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嘉康,周蕾,倪纯明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苏 无锡214071
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HBV)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1]。以肝组织弥漫纤维化,假小叶与结节形成为主要表现[2]。临床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3]。恩替卡韦具有抑制HBV 病毒复制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然而长期服用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4]。在祖国医学中,尚无肝硬化的描述,但依据疾病特点与病理特征,属于“癥瘕”“胁痛”等范畴[5]。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是由于“瘀血阻络,经脉闭阻”导致。大黄廑虫丸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破淤,通经消症的作用,在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优势[6]。本研究采用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HBV 肝硬化病人,探讨对其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从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HBV 肝硬化病人中选取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 例,操作步骤为首先将100 例HBV 肝硬化病人进行统一编号并充分混合,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号码进行录取,直至录取所需样本量满为止。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56.29±4.22)岁,年龄范围为40~68 岁;病程(4.58±1.67)年,病程范围为2~11 年;Child-Pugh 分级A 级30 例,B 级20 例。观察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54.65±4.71)岁,年龄范围为41~70岁;病程(4.25±1.61)年,病程范围为2~10 年;Child-Pugh 分级A 级32 例,B 级18 例。纳入标准:(1)HBeAg 阳性,且HBV DNA≥2.00×105IU/L;(2)超声或CT 诊断为肝硬化;(3)辨证分型为瘀血阻络证型[7];(4)既往有抗病毒药物治疗史;(5)病人依从性良好;(6)充分告知病人两种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获益与风险后,病人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如酒精、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等;(2)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3)对研究中所使用的大黄廑虫丸和抗病毒治疗药物过敏者;(4)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5)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52237)抗病毒治疗,每天1 次,每次0.5 mg,2 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观察组:联合大黄廑虫丸(吉林紫鑫般若药业有限公司,批号Z22022788),12 g/d,早晚2 次,2 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疗效评估[8]:显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肝门静脉内径较前下降30%;有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肝门静脉内径较前下降10%;无效为没有达到有效标准。(2)HBV-DNA载量:检测病人治疗前、治疗4 周后外周静脉血3.0 mL,使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3)凝血功能紊乱:检测病人治疗前、治疗后4周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水平。(4)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采用瞬间弹性波扫描检测病人的肝硬化程度,肝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17.5 kPa,LSM<10.6 kPa 排除肝硬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门静脉内径的宽度。(5)肝功能变化:病人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05)。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临床疗效评估/例(%)
2.2 HBV-DNA 载量及凝血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病人的PLT、TT、FIB、HBV-DN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T、FIB 水平显高于对照组,TT、HBV-DNA 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s
表2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s
注:PLT为血小板计数,TT为凝血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HBV为乙型肝炎。
?
2.3 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硬度、肝门静脉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 s
表3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 s
?
2.4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前ALT、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 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U/L,± s)
表4 乙型肝炎肝硬化100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U/L,± s)
注:ALT为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ST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HBV肝硬化是由慢性HBV疾病发展而来,可通过病理、CT、血清酶等进行检查[9]。HBV 肝硬化的发生多数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一般要经过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病情发展。临床上就HBV 肝硬化的逆转治疗,主要是阻止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尽可能保证肝脏不再持续损伤,病毒和肝脏炎症得到控制。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10]。
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显效病人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对照组HBV-DNA 值高于观察组。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恩替卡韦是指南推荐治疗HBV 的一线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借助磷酸化发展为活性较高的三磷酸盐,对HBV 多聚酶中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具有天然的竞争作用,有效抑制HBV 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发挥抗HBV病毒的作用,对HBV肝硬化代偿期病人疗效较好[11]。大黄廑虫丸出自《金匮要略》,主要成分为熟大黄、地黄、土鳖虫、水蛭、黄芩、蛴螬、虻虫、干漆、炒苦杏仁、白芍、桃仁、甘草[12]。该方可活血破瘀,通经消症,能够有效改善瘀血阻络证型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共同发挥作用,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能够更好改善病人的病情。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病人的PLT、TT、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LT、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TT 小于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大黄廑虫丸组方中的草木药:熟大黄、干漆、桃仁等具有攻热下血、活血化瘀、通血闭作用,地黄、白芍、甘草等可滋养血脉、缓急止痛;水蛭、蛰虫、虻虫等虫类药可散症通经、化瘀去积。在草本与虫类两类药物的双重作用下,共奏通络营卫、祛瘀活血之功效,有效改善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情况[13]。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肝脏硬度数值LSM、肝门静脉内径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主要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调节纤维溶解酶系统活性、提高细胞外基质、抑制细胞因子活性来治疗肝硬化。恩替卡韦可抑制病毒复制,并在一定程度延缓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但无法逆转肝硬化进程[14]。大黄廑虫丸含有多种中草药,可镇痛、消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进而调节肝硬化的进程。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前ALT、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LT、AST 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转氨酶是促使肝脏正常运转的催化剂,它可以直接反映出肝脏的健康。在肝细胞异常坏死凋亡的时候,会损伤肝细胞,转氨酶释放入血,就会造成血清中转氨酶偏高[15-16]。ALT 增高反映肝病的活动程度,AST 增高反映了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较单一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更好改善肝功能。
综上所述,与单独的抗病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相比,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HBV 肝硬化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情况,降低肝硬化程度,缩小肝门静脉内径,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