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玲 熊丽云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九病区,江西 南昌 330000)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以30~50岁女性最为常见[1]。大部分子宫肌瘤是良性的,极少会发生转移和恶变,需要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该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小腹胀痛、阴道出血等。
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学“癥积”的范畴。其主要病机是“瘀血内停”,为积之所生、因寒而生,主要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方药消散肌瘤。少腹逐瘀汤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药,但单独使用时无法驱除腹中寒冷,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高静等[2]指出,采用针灸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取得较佳的效果。针灸和少腹逐瘀汤的治疗原理无冲突,但临床上关于二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为探究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本文以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对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与单独少腹逐瘀汤治疗进行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对比探究,选取2020 年3月—2022 年3 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子宫肌瘤患者6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53 岁,平均年龄(42.29±5.06)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59±0.31)年;子宫肌瘤体积35~65 cm3,平均体积(49.93±9.39)cm3。观察组患者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42.84±5.13)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67±0.29)年;子宫肌瘤体积35~65 cm3,平均体积(50.38±9.74)cm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接受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病例检查、耳穴触诊检查、中医辨证检查等,确诊子宫肌瘤者(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3]中关于子宫肌瘤的内容);②对研究知情同意;③具备正常的认知功能。(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肝肾疾病者;②孕产妇或有生育需求女性;③严重痛经者;④近期服用对性激素有影响的药物者;⑤严重过敏体质者;⑥伴其他部分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独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组方:当归12 g,没药10 g,川芎10 g,延胡索10 g,肉桂10 g,干姜10 g,赤芍10 g,五灵脂10 g,蒲黄10 g,小茴香9 g;血瘀较重则加郁金、莪术、三棱等;痛经或闭经则加益母草、泽兰;气滞较重则加青皮、川楝子;兼并气虚则加党参、黄芪;每日1 剂,水煎取汁400 mL,温服,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服200 mL。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针灸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帮助其安定神志。取穴:双侧子宫穴、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双侧三阴交穴、内关穴、合谷穴。相应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头部穴位选用规格0.25 mm×25 mm 的毫针,其余部位穴位选用规格0.25 mm×40 mm 的毫针,快速进针,以患者得气为宜,即有酸胀感;停止进针,以平补平泻法行针10 min,留针30 min。在留针部位点燃清艾条(湖北李时珍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63080,每支1.2 g),温针灸治疗15 min。除月经期间不治疗外,其余时间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1)症状积分[4]:主症包括月经延后、经色暗淡、经量或多或少、月经有血块,次症包括唇色紫黯、小腹部积块质硬、肌肤甲错、小腹刺痛。主症、次症均按“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分,主症对应计2 分、4 分、6 分,次症对应计1 分、2 分、3 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2)临床疗效[5]:评定标准:①治愈:妇科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月经延后、经色暗淡、经量或多或少、月经有血块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90%;停药后随访1 个月,其间未见复发。②显效:妇科检查显示所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有1 项指标未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95%>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5%,90%>经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75%。③有效:妇科检查显示所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有2~3项指标未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改善不明显;75%>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75%>经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55%。④无效:妇科检查、症状积分、肌瘤体积等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中的主症、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1 31治疗前治疗后主症21.42±2.56 20.89±2.82 0.954 0.342次症10.08±1.83 9.74±2.12 0.836 0.405主症10.21±1.34 11.26±2.04 3.026 0.003次症5.85±1.73 6.71±1.94 2.273 0.025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临床总有疗效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气滞血瘀积聚在胞宫胞络而形成。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病机多为产后或经期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多产、房劳等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进而损伤冲任,阻于胞宫日久积而成瘕[6]。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法,少腹逐瘀汤是常用的中药治疗药方,但单独使用时症状缓解效果不理想,需要患者长时间持续接受治疗。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的方式,使病所受到温热之力等作用,从而消除病证。
加减少腹逐瘀汤中当归、川芎、赤芍等药物具有止痛、活血化瘀作用,达起相应的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将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通过捻转提插等使患者产生酸麻肿胀感,即经脉之气,经脉之气通过相应穴位到达脾胃肝肾等全身脏器组织,在有效提升病灶阳气的同时,可以固化脾胃正气,使瘀积的肿块得以气化消除,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7,8]表明,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在神经传导的作用下调节机体激素水平,阻止肌瘤持续生长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临床症状消失,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将毫针快速刺入相应穴位后,长时间留针,遵循了“静以久留”的治疗原则,用于该病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复发[9]。艾灸通过点燃艾条以“火”刺激治病,将温热之气传达至机体内,联络脏腑、经络甚至全身,以达到重灸扶阳的功效。针灸治疗通过刺激合谷穴、百会穴,可通全身之气血,使全身气血阴阳协调,提升全身阳气;刺激内关穴,可疏通冲脉气血;刺激双侧三阴交穴可行气活血、健脾胃,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可生发胃气、健脾燥湿,双侧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具有联合作用,可以加强脾胃受纳化生、运化水谷的作用,旺盛气血生化之源;刺激血海穴,可通过生血、活血的方式达到化瘀的效果;刺激中极穴,可以去寒湿、温下焦、纳肾气;刺激气海穴,可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疏通经络;刺激关元穴,可以促进气血津液布散,补充正气;刺激双侧子宫穴,可以化瘀通络、暖宫散寒。同时刺激气海、关元、子宫穴,可以使针灸的作用精准渗透到病灶局部,有效温散局部阴寒邪气。针刺联合艾灸可以有效活血理气、疏通经络、止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梁艳[10]研究指出,给予少腹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机体内的孕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水平;有效调节激素水平则可以减小子宫肌瘤体积,抑制肌瘤生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单独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临床总有效率更高。由此可见,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实施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后,患者月经延后、经色暗淡、经量或多或少等主症,及唇色紫黯、小腹部积块质硬、肌肤甲错等次症的症状积分均比单独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的患者低,由此可见实施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其各项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