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卿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注重德育元素的巧妙渗透,注重学科德育价值的进阶达成,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德育
德育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塑造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将德育要素与知识传递、探索活动进行结合,学生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还能增强自己对学科的理解。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一、明确德育内涵,引领学生探索
1.基于德育要求,明确教育使命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德育内涵的充分理解而明确自己的使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新时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具有以下使命。其一,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的本质即“育人”,所以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人”是教师考虑的主要问题。其二,提升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和持续,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信息科技中隐含的人文要素、德育要素。
在讲解“搜索关键词”时,教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拟定了一个探索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如何应对雾霾天气?在此过程中,各小组要拟定搜索关键词并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小组拟定的“搜索关键词”为雾霾、措施、解决方案。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展示了一张表格。依托表格要求,各小组相继填写本小组的“搜索关键词”搜索出的链接以及搜索结果。通过直观的、数量上的差距,学生不仅能明确“如何拟定搜索关键词”,还能从整体的角度和德育的角度了解雾霾的危害,明晰“如何针对雾霾现象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类似的人文要素、德育要素很多,教师巧妙合理地渗透在课堂之中,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分析学生学情,渗透德育要素
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从整体和个体两方面考察学情提炼德育要素。其中,在个体层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强调独立性,强调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这时,他们并不因外界的某一句话改变自己的决定。同时,他们又非常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在整体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与自我意识相融合的关键阶段。这时,初中生不仅关注自己的个人需求,他们还尝试着在生活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活动中慢慢得到了提升,促进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优化、完善。
“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有哪些隐患?”“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在强调信息安全与安全措施时,教师首先就上述三个问题制作问卷了解学情。从后续的学情反馈来看,学生对于信息安全的理解集中于个人层面,即个人信息、数据的泄露。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结合生活情境、社会发展趋势拟定学习项目。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按照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将他们有序地划分为八个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学生将以合作的形式了解、掌握“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有哪些隐患?如何确保信息安全?”由于同组内的每一名成员其实际情况、关注点可能不同,因此他们可能会产生激烈的观点交换。通过讨论、合作,學生不仅能知晓合作的重要性,还能明晰自己在集体中、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和任务。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道德品质
1.优化评价体系,彰显公平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秉承个体化、差异化的思想展开教学活动,评价其探索成果。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教师评价不仅能输出科学、具体的修正方向,还能彰显公平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丰富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重构评价方法进而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公正性。
适逢学校京剧节,教师利用演示文稿设计了一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阐述京剧的起源,京剧的种类,京剧表演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如何让未了解过京剧的人感受京剧的魅力?”问题的提示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考虑到最终的展示效果,教师提炼出逻辑思维、结构、素材选取、风格设计、布局等多个关键词。基于关键词,学生优化演示文稿的设计并将作品上传至指定平台。在后续的评价中,教师秉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围绕关键词展开有关知识点应用的点评。此外,项目探索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对知识与技能使用进行评价,教师还借助自己的观察点评各小组在探索态度、探索过程层面的问题与优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不会因一句话更改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仍会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良好的成长环境将有助于正确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当学生发现教师是公平公正的时候,他们将更容易接受德育的渗透,同时成为一个公正、诚实的人。
2.营造沟通氛围,实现民主交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极度渴望来自其他人的认可。在日常的合作中,初中生经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并否定、批判其他人的想法。其次是不知该如何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只注重强调自己的观点。基于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围绕德育展开相应的引导。在日常的师生互动中,教师应搭建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如何为学校制作一个宣传片?”根据这个任务要求,学生需要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脚本制作、视频拍摄、视频剪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并未规定具体的创作要求,而是依靠关键词、探索目标规划他们的探索方向。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学生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容易产生观点上的分歧。其次,学生容易产生合作低效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次合作占用了课余时间,所以,教师借助线上社交群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各小组的合作进度。针对观点上的分歧,教师引导学生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拍摄脚本、拍摄方式。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出现并予以相应的引导。
民主交流的基础是尊重、诚实,这也符合德育的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将德育的内容融入课程讲解、课程复盘、目标拟定等多个环节。
三、以教材为基础,扩充德育内涵
立德树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这种修养一方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即绅士风度、淑女形象,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为此,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进一步扩充德育内涵。
1.融入传统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将德育内容规定为五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新的内容,还为品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可能。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传统文化要素的魅力,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并将其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复盘等多个环节。
“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网站?”结合此前学习的内容,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展开探索。根据探索流程,学生将首先确定主题,规划网站,然后收集与处理素材,再选取网页制作工具。考虑到后续的呈现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大量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网站。通过前期的信息整合,学生可以明确自己想要呈现的内容。区别于以往的点评方式,教师设计了一个展示活动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一名学生的作品收录为作品集。接下来,学生要依靠投票的方式选出五个质量较高的主题网站,并作出“该网站包含了哪些传统文化要素”等相关评价。通过美术、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循序渐进地输出自己的理解。
传统文化的渗透讲求潜移默化,讲求循序渐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要素与品德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予以差异化的引导。其一,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探索活动,引导他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实现人格的发展、完善。其二,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优化师生互动模式,并通过一对一式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H5网页制作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H5页面时不仅要掌握添加、编辑文字、图片、动画的方法,理解舞台、页面、对象之间的层级关系,还要从应用情境出发制作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函,经历制作H5网页的基本过程。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此前未接触过H5网页制作,所以,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紧扣情境式教学并赋予具体知识点以情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尝试着在摸索中归纳H5网页的设计、制作方法。此外,在后续的点评阶段,教师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借助丰富的表格内容,同小组成员一边点评彼此的表现,一边在表格中呈现出来。基于表格情况,教师从多个方面展开个性化、差异化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讲求自然、循序渐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在新时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课堂参与者。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积极引入德育要素并从多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海龙.初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实践和思考[J].吉林教育,2023(07).
[2]张婷,李红波,张仙.渗透性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1).