才能力提升计划、科研条件改善计划、科研薪酬奖励计划等有利政策。

2.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

省属高校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依托科研平台在重点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加速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运作模式,真正打破教学与科研资源之间存在的种种壁垒。首先,从加大仪器设备购置、提高实验场所和办公条件着手,创造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硬件环境。其次,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带动与支撑作用,确保制定出的人才制度体系具有核心竞争力。省属高校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和创新氛围,聚集优秀的创新人才、加快创新人才成长速度、激发创新人才的潜能、努力发挥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最终才能吸引和激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投身到科技强国建设当中[4]。

3.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省属高校要深入贯彻“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带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建设发展。“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以依托学科专业建立的科研平台为支撑,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分布,科学凝练引领学术前沿的学科专业方向,集聚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团队[5—6]。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科研平台打造成为省属高校人才培养基地,汇聚相关学科专业的创新人才力量开展多学科专业联合研究,培养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教学理论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科研工作。

省属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建立并完善包括科研管理机制、科研奖惩制度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在内的,符合高校创新人才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把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作为发现、培养、激励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突出科研事业需求的省属高校创新人才选拔标准,突出精准实施的省属高校创新人才支持体系,突出目标导向的省属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合理流动的省属高校创新人才竞争机制。

4.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解决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

首先,省属高校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从整体上着力解决创新人才的“引”“育”“用”等关键问题。其次,进一步明确思路和方向,全方位找准目标和定位,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以制度创新主体的身份制定人才振兴相关政策,省属高校以及科研平台要以原始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主体的身份开展科学研究,企业要以价值创新主体的身份与省属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投入主体的身份对省属高校进行资金支持,帮助省属高校打造多元主体协同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后,省属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优化内部环境,以高质量、高效率、高贡献度作为核心评价导向,健全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省属高校学术评价体系,将创新人才培养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5.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对青年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

目前,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已充分考虑青年创新人才的发展,使青年创新人才在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大幅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也日益突出。而青年创新人才作为高校科研平台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如何引导青年创新人才,激发青年创新人才在科研平台中的工作热情将是科研平台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省属高校通过培养带动青年创新人才,特别是吸引青年创新人才进入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是有效解决目前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存在人员梯队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等实际问题的良策。省属高校可以通过设立青年科学基金来进一步支持青年创新人才的发展,带动青年创新人才尽快进入科研工作状态。省属高校科研平台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制订引人计划,吸引高水平的青年创新人才来校工作,鼓励科研平台中的青年创新人才赴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从事访问学者工作,鼓励其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6.基于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建立创新人才的学术诚信体系

“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提出有效遏制科研平台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与保障体系,促进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省属高校科研平台也要通过健全科学规范、激励有效、惩处有力的科研诚信制度,建立职责清晰、协调有序、监管到位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逐步增强创新人才的诚信意识,净化科研环境,促进科研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可通过举办创新人才科学道德讲座,让创新人才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严谨的科研态度。省属高校也可通过强化师德培训制度,定期对学校创新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将提升学术道德素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使师德与学风建设成为创新人才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7]。

六、结论

“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要持续加强对科研平台的建设与支撑力度,强化科研平台对创新人才的反哺作用,巩固提升科研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方针,健全并完善符合省属高校自身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措施和保障机制,基于科研平台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的自主权。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将学术诚信融入省属高校创新发展的全过程。省属高校要提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让省属高校能够培养出一批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前沿方向相适应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幅提升省属高校创新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

猜你喜欢
省属诚信学术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科学导报(2023年70期)2023-10-04 22:42:01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现代企业(2020年10期)2020-11-28 07:50:00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山东国资(2018年17期)2018-03-31 14:29:0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支部建设(2016年8期)2016-03-09 09: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