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2024-04-24 08:44叶桂珠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蜻蜓儿歌词语

叶桂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要求教师从教、学、评三者紧密结合的角度实施课堂教学。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其次注重“学”,而视“评”为可有可无的教学任务。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为教师指明了教的方向,也为学生指明了学的方向,更是评价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前应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学段特点和文本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6种小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全文只有6句话,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材配有生动有趣的彩色插图,展现了动物们生活美好、快乐的画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习的要求,笔者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大体掌握形声字的构成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②积累“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等词语;③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④联系生活实际创编动物儿歌,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一年级学生认知实际出发,结合单元教学任务,将教学目标①②③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教学目标④确定为教学难点。

4个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教师可据此设计教学流程,学生可据此把握学习方向,教师还能依据这4个目标对教和学的过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依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或者说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载体,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流程,以便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以教领学、以学促教、教学并进。笔者在《动物儿歌》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初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在导入新课后,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学生读完课文,笔者出示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相关生字,让学生认读后讨论、交流识字方法,以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最后,笔者借助“摘苹果”“开火车”等活动形式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一任务指向教学目标①。

环节二:朗读儿歌,了解动物特点

此环节包括两个学习任务,现分述如下。

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积累词语”。学生初读课文后,笔者出示学习任务:自读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几种小动物?它们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分别用三角号、横线、波浪线标注出来。这一教学活动旨在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之后的创编儿歌奠定基础。然后,笔者借助插图引出课后练习中的“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泳”“蜘蛛结网”等词语,让学生讨论这些词语写了什么内容。完成了这些驱动任务,笔者通过范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这些词语。在学生基本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这些词语说一些类似的词语,为后面的创编儿歌夯实基础。这一活动指向教学目标②。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多种朗读,熟读成诵”。学习词语后,笔者借助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再读儿歌,要求学生对儿歌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师生合作问答读”,笔者仿照文本句式提问:“谁在半空展翅飞?谁在花间捉迷藏?……”学生仿照文本句式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笔者接着提问:“蜻蜓在哪儿展翅飞?蝴蝶在哪儿捉迷藏?……”学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笔者再次提问:“蜻蜓在哪儿干什么?蝴蝶在哪儿干什么?……”学生都能用文本原句回答。这样的“师生合作问答读”既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其他的如“师生拍手读、师生接龙读、小组表演读”等都强调了师生互动和朗读。

环节三:联系生活,创编动物儿歌

此任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前面的两个任务的铺垫,学生完成创编儿歌任务就容易多了。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创编出简单的儿歌,笔者首先出示“蜻蜓展翅”的单幅图画,让学生看图后按照“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仿说一句话。接着,笔者依次出示“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泳”“蜘蛛结网”图画,让学生按照“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仿说。然后,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笔者让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儿歌,并根据笔者提供的评价量表(见后文说明)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依据学情,制定评价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笔者认为,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评价细则,根據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便于即时反馈,以提高学习质量。

结合《动物儿歌》的教学目标,笔者总体设计了这样的评价标准:①基本合格级——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②合格级——能掌握“蝴蝶飞舞”等6个短语;③达标级——能大体掌握形声字的构字方式;④优良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⑤优秀级——能联系生活实际创编动物儿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让学生借助评价细则为自己划分等级。在一节课结束后,笔者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按照“客观评价与鼓励并重”原则重新给学生划分等级。同时,笔者根据全班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评价,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进行微调。

以教学目标④的评价细则为例。笔者从目标指向、教学活动、评价内容三个方面考虑,设计了如下的评价指标:能仿写一句得一颗星;能仿写两句得两颗星(多写一句多得一颗星);字迹工整多加一颗星;不写错别字再加一颗星。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创编的儿歌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评环节,笔者适时给予补充评价。例如,对于创编六句话的学生,笔者这样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的创编想象丰富、字迹工整,如果能配上图案就更好了。”对于只创编了一句话的学生,笔者这样评价:“你爱思考,是生活的有心人,为你点赞!相信你还会写出其他动物的特点,加油!”激励性的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为学生指明了改进方向,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蜻蜓儿歌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蜻蜓
蜻蜓点水
睡觉儿歌
蜻蜓
儿歌绝唱
一枚词语一门静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