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4-04-24 19:43姜丽蕊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教学理念课程思政

[摘 要] 社会工作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社会工作实务技能,更注重其专业价值观的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属性恰能充分回应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社区工作”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而实现价值观塑造与专业技能培养相互助益的“社区工作”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教学理念

[基金项目] 2016年度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癌症病患主要照顾者及其社会支持的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为例”(2016ZZSK09);2020年度贺州学院校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以‘壮美广西为例”(hzxyybjg202013);2020年度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依托互联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壮美广西》为例”(2020SZJGYB01)

[作者简介] 姜丽蕊(1990—),女,河南浚县人,硕士,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4-0073-04[收稿日期] 2023-04-1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这是对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开展和落实指明了方向,即“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大学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是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需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独特的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基于课程这一主渠道,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使思想政治与课程内容相互协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时,多种新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如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将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合。

一、“社会工作”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必要性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基础是科学的知识与专业的方法,秉持的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即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問题。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这一特点表明了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不够的,这仅是社会工作开展的手段。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引导学生和从业人员将受助人的需要放在社会工作的中心位置是一种价值引导,这恰好与课程思政强调的价值引导不谋而合。

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教学具有切实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快速上升,而社区工作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专业程度偏低的问题,不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急需具有社区工作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扩充社区工作者队伍。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就业调查显示,仅有少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相关岗位就业,大多数学生最终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人才培养和输送的“管道泄漏”[2]。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择业日趋多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组织环境和人际关系、社工制度建设、社会认同等。在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诸多因素中,对专业的主观认同、归属感等最为突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文凭给学生带来的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后续的经济利益确实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同时要看到,专业认同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认知到情感再到意志、由观念到行为的连续推进过程。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实质是使其更好地认识高等教育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后,仍存在专业水平与专业认同度不能同步提高的矛盾。课程思政是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协同育人的作用[3]。因此,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树立社会工作专业情怀,进而建立起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社区工作”的课程特点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外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工作模式、工作手法与工作技巧,从而具备能充分应对社区工作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社区工作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4]。社区工作服务在福利保障、慈善救助、教育辅导、康复医疗、便民服务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社会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社区工作从业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工作”课程的首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技能。从社区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中不难发现,社区工作具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突出特点。在“社区工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督导下开展调查研究、社区走访、项目策划和专业实习等实操训练。“社区工作”课程强调实践和服务的特点要契合新时代的实践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要求。

社区工作需要将西方理论与本土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由于西方社会工作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与西方理论和工作经验相关的教学内容占比较大,但中西方社区在实践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理论和经验。因此,“社会工作”教学非常注重西方理论的本土化,需结合集体主义、重视人伦和政府主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社区工作”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具有很大潜力,例如,“社会工作”课程中西方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对比、中国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以及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有着天然的联系。

以往“社区工作”课程存在社区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与实践联系不緊密的问题。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作为专业价值理念与专业实践充分融合的桥梁,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可以起到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参与感与专业认同度。结合“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社区工作”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培养既充分掌握实践技能,又具有专业价值理念的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课程思政融入“社区工作”教学的实践困境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流于形式

受限于当前高校对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仍以学分和考试分数为主导,学生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实操能力两大方面。虽然课程思政实践已全面开展,但忽略了育人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无法判断。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讲授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有所欠缺

教师虽然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加入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在“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导致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相互分离。这种现象在“社区工作”教学的调查研究、社区走访、项目策划和专业实习等实操训练中更加突出。教师对于思政教育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对“社区工作”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联系把握不够,导致思政元素提取不恰当。同时,“社会工作”的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大多并不同步,教材在课程思政内容方面的体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和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尚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仍然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机械掌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与理论思维能力的考查;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方面有明显欠缺;实践教学环节在考核评价中体现不充分,对“社区工作”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和考核的体制建设不完善。

四、课程思政融入“社区工作”教学的路径选择

要实现“社区工作”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在结合已有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社区工作”课程特点的融合路径。

(一)秉承课程教学与课堂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而有效巩固课程育人的思想基础。课程思政融入“社区工作”教学要秉承课程教学与课堂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教学实践为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区工作”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走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修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的顶层设计

培养方案是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的依据,也是重塑教学的前提[5]。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学,应根据《社会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认证标准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等内容要求,组织开展全育人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和修订。同时,可参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完善。将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与“社区工作”的实际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设计改革,修正传统的教学实施方案,积累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做到课程与思政两不误[6]。同时,以充分融合专业课教育内容的思政类通识教育课为核心,以教师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实践课程为支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社区工作”的实践课程安排侧重锻炼学生的实务能力,使学生践行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工情怀。

(三)完善“社区工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社区工作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控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成效、监督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等重要职责。要实现课程思政与“社区工作”课的有机融合,提升专任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与衡量指标。基于课程思政注重思想引领、价值内化、情感表达、精神提升等的特点,“社区工作”课程思政相关评价应更注重质性评价与过程评价。同时,要针对“社区工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更完善的系统评价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层面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让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考试通过率和具体时间技能外,也重视课堂思政的融入效果。

(四)加强“社区工作”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和落实的关键,而教师能力的提高是“社区工作”课程思政建设执行力的保障。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任务不仅是要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要做好社区一线的调研工作,根据社区工作的真实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社区的真实工作场景找到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实现全方位育人。

(五)丰富教学资源,深入挖掘“社区工作”课程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挖掘“社区工作”理论课程思政相关的教育元素,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与以人为本、社会正义和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三理念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社区工作”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融入时事、结合党的政策方针、聚焦富有时代气息的焦点内容和深受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等,使课程思政內容更加生动和容易被接受。例如,“社区工作”课程中强调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与“爱国、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的一致性,课程中可通过分析社区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实践这些理念。注重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在社区工作的具体案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及危机预防和处理能力。例如,通过了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变迁,体会我国的快速发展变化,坚定学生对国家发展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六)积极开展“社区工作”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研究

“社区工作”课程教师团队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规律、原则、方法,对“社区工作”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教改项目为契机,激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寻找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积极挖掘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并主动总结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崔宝琛,彭华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管道泄漏”:职业选择多元化的现象透视,逻辑溯源与调试路径[J].社会工作,2019(3):53-66.

[3]齐砚奎.全课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38(1):124-127.

[4]金碧华.职业化导向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社会工作教育,2015(4):86-95.

[5]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2):6-9.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3):28-29.

Exploration on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Social Work Major: Taking the Community Work Course as an Example

JIANG Li-rui

(School of Marxism,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China)

Abstract: Social work major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killed social work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values. The attribut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an fully respond to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social work major.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novating teaching idea, improving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fully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ach teaching link of community work course, realiz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value shap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cial work; community work; teaching philosophy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教学理念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