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舞蹈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动作和技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融入情境、体验角色,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内涵,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领悟舞蹈中蕴含的艺术美。
一、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情境教学模式是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情境模式的教学手段可分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语言、实物、音乐以及画面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经验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其带入情境。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并根据具体的情境感悟舞蹈动作的含义和要领,进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巧。
一方面,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领会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舞蹈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揣摩情境,可以帮助其对舞蹈作品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使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舞蹈课程纳入了学生的艺术选修课中,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舞蹈的技巧和形式,也没有做到通过舞蹈来传递情感和思想。同时,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也有待改善,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室,且缺少相应的道具、服装、设备等,导致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受到一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高校部分教师对舞蹈教学的重视度也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对舞蹈动作的要领强调不到位,教学时的规范程度有待提高,导致舞蹈教学的开展质量并不理想。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会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掌握相应的技巧要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高校舞蹈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
情境教学模式注重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统一,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避免产生学习负担,强调愉悦、放松的体验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有助于从多方面推进舞蹈教学的开展,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传统的舞蹈教学大多数是以教授学生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为主,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情境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还非常重视学生对舞蹈创作背景以及舞蹈动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需要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技巧的原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舞蹈表演更具个性化和艺术特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让舞蹈动作更加规范、流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舞蹈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因而对舞者的艺术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加规范,通常会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这一训练方式虽能使舞蹈动作更加标准,但也容易导致舞蹈表演缺乏艺术感染力和个人特色,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并与舞蹈动作相结合,使舞蹈表演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在开展舞蹈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揣摩,进而更好地传达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艺术感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传达舞蹈表演的情感和思想。只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才能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将其传达出来。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理解、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要領,并将其运用到舞蹈表演过程中。[7]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舞蹈情境的渲染,更好地把握舞蹈的动作特征,进而将舞蹈表演所要传达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迁移
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意识,让其能够在舞蹈情境中寻找美、发现美,并将感受到的艺术美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实现艺术迁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利用音乐、舞美等辅助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过程中便会产生艺术迁移。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音乐主要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而学生也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灵活调整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力度,更好地掌握舞蹈的节奏,进而通过艺术迁移将舞蹈动作完美呈现出来。
四、高校舞蹈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语言描绘营造情境
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表达进行形象的描绘,通过对具体的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描绘,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旨。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从而理解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并将其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不同的语言描绘营造出的氛围和情境并不相同,学生所感受到的场景和情感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描绘,让舞蹈教学情境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对美和艺术进行感知。同时,还可以结合提问、讨论等语言交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展开联想,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舞蹈理论知识,提升舞蹈表演能力。例如,在学习傣族孔雀舞时,教师首先介绍孔雀舞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变迁,而后详细阐述舞蹈的分类和表现特点,如“孔雀在地面上行走时,总是抬头挺胸,骄傲地翘起尾巴,步伐轻盈,动作优雅而又充满自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时,才能联想到孔雀的动作、情态,从而让舞蹈表演变得更加自然、优美。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演示情境
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舞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将舞蹈相应的背景和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情境,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所蕴含的深意,领悟舞蹈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顶碗舞是我国少数民族极为喜爱的舞蹈形式,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区都较流行,对舞蹈表演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要求也较高,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还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才能将顶碗舞的艺术美与技术美展现出来,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以蒙古族顶碗舞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搜集蒙古族人们婚宴或者聚会时表演的顶碗舞视频,在舞蹈学习之前进行播放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舞者表演时的动作和神态,而后教师进行顶碗舞的示范教学,指导学生快速掌握舞蹈的技巧和要领,进而将顶碗舞的独特艺术风格形象地展现出来。
(三)运用背景音乐渲染情境
背景音乐对推动舞蹈情境营造、渲染浓厚的舞蹈氛围十分重要。教师在营造舞蹈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强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产生共鸣,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将其与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相结合。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节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舞蹈作品并把握舞蹈节奏,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亲自讲解和示范更加显著。音乐还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表演状态,帮助学生找准表演节奏,进而提高舞蹈表演效果。例如,在学习民族舞蹈《额尔古纳河》时,学生就可以先聆听主题音乐,体会舞蹈表演所需的氛围和情境,进入舞蹈表演状态。前奏部分的音乐节奏相对舒缓、宁静,对应的舞蹈动作应表现出柔和、深情;中后段的音乐节奏逐渐悠揚、欢快,所对应的舞蹈动作也相应表现为轻快、热烈,学生可以通过主题音乐的变化直观地感受和领悟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运用具体表演体会情境
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表达,直观且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并给欣赏者带来审美体验与艺术感染力。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多种多样,在舞蹈表演前,学生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人物特点和风格,并将其融入舞蹈表演中。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创设不可或缺。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例如作品的创作背景、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总结,学生要详细梳理其动作特点和风格。教师可以播放与舞蹈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者话剧,通过具体的台词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和人物角色,并通过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加深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而将人物形象和特点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情景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及时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完善。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情景教学的感受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对高校舞蹈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当前,情境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舞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其通过情境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要领,并灵活运用于舞蹈表演中,进而将舞蹈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更好地表现出来。舞蹈教师也要主动转变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情景教学实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和素养,最终推进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萍.情境教学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1(33):139-140.
[2]李丽莎.情境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3(21):142-144.
[3]胡希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情境化”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23(06):131-133.
[4]柴小轩.舞蹈训练中情境教学法对艺术素养的提升[J].大众文艺,2023(17):114-116.
[5]杨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堂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实践[J].戏剧之家,2023(06):110-112.
[6]王莹.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2(12):130-132.
[7]詹惠玲.小学舞蹈课堂中情境舞蹈教学的运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9(03):114-115.
[8]田慧.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课堂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7(10):120-122.
(作者简介:刘晓慧,女,本科,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