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塞涅卡曾言:“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普通如苔花,也学牡丹开;普通如萤火,也可点亮夜空。
何为普通?普通是生活的本色,是随处可见,是平平凡凡。普通人,或天资一般,或地位普通,或岗位平凡,或收入微薄,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就算普通,亦可憧憬美好未来,亦可坚守精神品质,亦可孕育伟大精神。
普通如蚁,亦有凝视深渊的勇气。
几米说:“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风景。”音乐爱好者赵英俊,在癌症晚期吃着止疼药创作出《送你一朵小红花》,以音乐抚慰人心;脑瘫诗人余秀华,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用诗歌传递着爱与希望;脑瘫企业家陆鸿带领5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实现自我价值。普通人不是平庸的代名词,而是世界欣欣向荣的动力源,蕴含着面对生活苦难的蓬勃生命力。
普通如萤,亦有照亮他人的力量。
爱是人类文明的主旋律,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选择爱并加以传承。特蕾莎修女曾说:“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且看那大山深处忙碌的身影,“燃灯校长”张桂梅用一生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且看那癌症病房旁的爱心厨房,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绝望中的病人带来“生存”的希望……一点点的星火啊,也能汇成燎原之势;一点点的细流啊,也能聚成大江大河!在疫情肆虐之际,“天使白”勇奔前线;在边疆防线,“橄榄绿”坚守戍边;在山火漫天之时,“消防橙”挺身而出……他们无一不向我们述说着:普通创造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不是所有价值都以勋章为见证,不是所有英雄都闪耀着夺目光芒,普通人亦可成为英雄,以普通之躯成就不普通之事。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倘若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奋力前行,那该是一番怎样的图景?那时,山会更绿,水会更清;那时,人会更美,情会更浓;那时,国家会更加强大,繁荣昌盛;那时,民族会更加振兴,其道大光!每一个普通人的精神汇聚,都能耸立起巍峨的高山;每一股普通人的力量凝聚,都将孕育为波澜壮阔的海洋!
那么普通人身上所展现的不普通的精神从何而来?我认为,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源于“人之初,性本善”的仁心,源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源于“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胸怀……而这些普通人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从何而来?我认为,这离不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憧憬人民幸福、社会繁荣、国家富强……这些憧憬使他们更加坚守美好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无怨无悔地付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普通人美好精神品质的来源。
鲁迅先生曾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路口,我辈青年理应勇担重任,不因普通而自卑,不因普通而逃避,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燭末光增辉日月。
(·开篇引用名言、化用诗句、运用比喻,既有文采,亦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普通人具有不普通的价值。
·先对“普通”一词进行解释,然后顺势对“普通人”的概念进行诠释。诠释“普通人”概念时,既扣住“身份普通”的一面,也扣住了“精神品质不普通”的一面,为后面的举例和论证打下基础。
·运用排比,列举三位特殊的普通人,点明他们不普通的精神。
·运用比较的方式,再次诠释“普通人”的概念,与第2段的诠释概念呼应,增强了作文的理性力量。
·特蕾莎修女这一普通人的事例广为人知,引用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先举例,再析例。析例时,运用比喻、对偶,句式工整,感情浓郁。
·在列举典型事例后,再结合这些没有姓名的泛例论述,更契合“普通人”的身份,更能证明“普通人”的价值。
·这些语句,论证“普通”与“不普通”二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富有哲理光辉,启发读者深思。
·设想了每一个普通人都发光发热的美好图景,进一步论证“普通人”“并不普通”的独特价值,令人怦然心动。运用对偶、反复,加强了节奏,强化了感情。
·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两个方面,深挖普通人美好精神品质的来源,既紧扣了作文题的材料内容,又增强了作文的理性深度。多则名言的引用增强了作文的文采与气势。这一段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文应写深写透的特点。
·引用鲁迅名言,再次强化论点。
·联系时代背景,联系青年身份,强调“我辈青年”作为“普通人”应有的作为,具有现实针对性。)
点 评
本文的主体部分按照“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价值何在”“普通人美好精神品质的来源”展开论述,层层递进,逻辑性强。文章两次诠释“普通人”的概念,富有理性色彩。文中的举例紧扣“普通人”的身份,既有典例,也有泛例,形式灵活,说服力强。同时,文章运用道理论证,对普通人价值及对美好精神品质来源进行了剖析,具有思维深度。文章标题采用比喻手法,正文部分多次引用名言,结尾部分则结合青年人的身份来论述,这些亮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指导教师:祝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