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4-04-23 02:49马慧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8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焦虑症

马慧娟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 菏泽,274031)

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的过度、强烈与持续的担忧及恐惧心理,且症状难以控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干扰。目前,焦虑症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社交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降低问题,除合理用药外,心理护理与物理疗法也是重要的康复干预手段。常规心理护理主要采用语言与行为沟通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之后进行心理疏导,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难以完全体会患者的内心感受,导致思维与情绪的配合度不足,护理效果仍有局限性[1]。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是以“共情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心理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其情绪进行准确感知与识别,之后以关心、鼓励、换位思考等方式进行疏导,不仅可以及时得到患者的心理反馈,而且有利于缓解其知觉心理压力,促进不良心理状况的修复[2]。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利用机体病理或生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作用进行训练,能够消除病理过程,改善患者的神经衰弱现象,提高对于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3]。为了完善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7.65±5.70)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程度分级:轻度(8~14分)24例,中度(15~23分)20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24例,初中12例,小学8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7.90±4.98)岁;HAMA焦虑程度分级:轻度26例,中度18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22例,初中13例,小学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为广泛性焦虑症,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1)》[4]中的诊断标准;③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③无交流障碍,能够清晰且明确表述自身感受。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焦虑症;②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③既往有滥用药物史或酒精史;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⑤待治疗处皮肤存在感染、破溃等异常问题;⑥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落实各项诊疗项目;通过口头讲解、播放视频、发放宣教材料等方式向患者及其监护家属讲解焦虑症的病因、症状、预后,重点使其了解不合理认知的情感反应,以及认知歪曲与负性自动思维对于自身情绪的影响;学会使用“ABC模型[5]”,之后布置作业,鼓励患者挑战负性自动性思维,以认知表记录不合理信念;向患者介绍康复案例资料,增强其康复信心。待患者出院后,每两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了解其心理现状并认真解答提出的心理问题。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1.3.1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

①护理培训。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包括: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情绪观察、人文关怀理论、共情意义、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方法等。培训基本目标为:可以深入患者内心体验其思维、情感,理解实质性问题。利用恰当的共情方式影响患者的情绪并取得积极的反馈,考核成绩合格后参与本次研究。②心理评估与分析。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之后通过沟通交流、表情观察、行为观察、心理测试、家属反馈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信息。分析与整理患者的心理信息,包括: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生理健康状况等,制订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计划。③实施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a.倾听与交流。首次鼓励患者表述负面经历与内心的想法,认真听取其主诉,在此过程中不要打断其表述,不对主观价值予以判断,可以通过眼神、拍肩、握手等肢体动作发出鼓励与支持的信号,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感同身受。b.换位思考。待患者倾诉后,护理人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其主观感受、想法与内心世界,之后以自问的方式站在其角度进行思考,例如:“若我患有焦虑症,且处于患者的生活状态中,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什么?”等。之后用语言表达出患者的内在感受及情绪变化过程,与其共同分析影响疾病的因素,沟通中尽量使用提问式的结语引发患者的思考并等待其确认,例如“是这样吗?”“您认为对吗?”,但是不对其错误进行评价。c.整理与反馈信息。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表述中的关键信息,掌握现阶段的情绪状态,分析诱发因素,之后将体验到的感受以行为或语言的方式做出反应,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内心需求,使其体会到尊重与认可。d.共情体验。通过启发、诱导、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焦虑问题与相关症状,加深对于焦虑症状的认知与了解,在此基础上使用共情的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例如:“我相信您”“我理解您”等,并以触摸肢体与微笑等方式使其产生共情。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每周1次,干预时间为8周。

1.3.2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生产企业:广州市润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BB-1A,粤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263号]对患者的脑电波予以反馈训练,参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调整反馈参数阈值,皮肤电阻<5 K导联脑波为0.5~55 Hz,时间常数0.1 s。θ波训练(使用视觉反馈)、α波训练(使用听觉反馈),30~50 min/次,训练3次/周,干预时间为8周。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与干预8周时,针对两组以下指标进行评价。①焦虑情绪: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6]进行评估,量表以14分为分界值,最高56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重。②心理弹性: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自强、乐观、坚韧3个方面,最高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心力弹性越强。③自我效能: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7]进行评估,量表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1~4分,最高40分,最低1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强。④生存质量:使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the 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8]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生命观、健康意识、日常活动、家庭与朋友支持等方面,最高10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佳。⑤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焦虑症患者护理服务评价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包括人文关怀、服务主动性、护理效果、工作效率4个方面,最高100分,最低0分,其中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弹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HAMA、CD-RISC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弹性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弹性比较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CD-RIS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4422.75±3.0212.65±2.40*55.65±6.8574.65±5.08*对照组4422.69±2.9817.35±3.02*55.95±5.9865.60±6.05*t 0.094 8.0820.219 7.599 P 0.926<0.0010.827<0.001组别例数HAMA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GSES、S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GSES、SQL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比较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SQLI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4416.02±2.0330.52±3.00*5.60±1.027.23±0.85*对照组4416.23±2.5426.65±2.85*5.59±0.986.28±0.79*t 0.428 6.2040.047 5.430 P 0.669<0.0010.963<0.001组别例数GSES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是在共情理论基础上延伸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将患者的心理问题作为核心,护理人员通过认真倾听患者的表述,并利用同理心体验其内心感受,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思维与情感,之后再以正确的方法对负性事件与问题进行疏导,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支持与关爱,继而从情感与心理上得到满足[9]。相较于常规护理,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重视焦虑症患者的内心感知,其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分析患者的经历、情感与人格,可以更为准确地给予其引导与鼓励,继而促进焦虑情绪的转变[10]。

3.2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学者Karniya在196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可以自身调节α波节律。之后学者Miller提出的自主神经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1]。脑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准确检测自主神经系统与神经肌肉的异常活动,并将此信号反馈给患者,使其对自我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可以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抑制交感神经,改善神经衰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继而纠正焦虑现象[12]。

3.3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焦虑症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威胁情境的条件反应,各类型心理社会因素均可以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并引发或加重焦虑感受[13]。同时,焦虑症患者普遍存在对掌控感的执念、预设完美主义、过度负责等情绪问题,降低了心理弹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通过准确、深入、层次化的情感支持,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积极反馈,继而缓解陷于困境中的疏离感与孤独感,提高安全感;通过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人脑中存在的脑电节律进行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放松身心状态;两种模式联合应用从心理干预与物理干预双方面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了其心理弹性,为疾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 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实现特定领域目标所具备的信心[15]。有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偏低,可能与其长时间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与生活状态中有关[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研究组GSES、SQL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能够给予焦虑症患者尊重、理解、鼓励与认同,使其建立起生活的希望,激发应对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此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主调节能力,缓解不良情绪,控制病情进展,继而保障整体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的良好沟通方式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加之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保障生存质量,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焦虑症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