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音乐课的思政味

2024-04-24 08:44王晓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音乐

王晓琴

实施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既要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找准适宜渗透思政教育的要素,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又要找准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巧用素材来强化价值引导。

一、精析教材内容,找准思政教育要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艺术教育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艺术课程要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要将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融于一体。其总目标第四条明确了艺术课程应当引导学生着重“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小学音乐教材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选用音乐作品,以人文主题为单元精心编排,突出曲目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学应立足教材内容,强化价值引导,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德育理念和思想感情,找准实施思政教育的要素,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浸润与价值引导。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教材时适逢春季,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春天”命题,用歌曲和乐曲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针对本单元主题,教材所选编的基于唐诗《春晓》创作的同名歌曲《春晓》,既符合单元教学的需要,又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精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在春天的意境中聆听乐音,用歌声赞美春天的美,还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唐诗是人类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此,教师确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

教师不但要关注教材曲目的艺术体裁、音乐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而且要重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思想主题、创作背景和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要将教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音乐美、思想美、情感美充分挖掘和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并共情,以此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围绕单元主题“难忘的歌”介绍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几首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选编了两首要求演唱的儿童歌曲《卖报歌》和《共产儿童团歌》,以及两首要求聆听欣赏的作品《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曲目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的距离,借助图片、故事或微视频等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所表现的革命先辈、革命英雄的故事,感受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奋勇前行的决心,将“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们的崇敬之意,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作为思政教育要素,根植在學生幼小的心灵中,顺势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培育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音乐课中的演唱、演奏、即兴编创、音乐游戏、律动等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教师要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现所体会到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以及音乐中蕴含的合作与责任意识、文化认同与人文精神等,表达出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执教《春晓》时,教师在表演歌曲环节设计了综合性的即兴创编表演活动。教师先提供丰富的学具,指导学生根据诗句分组设计合作表演形式,如有的学生用体态语表现“春眠不觉晓”;有的学生吹奏鸟鸣器,模拟表现“处处闻啼鸟”;有的学生敲击雨声筒、小沙锤并揉搓塑料袋,模拟表现“夜来风雨声”;还有的学生挥舞丝带,表现“花落知多少”。学生完成各分句意境的表演后,师生合作表演。表演过程设计如下:引入环节,教师动情地说“清晨早起,窗外传来了清脆的鸟鸣声(生:吹鸟笛),推开窗,温暖的春风送来了阵阵花香(生:刮奏风铃,挥舞丝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沙沙沙的春雨温柔地唱起了歌(生:击雨声筒、击小沙锤、揉搓塑料袋)。”随后,伴奏音乐响起,师生一起演唱歌曲《春晓》,学生依照之前自主设计的表演形式分句表演。表演中,大家相互配合,既表现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到春夜的静、春雨的柔、春景的美,感受到我国古诗词丰富的表现力,又增进了同学情谊与团队意识。

拓展环节,教师将古诗词吟诵与绘画的表现形式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我与春天合个影”综合性艺术表现活动,即先让学生根据表现“春”主题的不同古诗选择对应的图片,然后将零散的图片在黑板上拼贴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如学生诵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高鼎的《村居》等古诗,把春暖花开、燕儿呢喃、小草发芽、垂柳欢舞、儿童放纸鸢等春季生动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具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学生还在这幅现场创作的春景图前合影,留住美丽的春天。这样教学,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系列活动中丰富了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巧用素材,凸显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教师在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音乐教学内容与当下时代特点的结合,找准连接点,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素材,这样才能以音乐课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如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演唱曲目《彝家娃娃真幸福》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色,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现了彝族小朋友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场景。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适时渗透思政教育,一方面,引入彝族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特色;另一方面,引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悬崖村的变革故事,让学生紧紧围绕关键词“真幸福”展开讨论,了解这个地理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行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里的孩子由抓藤梯攀岩上学到走钢梯上学、从住土房到迁入宽敞明亮的楼房,现代化的学校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学生从这些发展变化中了解到彝族小朋友生活状况的改变是我国脱贫攻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着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站)

(组文系2022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JB331)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音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