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4-04-24 13:19黄明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5期
关键词:医嘱弹性脑梗死

黄明培,杨 玲

(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在临床上,脑梗死比较常见,其是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等[1]。因为脑梗死发病急,且病程时间长,预后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患者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2]。基于此,治疗期间搭配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近些年来,叙事护理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顾虑,促进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为此,本文将叙事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南京市江宁医院2022 年6 月—2023 年5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计92 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6 例,其中男/女:20 例/26 例,年龄61 ~79 岁,平均(72.35±2.84)岁。观察组:46例,其中男/女:21 例/25 例,年龄63 ~81 岁,平均(72.17±2.0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批号:2022-03-023-K01。

纳入标准:年龄在61 ~81 岁之间;意识清醒,可以理解和回答问题;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通过《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确诊为脑梗死者。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合并脑肿瘤、脑出血;资料不完整或缺失者;近期出现重大生活变故,可能直接影响心理弹性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暗示疗法、倾听疗法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负面情绪。通过正向引导促进患者讲述内心真实感受。

1.2.2 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

(1)建立叙事干预团队:主要成员有经验丰富、资质高的护理人员3 名,护士长1 名,由护士长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叙事护理的相关内容),待培训结束后予以考核,考核合格者上岗。

(2)外化问题:询问患者的亲身经历,引导其讲述真实感受、近期发生的事情,并且以耐心的态度倾听,支持与鼓励患者回想治疗过程。在讲述内容期间,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增加患者兴趣,比如询问患者为什么恐惧脑梗死疾病等。在患者回答问题时与其眼神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其问题所在进行分析。

(3)解构问题:引导患者主动提出问题,家属作为见证人。在患者提出问题时,想象一下怎么去解决问题。激发患者的内在力量,纠正其不良思维,促进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此外,询问患者为什么感觉自己痛苦。在患者回答问题时,系统分析其内心想法,并联想一系列相关问题,充分肯定其积极情绪,疏导其消极情绪。

(4)建立积极思想:鼓励与引导患者寻找故事中的积极想法,减轻痛苦,肯定患者勇敢态度和乐观态度,提高其自信心;由积极的主线故事替代消极的主线故事,将患者的优点扩大。另外,让患者正确判断自己的做法,促进患者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5)总结问题:待患者讲述故事后,由护理人员总结与整理相关问题,寻找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且寻找护理期间的不足之处,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完善护理过程。两组同时连续干预6 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心理弹性对比,根据心理弹性量表[4](CDRISC)对干预前、干预6周后心理弹性进行评估,分值越低,心理弹性越差。(2)遵医行为类型包括完全遵医嘱、部分遵医嘱、完全不遵医嘱,判定标准分别为: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完全遵医嘱服药,有部分遗漏;完全不遵医嘱服药。遵医率=(完全遵医嘱人数+部分遵医嘱人数)/总人数×100%。(3)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5](MMSE)、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6](ABC)进行评估(包括干预前、干预6 周后),分值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弹性

对照组干预前CD-RISC 评分为(55.72±4.79)分,观察组干预前CD-RISC 评分为(55.57±4.90)分,两组CD-RISC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8,P=0.882 >0.05);对照组干预后CD-RISC 评分为(63.25±6.71)分,观察组干预后CD-RISC 评分为(74.13±5.38)分,观察组CD-RISC 评分高于对照组(t=8.580,P<0.05)。

2.2 遵医行为

对照组遵医率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遵医行为[例(%)]

2.3 语言功能、认知功能

观察组干预后ABC 评分、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分,±s)

表2 对比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分,±s)

组别例数干预前ABC 评分干预后ABC 评分干预前MMSE 评分干预后MMSE 评分对照组4668.62±5.5196.23±6.6714.72±3.3816.48±3.61观察组4668.27±5.43130.09±7.9314.59±3.1421.39±4.10 t 值0.307 22.162 0.191 6.096 P 值0.760 <0.0010.849 <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之一,特点是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主要发病原因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从而坏死。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患脑梗死后大部分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搭配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近些年,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叙事护理。这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此护理措施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通过探寻患者讲述故事中的正向思想,协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顾虑。鼓励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内在潜力的激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加快康复进程。叙事护理中,与患者积极会谈,其目的是让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诉说内心故事,协助患者外化心理问题。同时,寻找支线故事,制定解构方向。叙事护理是叙事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理人员通过叙事的方式,将反思和共情作为核心内容,倾听和吸收患者的故事,协助患者建立具有积极意义的疾病故事,在此期间发现护理相关要点,从而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康复[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CD-RISC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叙事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增强自信心,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叙事护理可以全面了解脑梗死患者对于治疗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面对不良问题时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通过解构问题的方式引导患者摆脱问题的困扰,促进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促使认知偏差得以纠正,形成新的自我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心理弹性。另外,叙事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理解患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这种理解和认同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认知,提高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遵医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叙事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叙事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讲述治疗目标和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增强遵医意识,改善遵医行为[8]。叙事护理就是从例外事件的角度出发,创造出新的自我认同感,并带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与当下面临的困境相结合,从而制定新的行为计划,创造美好的生活。因此,可以说叙事护理就是从例外事件中发展出丰富的未来生活故事,给患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积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叙事护理由患者、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在护理人员的充分引导下,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情绪、战胜心中恐惧,增强患者心理弹性,使其树立正确的面对疾病的价值观。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ABC 评分、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叙事护理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叙述护理通过给予患者多方位思考,建立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明确疾病带来的影响,正视自己的疾病。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升其认知度,这样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治疗。通过患者的自我叙事,促进其与护理人员沟通,从而改善语言功能,让护理人员能够明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而为其提供更佳的护理。

综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可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增强心理弹性,改善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嘱弹性脑梗死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医嘱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