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重镇上的古村传奇
——甘肃景泰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024-04-24 01:18史英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景泰县景泰永泰

文|史英静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该县处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高山嶙峋,丘陵起伏,川滩交错,沟壑纵横。

截至目前,景泰县共7 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里,承载着景泰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了积极挖掘、传播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景泰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个传统村落,开展数字化采集工作,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数字博物馆全覆盖。

景泰七个中国传统村落 串联起了边塞上的历史传奇

景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全县国土面积5483 平方公里,辖8镇3 乡,135 个行政村、14 个社区,总人口23.8 万人,有25 个民族。

景泰是历史厚重的人文之乡。早在4500 多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汉以来,三次设县,五置县城,1933 年始称景泰县,先后隶属武威、定西、皋兰、白银,历来是丝路重镇、战略要塞和军事要冲,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碰撞融合。1936 年,红军在赵家水组建西路军,经历战斗10 余次,播下了革命火种。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孕育了“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务实担当、开放创新”的“景泰精神”。

龙湾村

景泰还是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西部旅游胜地和影视拍摄基地。大漠、黄河、长城、石林、戈壁、湿地、草原等景观交相辉映,境内有“中华自然奇观”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4A 级景区,以及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永泰龟城、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五佛沿寺石窟、大敦煌影视城、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这里还是《神话》《大敦煌》等百余部影视剧在景泰取景拍摄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人们对于景泰的一个固定印象。《皇明九边考》中所称的“九边重镇”防御体系中,“九边重镇”的范围之广,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其中就包括甘肃镇。甘肃镇的总兵驻甘肃张掖,所辖边墙东起景泰县黄河岸,另有一分支起自兰州北河岸,北到景泰县西北境后合成一线,长一千六百余里。据记载,景泰县在汉朝击破匈奴,归于汉朝疆土之前,属于西戎、月氏等游牧民族区域,故为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界地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交融的特殊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传统村落。自2012 年开始,景泰县陆续有7个村落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中泉镇三合村、龙湾村、尾泉村,寺滩乡永泰村、宽沟村,五佛乡兴水村,芦阳镇响水村。依托7 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景泰县于2022 年被认定为“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这些传统村落同属景泰地域内,有地域、历史的共性,但也有各自文化的特色,永泰村、宽沟村均为汉代古丝路北线的传统村落。其中,永泰龟城位于永泰村,是明代兴建用于军事边防作用的文物古迹。尾泉村、三合村和永泰村为1936 年红30 军89 师的行军路线经过的村庄,其中尾泉村为 89 师摧毁马禄防御工事的战斗发生地,三合村内古代少数民族居住的西番窑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这些传统村落里还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景泰神社火、景泰树皮笔画、景泰砂锅制作技艺、景泰滚灯、景泰打铁花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永泰村

防御古堡型传统村落 以数字博物馆方式实现古堡历史重现

在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寺滩乡宽沟村是古堡形态的传统村落。永泰村位于景泰县寺滩乡,地处寿鹿山至老虎山间水磨沟沙河洪积扇上部的永泰川上,南依老虎山,西临沙河,东北两面为无尽的川滩,还有大片的旱沙地。永泰曾是明代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与西域的过渡地带,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墩堡能最大限度发挥甘肃镇军民的自我防卫能力,做到“家自为守”“人自为战”的状态。正所谓,墩堡使屯军“无事则耕,有事则战。贼寡则本堡之兵,贼多则近堡合力。”为此,永泰古堡建造而成。汉代,永泰就建有老虎城,元代被损毁。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将军李汶奉旨率军讨伐鞑靼部落宾兔和阿赤兔等首领,双方在龙沙展开了一场数十日的大战,李汶击败了鞑靼部落群首领,收复了大小松山,但这场大战也摧毁了这里原有的要塞。此后,晋升为三边总督的李汶上奏朝廷,请求在永泰修筑城堡,从老虎城更名为“永泰城”,有“一新耳目,永绝虏念”的寓意。九年后,永泰堡由兵备副使邢云路监修屯守。

永泰堡平面略似乌龟,故又名“龟城”。城墙周长1710 米,面积约22.59 公顷,城东、西、北三面筑有半圆形月城,外筑瓮城,仅有南城门通行,称为“龟头”。古堡设有11 座炮台,4 座瓮城,有“吉祥永盛”之意。堡内还有清代岳钟琪倡修的五眼串井,比喻五脏六腑,既可饮用,又可防敌。

为了将永泰古堡这段特色的历史挖掘、记录、呈现出来,景泰县挖掘、制作了永泰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对永泰古堡的历史成因、环境格局、历史事件、民俗美食等进行了挖掘与呈现,还将村内的古堡、永泰小学等县域内重点名胜古迹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了下来。村外的校场、涝池、长城烽燧等承载着永泰特殊历史记忆的遗迹也得到了挖掘呈现。

同样,寺滩乡宽沟村也是一座古堡里的村落。宽沟村,位于寺滩乡寿鹿山脚下,自乾隆四年设立县丞以来,历经270 年之久。村内有建成于清咸丰三年为防匪患建造的宽沟城堡,目前仅有20 人在城内居住。宽沟古堡内文化遗迹颇多,见证了景泰县前身红水分县的历史。堡内还有景泰县最早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高等学府宽山书院、景泰县唯一的清代衙门,以及景泰县最雄伟的清代古城墙。

古堡内东西、南北走向的两条街是主轴线,在城内钟鼓楼处交叉成十字,由钟鼓楼下穿过。堡内依次建有县衙门、宽山书院、文庙、关岳庙、龙王庙、城隍庙、土地祠、戏楼等,井然有序地点缀在钟鼓楼四周。历史上,古堡里应有尽有,是古堡人在匪乱中寻求安稳生活的家园。此外,宽沟村还是寿鹿山下驼铃声络绎不绝的盐运古道上的重要村落。景泰以数字博物馆方式对古堡独特的历史、建筑、文化进行了挖掘、数字化展示。

丝路旁,黄河畔 数字博物馆呈现边塞商贸交流的场景

景泰处于历史上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过渡地带的重要位置,便决定了它同时拥有防御古堡型村落,以及边境贸易型村落,比如中泉镇尾泉村、三合村。

尾泉村位于中泉镇东南部,辖5个村民小组。历史上,尾泉村属于靖远县,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滚滚黄河从村东五公里处流过,岸上是成排成列的夯土窑洞,独具西北建筑特色。村落东南面山崖顶上一条沿山崖走向长约300 米的作战工事依稀可见,这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与敌军作战的历史见证。

尾泉村

尾泉村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之一,见证着华夏商贸交流大通道上的市井与繁华。而且,从尾泉村附近发现的古墓葬证明,此地在汉代就有先民们居住了。这里应是从尾泉渡口渡河,通往河西的古道必经之地。村落历史高调,却给人以平凡之感。一眼望去,尾泉村内为清一色的夯土窑洞,黄土就地取材,来自黄土高原的馈赠,也由腾格里沙漠覆上了黄色,一切都是深沉而远古的象征。

在尾泉村,村落东南面山崖顶上有一条沿山崖走向,长约300 米的作战工事,这是当时红军西路军与敌军作战的历史见证,迁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丝路渡口,黄土窑洞,红军战地,尾泉村集合了景泰重要的历史元素,也是景泰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景泰也将尾泉村以数字博物馆方式呈现了出来,全景漫游、音视频,图片,以及文字内容,都是对尾泉村一时一地综合文化的体现,也更能激发游客、村落爱好者走入线下,去村落感受。

三合村坐落于中泉大沙河沿岸的台地上,原名“西蕃窑”,因村落沙河北面断崖上,曾有藏族(吐蕃)牧民居住过的窑洞而得名。三合村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与祁连山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村内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满眼是岁月的沧桑。唐广德(公元763 年)以后,吐蕃占领西北,在此繁衍生息近九十年,为解决住宿难题,造窑而居,已有千年历史。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三合成了黄河尾泉渡口向西通往河西凉州等地的必经之道。同时,这里还是历史上丝绸古道的必经之地。当时因汉族与河西祁连山一带藏、蒙古牧民族互通马市开展物资交流,一些商贩逐步定居于此开始逐步发展。清代,当地少数村民在沙河北岸崖面砂岩继续开凿一些窑洞,台地上打桩盖房,供交易双方临时居住。后人将村落沙河北面断崖上藏族(吐蕃)牧民居住过的窑洞称为“西番窑”。此外,这里还是1936 年红军渡黄河后的休整地,流淌着红色的革命血液。

为此,以数字博物馆呈现三合村,必然要集中呈现村落历史上边境贸易的重要地位,特色的建筑西番窑,以及红军革命三个鲜明的文化。

数字博物馆是历史的再现,也是多元文化的呈现,深入村落,深刻领悟村落内涵,深度挖掘村落价值,是基础,也是根本。

猜你喜欢
景泰县景泰永泰
郭景泰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浪淘沙·听父亲谈景泰一条山 如山似水君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
景泰至中川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论证
台专家探访永泰庄寨
标准化,游客纷至永泰来
浅谈景泰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